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贾宝玉新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草草结束战场的打扫后,王燃命令大队人马一万余人一同赶往嘉祥,将这座“空城”团团围住。在留下孙光宗带领一小部分人拉开架势围住城池后,王燃和宫秀儿等人悄悄率领大队人马随张汉赶往预定的埋伏地点,这是王燃提出的“围而不打、引蛇出洞、半路伏击”策略中的第一步。

临行前,王燃向孙光宗交代了三件要注意的事情,一是一定要让嘉祥的守军认为满家洞的主力都在城下,并打算攻城。二是一定要不动声色地让守军把被困的消息传给济宁。只要这两点做的好,就可以把济宁的守军调出来,为实现预期的作战目标打下基础。

在满家洞诸人看来,这个临时制订出的计划已经是相当完善的了,但一句老话说的好,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济宁在得知“嘉祥尚未被攻破、双方正在相持”的假消息后,虽然不太愿意仓促出援,但架不住嘉祥几次三番的求助,济宁的守将纵有千万理由,也不敢承担“见死不救”的责任,于是不顾天色已暗,调集那两千骑兵连夜增援嘉祥。从这一点上王燃实现了“引蛇出洞”这个第二步,但问题出现在了第三步,即半路伏击上,确切地说,应该是伏击地点出了问题。

张汉所说的报应林确实在济宁与嘉祥之间,但显然距离济宁更近一些,加之王燃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清军的骑兵速度,因此在满家洞义军距离张汉所说地点还有一小段的时候,前方探马报知说济宁清军已经过了这个预定埋伏地点,而且很快就要与他们正面碰上。

“什么?清军已经过了报应林?”王燃等人均是心里一惊,预定的埋伏地点自己还没有赶到,敌人倒是已经过去了,这还怎么伏击啊,现找地方也来不及啊…难道要打一次遭遇战?凭现在满家洞的实力…

“告诉弟兄们,全部离开道路,隐藏起来,不许发出任何声音,放清兵过去…”,王燃沉思了一会,下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命令。

“什么?就这么放他们过去?” 张汉有些着急地说。

“不错,立刻执行命令。”时间紧迫,王燃顾不上解释和客气。

“那光宗那里怎么办,他还不知道这个情况呢…”,宫秀儿看着孙义欲语又止的样子,替他问了出来,毕竟是父子情深。

“立即派人通报孙兄弟作战计划已经改变,告诉他原则上等到清军骑兵出现后就可以撤退,不需要接战,避免无谓的伤亡…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牵着他们转几圈…这样可以给我们多争取一些时间…具体的战术由他自己视情况而定…”王燃镇定地下着命令。

其实就这场战役而言,孙光宗拖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后续行动的开展,但仅有一千人的步军对上两千骑兵,估计就是拼光了也拖不了多长时间,而跑的不快恐怕只有给人当点心的份,因此王燃下的命令是让孙光宗等人以保命为第一要务。

……

齐整而又沉重的马蹄声近了又远去,有些喘不过气的王燃等人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妈的,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这么一个骑兵队…肯定比这还威风…”,张汉抹了抹头上的冷汗,羡慕地看着远处融入夜色的黑点。

说实话,两千骑兵带来的威慑力和震撼力远远高于白天的步兵,即使在数量上少了一些,但它严整的队形、有条不紊的布置、沉重的盔甲、锐利的兵器在黑暗中更让人感觉到其骁勇,如果是在野战对上…

“全军开拔”,王燃甩开多余的想法,对付这样一支高机动的部队,时间就是一切。

到了张汉所说的报应林,四顾一望,王燃的心跳不禁快了起来,这简直就是对付骑兵绝佳的地点。报应林位于一个山体上,狭窄道路的两边都是树林,黑暗中的阴森之气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迫。

“可惜我们晚了一步,否则这么好的地形,定叫清军有去无回…”张汉等人恨恨地说道。

王燃没有理会这句话,转身向孙义说道:“二哥,你立刻带上本部人马,攻打济宁…”

