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4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会的事情,先放一边。我们现在要对付的是薛世雄的兵马,如今正是天下风云变幻之时,我们不能让薛世雄的兵马卡在我们西进中原的通道之上。”陈克复缓缓地道。

“卑职明白”唐锦云没有想到之前他全力记忆那些江南情报,以备大帅查问,岂知却一下子成了无用功。他抬头顺着陈克复的目光望着远方的城外,心中充满自责,做了这么久的特勤司一把手,为何到现在都还一直跟不上大帅的节奏?

天又黑了一点,城外的隋军军营连绵成片,足足盘踞了十余里之地。此时军营中一个个火把点起,一眼望去,如繁星点点,美丽异常。

唐锦云看着陈克复一直站在那里,望着远处的隋军军营,心中充满了疑惑。以他所掌握的情报,薛世雄虽然有兵马十五万,但今日一战,已经折扣了五千轻骑。而辽东军此时泸河、柳城、临海顿城三城却驻扎着整整十六万大军。光论数量上,就已经完全的在河北军之上,更别说辽东军的战斗力一向剽悍。他不明白,眼前这个充无数人崇拜的男子,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他心中有种隐隐的感觉,这男子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仿佛这种等待从当初灭了高句丽时就已经开始,直到今天。

站在那里一直没说话的陈克复突然道:“你们特勤司可知这次薛世雄带了多少粮草入辽?他们的粮草能支持他们多久?后勤粮草通道是否顺畅?”

正一边思绪乱飞的唐锦云突然惊醒,对于薛世雄部的情报,他们还是掌握了许多的。此时听到陈克复问来,很快就信手拈来道:“临渝关是辽东门户,自我辽东起‘清君侧’的旗号后,朝廷就一直在加强河北的防备。特别是临渝关,这一年来,一直源源不断地在储备粮草,据我们所知,临渝关内的粮草,可支持二十万大军食一年之外。不过这次薛世雄突入辽西,所部为追击李元帅,并没有挟太多粮草。据卑职推测,薛世雄所部携带粮草,最多可支撑大军半月之粮。不过薛世雄的身后就是临渝关,粮草随时可心运入辽东。”

陈克复转头看了看自己的这个情报部门的最高统领,缓缓摇了摇头。

“情报差事,乃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本帅为何在辽东军初成立时,就单独划立特勤司的本意。到如今,特勤司天下各地所统属的人马,早已经超过十万之数。就连我们辽东军的九卫,任何一卫单独比起来,也没有你们人多。所以,你们不能只是单单得到这些情报,你们最重要的职责,在于通过掌握的这些单独散乱的情报,朝廷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说着陈克复指着那夜幕中的城外远处,“你可以用千里镜仔细看,薛世雄的军营中,现在正有数十队人马,足有上万人正在出营。”

唐锦云仔细的走上前去,通过千里镜仔细的观看着。果然,看了一会后,他就借着那军营附近的微光,看到隋军的军营中走出一队又一队的人马。但是这些人马却并不是要出城作战的样子,他们全都是分散的小队伍,向着军营的四面八方而去。

“明白什么了吗?”陈克复轻笑道。

唐锦云也为自己刚发现的这一情况疑惑不已,在陈克复的注视下拼命的发动大脑,在心中思索着薛世雄的意图。想了好一会后,他突然眼前一亮,刚刚大帅问他粮草之事,难道这些人是———

“大帅,他们是要趁夜收割城外田中的麦子。”

陈克复点了点头,唐锦云说临渝关就有大量的粮草,而且此时薛世雄距离临渝也并远,可薛世雄却仍然在这两军交战之时,派兵马出营却偷收麦子,这就明显是有情况了。

“大帅,这隋军今夜最少也派出了一两万人出营收割麦子,而且这些人全都分散田野之中。要不我们派军出城袭击他们,并能将这支收粮队给歼灭了。”

陈克复对于这条建议却并不为动,反而走到一旁的一张石桌边坐了下来。

“本帅现在需要你将如今中原各地的情报呈上来,薛世雄既然有粮,还要派军收粮,这明显就是不正常的情况。事出反常即为妖,本帅需要通盘思虑。”

