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谋将周瑜-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当即分头行动,周瑜去寻兖州来的客商,孙策去找舅舅和堂兄。

周瑜自幼就和各地的客商打交道,此事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吴景和孙贲都是孙策的至亲,又觉得他有君主之风范,一心想辅佐他,答应按计行事。

事态发展,正如周瑜所料。

吴景和孙贲率两万大军向曲阿进发,在横江和刘繇的部将樊能遭遇,大败之后,挥军向曲阿另一个门户当利口进发,又被刘繇的部将于麋打败,溃不成军,只好退守历阳。没过几天,又传来了更坏的消息———樊能和于麋的两路大军相聚历阳城下,吴景和孙贲正在拼死抵抗。

消息传到寿春,袁术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周瑜趁机进言:“刘繇即使攻下了历阳,也不足惧,只是兖州还有一个曹操。若不能迅速击溃刘繇,将来我们和曹操恶战时,刘繇这颗背上之芒就会变成一把尖刀。”

袁术听了,不由得扭了一下肩,仿佛真有“芒”在背。

“除了刘繇,还有会稽太守王朗,也可能变成曹操的尖刀。千里堤坝上的一个蚂穴很不起眼,但洪水来时,却要毁了整个长堤。我们不能只注意洪水,而忽略了蚂穴。”

就在前两天,袁术手下大将张勋听两个从许昌来的客商说,最近,曹军调动十分频繁,不知又要征讨谁了。

袁术听了,一阵心惊肉跳。除了他,曹操还能征讨谁呢。后方不稳,如何能挡住曹操的虎狼之师。

袁术睡不着了,无心再饮酒听歌。

这天晚上,孙策来找袁术,愿意去征讨刘繇,条件是归还他父亲的旧部。

袁术当时没表态,想了好几天,实在找不到比孙策更勇猛善战的人了,就答应了。孙坚的旧部不到五千人,而刘繇和王朗却有五万人,孙策即使能打败他们也是惨胜。两败俱伤,换来他后方的安定,岂不更好。

“伯父,让公谨随我一起出征吧。”

为了拔去后背上的两把尖刀,袁术一狠心,也答应了。

就在周瑜和孙策得意之际,袁术却想了一条万无一失之计,每次只给孙策半月的粮草。孙策若是趁机逃回江东,他就切断粮草供应,不到孙策回到江东,粮草就尽了,不战自溃,根本不用下令封杀他们。

孙子说: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没有足够的钱粮,无论多善于用兵之人,也无能为力。

这一招太有效了。

周瑜又重新评价袁术:官宦子弟很多,但能割据一方的很少。袁术也有过人之处、过人之时。他不靠家族的背景,不会有今天,如果他仅仅靠家族的背景,更不会有今天。

“袁术又在我们的脖子上套上一条铁链,怎么办呢?

周瑜望着气急败坏的孙策,陷入深思:即使攻占了曲阿,在转战江东各地之前,最少要筹集到两个月的粮草,否则,不等筹到新的粮草,旧的粮草就吃完了,我们就不战而溃了。袁术每月只发给半个月的粮草,那半月的粮草如何筹集呢?绝不能抢劫江东的富户,那是自毁根基。

周瑜想到了叔叔丹杨郡太守周尚,请他资助孙策。

我叔叔接受袁术的任命,一是权宜之计,二是袁术重情义,待人宽和,做他的官较舒服。他很清楚,袁术最终很难成大事,早就想投靠明主,只是碍于袁术的厚爱,才迟迟未行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会帮助我和伯符的。万一不行,我就是盗取他的兵符,也要把粮运出来。

孙策听了周瑜的计策,十分感动,却坚决不同意。

“公谨,你的好意我知道了,但不能因为我,使你们叔侄二人反目成仇。”

“反目成仇,谈不上,他只是恨我一段日子罢了,没关系,只要我们占据了江东,还他数倍的粮草就行了。伯符,这件事你不要再想了。”

孙策把手搭在周瑜的肩上,眼睛湿了,刚想说什么,被周瑜拦住了。

“你又来了,一家人别说两家话。”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一家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天地作证,有违此誓……”

“伯符,别再哆嗦了,快想着怎么打败刘繇吧。”

大军出征的前三天,周瑜向袁术辞行。

“出征作战,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伯父,我想先行一步,去丹杨郡看望我的叔叔,在那里等伯符。”

袁术稍稍想想,就答应了。

袁术手下有一个谋臣,复姓诸葛名玄,其祖上诸葛丰曾任司隶校尉,很有才学。周瑜和他并无深交,只是见面问候而已。

周瑜即将去丹杨郡的前一天晚上,他却来拜访。

“周公子谋略深远,孙伯符勇冠天下,你们此次出征,必能战无不胜。但要成大事,人才是越多越好啊!”

