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8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克复考虑良久,最后还是不肯避让。眼下的统叶护可汗只怕比当初的始毕可汗更加的意气风发,自信无比。此时的退让,只会被他认为是软弱可欺。

望着勾柱山绵绵群峰,陈克复感叹道:“河东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河东。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矣。且夫越临晋、泊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棰而下也;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河东也。”

李靖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河东乃整个北方之枢纽。河东的这种地位得益于它在关中、河南与河北三者之间俯瞰三面的高峻地势。河东外有太行山、吕梁山及王屋、析城、中条等山构成其外围屏障,西面还有黄河环绕;内有恒山、五台山、管涔山、系舟山、太岳山、云中山、霍山、稷王山等山交错分布,构成其内圈险要;汾河、漳河、滹沱河、桑干河等河流流向不同的方向。河流在山地之间冲积,形成了一系列珠状盆地。”

“太行八陉为河东与河北、河南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河东的西部则有管涔山、吕梁山等层峦叠嶂,西南方有黄河渡口蒲津,是河东与关中之间往来必经之路。河东的山河形势使得河东形成了一种极为有利的内线作战的地位。形势有利,可以三面出击,不利则可凭险而守。河东如此山河之势,既是我们防范草原部族的最紧要关隘,也是草原部族南下的最重要突破口。”

老帅王仁恭久镇河东,对于河东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说十分熟悉。这个时候也不无担忧地道:“突厥人正是明白河东之重要,才发兵侵入河东的。老臣以为,陛下退守雁门,据关而守,防御反击之策虽稳重。但还有些地方我们不得不提前考虑,我们据守雁门,虽然能阻止突厥人继续南下之脚步,防止突厥人趁机直攻京师洛阳。可是如此一来,我们也完全放弃了雁门以外的马邑与定襄二郡。定襄本就偏僻,放弃并无甚重要。但马邑一线有云内,神武,善阳,马邑、恒安诸重镇,又有长城等险要关隘,如此冒然放弃,只怕给了突厥人更多南下便利。”

“而且云内镇向来为军事重镇,其地位于管涔山、恒山与草原南侧之间。北面山地低口为突厥人的涌入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桑干河源自管涔山,经云内、恒安这片盆地,流入河北。这样,突厥的铁骑一旦进入云内,便可沿桑干河河谷低地向东进入河北,直叩军都关前;还可由飞狐口逾太行山,迂回至北京的西南侧。北京作为大陈陪都,随时有可能会被突厥人侵袭。西汉初,冒顿单于即曾率匈奴大军由此涌入,围汉高祖刘邦于平城白登山,即是如今之云内恒安镇白登山。陛下,老臣以为,据雁门而守固然上策,但也不能就此轻易放弃马邑、神武、云内、恒安诸镇。老臣无能,愿意请命领兵前往马邑诸镇,据城节节抵抗突厥铁骑南下。”

王仁恭说的十分诚恳,陈克复当然也明白他话中的意思。河东与草原人真正的最前沿关隘确实应当是在马邑诸镇,雁门只不过是草原铁骑涌入中原腹地的最后一道关隘罢了。

事实上,如王仁恭所说的一样,定襄那一带,实际上不过是中原与草原人的无人区隔离带,自古就没有多少人居住。而马邑才是真正的边界,自汉时起,匈奴、鲜卑、柔然,到如今的突厥,无不曾数次侵入云内这一带的盆地,以此侵掠河东或者河北。

熟知历史的陈克复很清楚,西汉初,冒顿单于即曾率匈奴大军由此涌入,围汉高祖刘邦于平城白登山。汉初实行休养生息,在北方对匈奴实行战略防御,曾在此地屯兵,东连渔阳、上谷,西接云中、五原,屏护北方。

东汉衰微,代北之地渐成荒塞。塞外游牧民族次第涌入大同盆地,透入河东。“永嘉之乱”时,西晋并州牧刘琨为讨匈奴刘渊,请兵于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拓跋猗卢以功被封为代王。拓跋猗卢后更向刘琨求得代北之地,并建都于平城。拓跋部以此日渐强盛。十六国时,拓跋部所建代国虽一度被前秦所灭,但前秦瓦解后,拓跋珪很快复国,建立北魏。北魏立都平城,以代北为基础,东灭河北的后燕、辽东的北燕,西平关中的赫连夏、河西的北凉,北扫柔然,南夺刘宋河南之地,统一了北方。