唐锦云忙走上前,从怀中掏出了两个折子。这两个折子是他之前准备好来应对陈克复可能的问答。其中一个是江南的单独情报,一个折子上却是汇总了如今中原各地的局势。

陈克复接过折子,那边唐锦云马上为陈克复提来了几支灯笼为他照亮。他没有先去看那江南的折子,江南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也已经有了一此了解,他现在真正最需要知道的,还是如今中原其它地方的情报。打开折子,陈克复仔细地看了起来,不过越看脸上却越加凝重。

甚至此时陈克复的内心里,完全可以用惊讶来形容。

自他到隋朝之时,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是在按着他所知道的那一切发生着。可是渐渐的,他发现,如今已经和他脑中的那个历史有了差异,而且这个差异还在越变越大。

特别是当他仔细地看完了这份情报折子后,心中更是复杂无比。他也没有想到,从突厥人南下到现在,这中间不过短短的一段时间,天下局势却已经变的如此不可预测。特别是当他看到折子上写道,杨广召集了五十万大军在雁门检阅三军,誓师北征之时,却突然中风瘫痪,这消息一下子让他震惊无比。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广居然一下子成了一个大半边身子都不能动的瘫痪了。

第441章 半壁江山

真是山中只一日,世上已千年。

陈克复去了一趟草原,再回到辽东之时,没想到中原天下已经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他手中拿着那份折子,却感觉似有千斤重,心中长中一口气,他忍不住再一次仔细的阅读这份情报,并且将其中的一条条纷乱的信息,试图理出头绪。

杨广与始毕可汗雁门大战,始毕三十万大军,最后撤走者不过七万人马,伤亡惨重。而杨广同样好不到哪去,身为中原天子,却被草原胡虏围在雁门近月。身边的十五万精锐禁卫军,最后死的只剩下了八千。除了十五万禁卫,还有定襄、马邑、雁门三郡的三万隋军府兵也都阵亡。杨广折扣了整整十八万人马,比始毕的人少死了一点而已,但是天朝皇帝的尊严威信却从此扫地。

始毕率残部退返雁门,隋朝的勤王大军也赶到。辽王杨暕拥兵三万,太原李渊拥河东兵十万,河北裴仁基统河北兵十万,关陇长安的卫文升统关中兵六万,江淮王世充统江淮兵十万。其余各地赶到的兵马加起来还有近十万之数,隋朝的大半兵马全都汇聚在了河东。

而如今,杨广中风瘫痪且昏迷未醒,皇后与太子被突厥人掳走。朝廷随驾大臣们,与率兵赶到勤王的统兵大帅们,却并没有依照杨广中风前的计划,出兵草原,救回皇后太子,反而是内部起了争端。

辽王杨暕得到虞世基及众多隋驾大臣们支持,一力要求返回洛阳。

而宇文化及、卫文升等关陇贵族出身的大臣,却一力要求回长安。两派人马互不相让,最后反而是李渊从中插了一脚,让双方都同意先返回太原,如今大军已至太原。虽然众大臣一致要求那些勤王的兵马各回地方,但是除了少数一两支小兵马原地返回外,太原城如今已经聚集了近五十万人马,各派各怀私心。但是随着杨广的伤势越来越重,太原城中,各派已经从暗斗变成了明争。

辽王杨暕手中拥兵三万,又有鱼俱罗、吐万绪、董纯等老将支持。随驾大臣之中,虞世基、裴蕴等杨广后来的那些新贵,基本上已经倒向了辽王一派。加上还有河北兵的统帅裴仁基,赐姓杨的河北军副帅义臣,以及禁卫军中的右翊卫大将军司马德堪,骁果军兼黑衣铁卫的统领皇族杨武等实力派的支持,如今的辽王已经成了太原城中的最大一派。

而关陇世族们眼下势力同样不弱,基本上关陇出身的文武,都属于这一势力。其中又以长安留守卫文升,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为首。他们手中同样有兵马近十万人。而且这些人的背后,还站着势力雄厚的关陇世家集团。就连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目前也隐隐有倾向于他们的意思。

除了这洛阳和长安两派之外,太原城中还有一股力量仿佛是选择了站在中间,这其中就包括了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江都留守江淮军统帅王世充。这两人李渊似乎倾向长安派,王世充似乎倾向洛阳派。但是实际上,两派如今都在拼命拉拢他们二人,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两个各统兵十万的重臣,却依然还站在墙头上观望。

当陈克复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由的对这太原的局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