周瑜听出他话中之意:“不知诸葛大人可有良才推荐啊!”

“良才倒谈不上,只是我有个侄儿却聪明过人,才学渊博,很想投奔明主,创立一番功业。”

“哦,诸葛大人深得袁术器重,为什么不推荐给他呢?”

诸葛玄长叹一声:“在周公子这样智明的人面前,我不敢说假话。袁术成不了大业,有眼光的青年才俊,谁会跟随他。你和孙伯符不正是这么看的,才……”

周瑜不知诸葛丰的虚实,急忙打断他的话:“诸葛大人此言差矣,我和孙伯符起兵讨伐刘繇,也是……”

诸葛玄又打断了他的话:“好了,周公子,刚才的话,谁也不要再提了。先说我那个侄子。我大哥诸葛君贡死的早,留下三个儿子,老大诸葛瑾,老二诸葛亮,老三诸葛均。老大诸葛瑾现住在京城,攻读《诗经》、《尚书》《春秋左传》,老三诸葛均还小,老二诸葛亮年方十四岁,现在豫章郡。不是我自吹自擂,他资质过人,满腹神机,将来必是当世奇才。我想把他交给你和孙伯符,干一番事业。”

周瑜害怕诸葛玄是袁术派来,试探他和孙策。

“诸葛大人误会了,我和孙伯符此次出征,只是奉命行事,无论胜败,迟早都要回来的。您还是把令侄推荐给袁术吧。何况,十四岁的少年太小,随军作战还早。”

诸葛玄见周瑜执意不肯,摇头叹息地离去了。

第八章 初试锋镝

孙策出征的那一天,袁术亲自送出城外。

年方十四岁的孙权住在阜陵的舅舅家,听说哥哥要率兵出征,急匆匆地赶来,执意要随兄出征。

袁术见孙权细高的身子显得很单薄,却神情刚毅,锐气十足,十分喜欢。

“苍天很公平,给了我基业,就不会给我好子孙了。我若是有你们这样的儿子,死都瞑目了。”他拉着孙策和孙权的手,十分感慨:“伯符,刀箭无眼,你阵前要小心啊,别太冲动了,切记你父亲的教训啊。仲谋,你还小,还不到冲锋陷阵的时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万一打败了,就回来,我绝不怪你们。万一有什么意外,你的家人我会照顾的,你们不用担心。”

在寿春城时,孙策一直怨恨着袁术,如今要离开了,又想起了他的种种好处,眼睛也湿了。

只要我不另立山头,袁术待我真如亲子一般。他若是杀了我,再略施手段,吞并我父亲的旧部易如反掌。他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试看敢于争天下的豪强,哪一个不是无毒不丈夫。

这一年是公元194年,汉献帝兴平元年五月。

孙策骑着高头大马,行在队伍的最前面,豪迈中带着沉重。

身后是程普、黄盖、韩当和周泰等人,再后面是几十面旌旗,迎风招展,就像一张缝在一起的帆,鼓动着一只小船,行驶在汪洋大海中。

孙策望了望天,喃喃自语:“不知公谨在丹杨郡怎么样了?”

周瑜到了丹杨郡,叔侄二人相见,先是为死去的周异流泪,再展望起周家的前景,周尚反对周瑜回江东,弃一方诸侯的袁术而随尚无立足之地的孙策,太不明智。

周瑜将三分天下的规划讲述之后,说:“一个人要成大业,没有人才,可以礼聘;没有兵将,可以招蓦;没有钱财,可以借贷;没有地盘,可以争夺。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和战略规划,找到一条既顺应天下大势,又适合自己的道路。否则,人才来了,也会走或变成庸才,地盘得了也会失去,钱粮来了也会耗尽。”

他言下之意是,袁术没有这个前提,而他和孙策却有了。

“我和伯符文武互补,智勇互助,江东的豪杰,我们都没放在眼里。”

周尚低声说:“你和孙策成了大业又怎样呢?他是君,你是臣。能同患难,未必就能同富贵,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例子,古今还少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