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市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辽东城的主要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西市内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均宽十步的平等街道各两条,四街纵横交叉成“井”字形,将整个市内划分成9个长方形区域。

辽东城在陈克复收复后,如今涌入了众多的商人之后,整个辽东城的市场更加繁盛,而西市也越发的热闹。用那些中原来的商人们的说法,辽东城简直就是一个小长安。

不但是室韦族的扎木安看着那些各种各样的店面、五颜六色的商品,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就是百济和新罗这两个农耕国家的使者,也有些惊讶不已。其中有的人来过辽东城,但那时的辽东城只是作为辽东、辽西诸族的一个交易城,但是现在,辽东城有了中原众多商人的加入后,其热闹程度更是翻了数番。

一排排整齐的店面,早已经按不同的种类,组成了一个个的行,全都集中在一起。那宽阔的街道两旁,一个个店面前都堆积着如山的货物。杂货行、新货行、金银行、果子行、鞋帽行、药行,一眼看去,到处都是在那里逛街的妇女小孩。这些大部份都是刚刚到从中原到达辽东的隋人家眷,虽然一到辽东房子都有分配。但是各种物品不可能从几千里远的中原带来,好在陈克复也大方,来的就给二十贯安家费。

辽东新占之城,各种物价并不贵,斗米不到三十文钱,比之中原山东河南这些重匪区,斗米百文,已经不知道便宜了多少。留在辽东的将士基本上都攒了一笔不小的钱,安家费、粮饷、赏钱、各种杂七杂八的钱,陈克复对众人可谓是十分大方。有了钱的这些家眷们,纷纷在城中各处采购。

相比于在草原的愁云惨雾,每个处于辽东的人都能感觉到,辽东特有的一种气质。一种崭新的气质,一种生机勃发、欣欣向上,充满着自信的气质。来到辽东,不是发配,也不是落难,而是一个崭新生活的开始。没有战乱、没有盗匪,甚至没有官府那些多如牛毛的各种名头的苛捐杂税。

华夏子民自古就有恋根的传统,要不是原先快活不下去了,这些家眷也不会愿意远离故土,来到传说中苦寒的辽东。到了辽东才发现,虽然辽东寒点,就是分到的田地也贫瘠一些,但是相比起来,辽东确实让众人满意。

一众使臣都感受到了城中所有人身上的这种乐观、自信、幸福的面貌。不少人都在心中暗暗惊讶,隋国居然能够这么快的就把高句丽的辽东变成了隋朝的辽东,看来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什么变化了。特别是他们注意到,那些在辽东城中处于底层地位的原高句丽国人,现在居于城中的,大都是在做着苦力、脚夫这样的工作,但是每个人脸上却没有那种不满、不屈的感觉。相反,这些本应当对隋人敌视的亡国者,却反而十分的高兴,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路过一家装饰古朴的店面时,新罗国的使者美生要求进去观看一下。这是一家书店,准确的说是辽东军的官办店。官办店,也就是陈克复利用手中那些缴获的钱粮开设的店铺,这些店铺的收效归军中所有,而且每月都会拿出一部份分红,给予那些在战争中阵亡或者残疾的人。破军初立的那天他就说过,跟着他陈克复,如果哪天先走一步,或者受伤了,他陈克复和破军营会负担一辈子。

店铺装饰的古香古色,里面一个个书架上摆满了一架架充满着墨香的书籍。书籍,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神圣的。杨广登基后,在东都建观文殿,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而且要求天下人献书,每献一本就给予赏赐。

书籍就代表着文化礼仪传承,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过去,也代表着未来。在这样的一个蛮荒之地,突然看到这么多的书籍,众人都惊讶不已。这个时代的印书十分麻烦,成本大,且印制艰难。一般人读书,往往是买不起书或者存不起书的,只有往那些寺庙或者官宦人家去借书抄书。

新罗使者美生是新罗的礼部令,书籍文化这些正是他的官职之内管的事情。他对于中原文化十分精通,只一眼看去,便发现了许多的诸子典籍,《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样的书都有。美生一张脸都有些激动的胀红,对身边的胜曼公主道:“殿下,没有想到这里居然会有这么多的经史。往年我们新罗国想要搜集一本都很难得,殿下能不能和陈元帅请求让我们买一部份回去?”