此后,称雄塞北的便是突厥。突厥亦屡屡由此地入侵。北齐、北周、隋及现在的大陈都深受其患,北方国防压力很大。

陈克复现在打算放弃代北马邑一线,集结兵马以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据关防守,这个计划确实也算得上是明智之举。但如此一来,却等于是将代北马邑一线全面放弃,突厥人也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直接兵临雁门关下。王仁恭身为老帅,自然看的出如此布置对突厥人的好处,他们将全无后顾之忧,一路直下雁门。

他提议要领兵据守马邑诸镇,节节抵抗,实际确实是一个好的军事策略,一来可以延缓突厥铁蹄南下的脚步,给朝廷调动兵马赢得更多时间。二来也可以借此消耗突厥人的兵马,节节后退,从马邑到雁门形成一个巨大的梯次防御,为守军赢得更多的纵深。甚至王仁恭还可以在马邑诸城失守后,继续留在代北一带游击,以威胁突厥人的后勤补给线,威胁他们的后路。

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提议,但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提议。雁门如今兵马有限,就算陈克复真给王仁恭三五万兵马,可单独出关外,面对着突厥人的数十万铁骑,他们依然是九死一生的可能。

望着满头花白头发的老帅王仁恭,他也不由为他的这股军人的勇气所打动。明知前途艰险,依然凛然不惧,这才是真正的勇将之风。陈克复上前重重拥抱着王仁恭,感激地道:“朕给老帅五万轻骑,不过朕不希望王帅去据马邑、云内等城坚守。你只需在代北一带游击即可,只要你们留在代北,那么突厥人就算南下,也必然得留不少兵力以应对你们,不敢全力南下。只要老帅在后面牵制住突厥人一部份兵力,适时之时狠狠的袭击他们一两次,朕相信,这就已经是最好的战果了。”

王仁恭听到陈克复的交待,明白皇帝是担心将士们的安危,变据城节节抵抗为游击作战,这对抗突厥人的效果就要差了不少,但将士们却避免了必死的结局。这一刻,面对着皇帝的关心,他越发的感到此行的在肩重任。

第808章 突厥人的条件

大陈神龙三年九月初八,雁门城外。

陈克复率雁门关中诸官员为王仁恭率领的兵马送行,雁门城外,旌旗如海,刀枪如林。陈字大旗,王字帅旗,秦字将旗、张字将旗、程字将旗、罗字将旗,黑色飞鹰军旗,五爪黄龙国旗一面面迎风招展。

那一面面的旗帜之下,是一顶顶的盔缨,王仁恭的元帅黄缨盔,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张勇、张猛、张彪、沈光等诸将的将军红缨盔、士卒校尉们的白色盔缨,还有负责军纪督察宪兵及特勤司斥候们的黑色盔缨,无数闪着耀眼明光的顶顶头盔之上,一缕缕的盔缨随风舞动。

耀眼的元帅黄缨盔下,王仁恭那久经风霜的目光中丝毫看不到此去塞外的担忧,有的只是壮士如山,英雄无悔的气势。他轻摆了一下满是花白头发的头,目光如剑,神色如刀。

雁门关高高的城门楼上,一长排的号手开始吹响长长的牛角号,呜呜的雄壮号声连声响起。

就在这时,一身明黄铠甲的大陈皇帝陈克复现身城楼之上。只见在数万军士的注视之下,陈克复走到了城楼上最大的那面战鼓之前,从鼓手手中接过双槌,双臂后扬,然后将一对鼓槌重重的击打在那面牛皮大鼓之上。

军鼓擂起,渐强至震人心肺。

在皇帝的鼓声中,更多的战鼓开始擂响,一时如雷震响,咚咚的鼓声响彻整个雁门关上下。

关外整齐肃立的出征将士们,一个个不由的面色通红,如林的长矛被整齐的挥起,带着三军将士们齐声的呐喊:“万岁,万岁,万岁!”

马如龙,人如虎,五万出征的轻骑们一个个士气激昂,长枪如林,钢刀胜雪,旌旗如海,声吼震天。

阵阵激荡人心的吼声久久不绝,整个关城上下到处都是激昂如虎。

许久之后,陈克复从城楼之上走下,策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