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陈克复已经不可能再屈居于他宇文阀的门下,如果他不能转变观念,那今后肯定会和陈克复冲突,这是划不来的。他已经老了,陈克复还年轻。如果他放低些姿态,将和陈克复的关系定位为盟友,那么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皇帝的心思他隐隐的猜到一点,现在谁也不知道陈克复会不会有二心。杨广也不可能因猜忌,就将如今朝中唯一一位用兵如神的大将给怎么了。虽然辽东已经平定,但是天下依然还在大乱。如今先给陈克复厚重的封赏,让他先安心在辽东驻守。等到明年春暖之后,朝中调兵入辽,到时就可以将陈克复调回朝。

升了相,也是为今后调其回朝做准备。到时不管是让陈克复真的入朝为相,还是让他继续带兵去平定中原各地盗匪,这对杨广来说都是极为合适的。至于现在,陈克复远在辽东,就算加了参掌朝政的权利,却也根本无法参与朝政。一个宰相的名头,换来一位大将的安心,在他看来,这绝对是合适的。而且皇帝对于陈克复也不是没有掣肘之策,分散辽东兵马,调派文官入辽,并且将齐王改封辽王,坐镇辽东,又有一个老臣苏威在辽,势力快速膨胀起来的陈克复也掀不起风浪来。

对于这个消息最震惊和不安的是裴阀,裴蕴裴世矩二人虽然同是参掌朝政,但二人的官职一直不高,属于天子近臣,却又非朝中重臣。裴蕴是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正三品。而裴世矩如今更是陈克复的直接下属,他是门下省次官黄门侍郎正四品,陈克复却是门下省主官纳言。

自陈克复凭空出现以来,裴阀就没有停止过压制打击,可是现在陈克复却一步三跳,彻底的到了他们的头上了。不论是品级职务还是爵位,陈克复都比他们高。特别是裴世矩,对于陈克复现在真是又恨又妒。

纳言这个职位是他梦寐以求的,他一直就希望有一天能再升一步,成为门下省的纳言。如此一来,他就能名正言顺的成为宰相了,宰相,是所有朝中官员们的追求。

可是这么多年了,他虽然有参掌朝政的权利,但是皇帝却从没有打算将纳言这个职位给他。可是现在,那个曾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伙长的陈克复,却轻而易举的将这个一直被当成了自己相位,给收进了口袋。

大殿之中众臣的反应都被杨广一一看在眼中,杨广淡淡地道:“朕从不吝惜赏赐,但前提是,你们能为朕的大业添功建业。陈克复灭一国,朕给他挂帅拜相。如果他将来能立下更大的功绩,能让我大隋的威德咸加于四海,那么朕,即便是给他封王又如何?”

底下的大臣们都有些麻木了,封王?陈克复姓的可是陈而不是杨,如果封王,哪怕是一个郡王,那也是异姓为王啊。大隋开朝以来,哪怕是位高权重,最大的权臣杨素也不过是从越国公升级成了楚国公。其它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从不曾有过这样的异姓为王的先例。杨广吝惜官位,这是朝中不争的事实。可是如今却突然说出,不吝惜封王的话,众人无不震惊,羡慕。

唯有虞世基几人却轻轻的笑了,杨广对官职的吝惜到了一个十分变态的程度。但凡有个空缺,必定就从此空着。今日能给陈克复这么厚的赏赐就已经是破天荒了,居然还许诺封王,要是相信皇帝的话,那真是见鬼了。以几人对皇帝的了解,皇帝如今对杨广的封赏越重,许诺越高,那就越表示,杨广对陈克复已经越发的忌惮了。

第271章 尽诛李氏

大业九年的一页在呼呼北风之中翻过,这一年,杨广三征高句丽。

即将大功造成之际,杨玄感在黎阳造反,让杨广征辽功败垂成,不得不撤军回中原。不过也正是因为杨广撤退回中原,陈破军却如横空出世,在辽东搅起血雨腥风,最后凭一己之力,夺下辽东。

辽东既已平定,朝中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杨广高兴之余,那在辽东当着天下四海各国国王、使臣大败两次的难堪也终于少了些。这个时候,他不由得再次开始在心中燃起了往日被压制下来的雄心壮志。