新罗国只有贵族才有机会读书,而这些经史之书,更是难得,一般都是抄传。如果能一次性的买上这么多现成的回去,那无疑对新罗很有帮助。

胜曼公主点了点头,“陈元帅,我新罗国向来仰慕中原文化,突然看到这里有这么多的书籍,不知可否让我新罗收购一些?”

陈克复笑了笑,“哦,新罗国对中华文化也很仰慕?那好啊,你要多少那就买多少好了。我们这本来就是一个书店,有少买自然售。你要多少,直接和那老板说就行。”

店中的一个小学徒忙从后面叫来了掌柜,掌柜的是一位断了一只手的辽东军退役士兵。只因识得些字,就被安排到了这个书店之中做掌柜。

“老板,我们想买这些经史典籍,不知可不可以?”美生急忙的道。

“可以,当然可以,不知道你要多少本?”

“我全要!”

那掌柜的笑了笑,“你真的全要?我们店中书籍可不少,后面还有一仓库呢。”

“不管多少我都要了!”美生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忙不迭地点头道。

掌柜的用那只独臂,在算盘之上熟练的打了起来,没一会抬头道:“这位客人,我们店一共有诸多经典三百七十部,如果您全要,我们现在就可以给你一共是三十万七千本,每本一千本。您买的多,我们每本售价一百文,一共是三万七千贯钱。如果你需要我们送货的话,只要是在辽东城内,我们包送到,您是大顾客,又是头一次生意,我们这次就不收额外的运费了。你看,您是付现金呢,还是付银票?”

掌柜的说完半天都没看到回应,一抬头才发现那位美生一脸的大汗水。

美生不是觉得三万七千贯钱太贵,而是从没有想到这么个小店居然会有三十多万本书。三十多万本书,这是什么概念?不光是他,所有的人都愣在那里,不敢相信。

陈克复看着他们的样子得意的一笑,能有这么多书,是因为他让印书的工匠弄出了铅活字印刷术。有了铅活字,他又有足够的奴隶人手。只要模版出来了,就可以日夜不停的印刷。由于这个时代的造纸术也不先进,纸张即脆又贵,好的纸那真是贵的惊人。陈克复利用他的那点知识,将几种新式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都弄了出来。

原本他是弄这些来印刷那些评书的,另外也是给他的全民汉化计划印刷课本。结果哪曾想这个时代印刷和造纸还这么落后。最后陈克复干脆,印书吧,既然书这么贵,我们干脆印书卖好了。卖往中原、辽东各地。经史子集印了不少,不过印的最多的还是各种评书、传奇话本,顺便又印了些连环画本。还真别说,就这么个造纸、编书、印刷、出售的整套产业,其中的利润居然暴利惊人。简直比他打仗抢劫还来的快,就这一书论语,成本只要十文钱,可是对隋人内部价五十文,平时大批量卖给那些商人们也是五十文。一本书净赚四十文钱,百分之四百的利润。

不过印书的时候,陈克复就有几条特别规定,各书店只能出售那些市面上都能买得到的经史子集,还有各种传奇话本、评书、连环画、佛教、道教经书。其余的那些人们平时看不起的杂学,不管是什么杂书,却一律不准印刷出售、特别是兵法策略、生产制造内的书,还有如北齐的齐民要术这样的农业生产指导书、各种医学药方书,全都禁止印刷对外出售。特别是禁止对外族出售,各地边境都要检查来往商人,严防有人带往外族。

陈克复清楚,将那些和尚经书、四书五经、小说一类的卖给外族没有关系。但是如果那种兵法策略、生产制造、医术药方、等一类的书给了外族的话,那真是民族罪人了。

反倒是那些之乎者也、诗词歌赋一类的书多卖些给外族的那些贵族最好,让那些人也全都变成之乎者也的深慕中华礼仪最好了,如此等于从精神上同化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