伊吾国灭了、吐谷浑国灭了、琉球灭了、林邑打服了,高句丽如今也被灭了。下一个目标又将指向哪里?是重新调头回因东征高句丽而放弃的西域,还是准备再教训一下,最近已经开始有些不太老实的东突厥?杨广站在宫殿中那幅巨大的羊皮拼接地图上,手拿权杖,一会指指东,又一会指指西。

心中早已经沉浸到了整个天下四方之中,他要让普天之下,莫非无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要让大隋的名号传遍宇内,让他杨广的名字威加四海。

杨广一人沉醉在自己的大业之中,却早已经忘记了,虽然辽东平定了,但是此时的中原却更加的乱了。

王薄领导的长白山叛乱,屡败却屡战。刘霸道利用豆子卤亢历朝多“盗”的条件,在那里竖起旗帜,其众达十多万,号“阿舅贼”。漳南人孙安祖,自号将军,领数百人,入高鸡泊树旗造反。张金称,聚众河曲起兵。高士达,自称东海公,聚众清河起兵。扶风人唐弼,推立李弘为天子,自称唐王。延安人刘迦论,自称皇王。离石胡人刘苗王,自称天子。鄱阳人操师乞,自称元兴王。

济阴人孟海公,大业九年占据周桥,进而攻克曹、戴两州,自称“录事”,盛时有众三万人。

齐郡人孟让,大业九年揭竿。曾会合王薄长白山军,旋即转向江淮地区发展,有众十多万。

东海人李子通,出于长白山军,已经自立旗号。沧州阳信人高开道,曾参加豆子卤亢军,已经单干。

北海郭方预、平原郝孝德、河间格谦、渤海孙宣雅再次招兵买马。灵武人白瑜娑劫掠牧马,北连突厥,陇右多被其患,谓之“奴贼”。济阴孟海公起为盗,保据周桥,众至数万,见人称引书史,辄杀之。彭孝才起为盗,有众数万。

扶风桑门向海明亦自称弥勒出世,人有归心者,众至数万。杜伏威与辅公祏江淮军。翟让的瓦岗军。上谷人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国号燕。涿郡人卢明月被张须陀大败后,又一次死灰复燃。

齐郡左孝友、东海彭孝才树旗造反。

这些只是其中实力比较强的,若是再加上实力稍差点的,那恐怕要列两页纸才行!

乱了,大隋彻底的乱了,乱世之中,已经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称孤道寡,如同儿戏,或拥数千、或拥数万,甚至有七八万,十多万者,整个天下乱了。

整个农民起兵造反遍及整个大隋天下,北至马邑、榆林、上谷、渔阳。南至高凉、苍悟、信安,东自吴、余杭、海陵。西至武威、金城、平凉、灵武。烽烟遍布,天下大乱。

不过此时的杨广一心早就沉浸在自己的大业中去了,对于那些农民起义实在有些看不上眼。他最怕的是那些贵族世家的叛乱,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的叛乱,但是偏偏最不怕的就是农民。他灭了国,亡人族,还会怕了几个泥腿子不成。

看到皇帝不愿意听太多的盗匪的事情,虞世基、裴世矩等几个参掌政事的四位朝中大臣,也聪明了。但凡有关于起义军的事情,全都压下来不报给杨广。天下盗匪越来越历来,甚至已经靠近东都洛阳了,杨广还什么都不知道。

偶尔问一句,宇文述也是马上道,盗匪已经被剿灭了多少多少。可是他却从没有告诉杨广,盗匪虽然剿灭了众多,可是那些新起来造反的更多。

但凡王朝末世之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预言、童谣出现。

陈胜王、大楚兴!秦末大起义。

苍天已死、黄在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而如今大隋朝终于也出现了这样的谶语,意思是将要应验的预言,有《桃李章》曰:“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又有《桃李子歌》,曰:“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后来还有童谣在大街小巷流传——桃李子,洪水绕扬州……。

所有的谶语童谣都直指一件事情,隋朝杨氏江山,将要被李氏取而代之。

这样的谣言第一时间就被御史台风闻密奏给了杨广,满心雄心勃发的杨广一看到密信后,脸色一下子变了。而且变的很难看,脸色青紫。

如果说杨广对于陈克复这样突然窜起,又手握兵马的大将,心有忌惮的话。那么,杨广对于大隋的关陇军事贵族们,却早已经是日夜提防了。

“陛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求见!”正当杨广收到密信脸色难看的时候,内侍通报,大将军宇文述求见。

宇文述一见杨广,跪拜行礼后大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