“这么说,你是打算趁清兵被调开,直接拿下济宁了…”宫秀儿等人都有些恍然,这应该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吧。济宁守军数目虽然不明,但应该不多,凭满家洞现在的实力拿下它虽然吃力,但并非不可能。现在唯一的担心就是,如何在清骑兵赶回济宁之前拿下这座城,否则必然会面临着前后夹击的灭顶之灾。

小半个时辰后,作为前哨的孙义便赶到了济宁并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由于天黑,又出乎意料,济宁的守军根本没有准备,一开始居然差点让孙义攻上了城头。在清军的全力反攻下才被打退。驻守济宁的清军统领见情况不妙,一方面组织兵力固守,另一方面则立刻派人去通知那两千骑兵。

而此时赶到嘉祥的清军骑兵统领也感觉到了不对劲。虽然天黑不能完全搞清楚满家洞土匪的实力,但凭借自己多年战场征战的经验,早就判断出了面前这股一触即溃、但又死缠烂打的土匪绝对不是主力,正在疑惑时,得到了济宁城传递的消息。

“妈的,调虎离山!”,清军骑兵统领恼恨地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第一卷 强迫中奖 第九章 答记者问

这两千骑兵是真正的八旗精锐,个个骁勇善战,接报不多时便已进入了嘉祥至济宁的必经之地——报应林。

日后军事专家对“报应林伏击战”的评价,颇有些王燃原来时空中分析“四渡赤水战役”的意思,把这一战作为“声东击西、调动敌方部队”的经典案例。“两千骑兵为什么会在没有放出斥候的情况下进入报应林”,成为王燃成功把握敌军心理的重要佐证。

根据这些军事专家的分析,在路过这样险要的地段时,清兵是应该首先派出探路的先头部队的。当时如果清军先放出探路部队,就很有可能触发而发现其中的陷井,那时整个“报应林伏击战”就不得不提前发动,结局会演变成什么样子谁也无法预料。最好的结果是王燃想办法将这股敌人引住林中,然后凭借林中骑兵不易展开及清军不熟悉地形这一点与之展开对抗,最坏的结果…

而根据当年参加过这次战役的退伍老兵的回忆,在清军从济宁赶往嘉祥的时候就是先由探头部队打头的,可见这股清军的战斗经验是有比较丰富的。

可是同样是这队清兵在从嘉祥赶回济宁时却没有放出斥候部队。这只能由“惯性思维”来解释,一方面是由于时间紧迫,另一方面则是认定了满家洞主力正在围攻济宁,加之刚刚已经走过一回,惯性让清军放松了警惕,两千人马在没有放出任何哨探的情况下进入了报应林。而王燃敏锐地把握到了清军的这一心理。

但这只能说明大家对王燃的“神化”。真实的情况是,当事人王燃在此战后,当了解到这队骑兵在从济宁赶往嘉祥的时候曾经派出探头部队时大抹冷汗,因为他当时也受到了惯性思维的影响,认为这股清兵和嘉祥清军一样,也不会放出哨探部队。

因此,就“报应林伏击战”而言,王燃一是胜在临机应变,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胜在了运气。对抗的双方都有失误,命运之神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清军的失误导致了自己全军覆没,王燃的失误反倒让自己这方抛开了许多顾忌,如陷井的位置、绊马索的设置、自己这方进入阵地的时机等等,使已方更加从容地取得了最大限度的胜利。

在清军按预想的情况进入报应林之后,这一仗就再也没有任何悬念,陷井、绊马索、弓箭加上天黑加上地形的便利,使满家洞一方完全占据了战场的主动,而骑兵在这样地形中还不如一个普通的步兵更有力量,穿在身上的盔甲在以往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者少受伤害,现在却成了最大的累赘,原因无它,盔甲太重了…骑着马的清军在林中无法突围,失去马的清军更加无法逃生…

战事比预想中更快地结束了,清军两千骑兵全军覆没,有个别弃马弃盔甲的清军逃窜也并不影响王燃对后续行动的策划。打扫战场时,王燃命令收拢剩余的马匹后,组成了一个近千人的骑兵队,让这些义军再次穿上清军的的盔甲,由张汉率领,先一步赶往济宁,自己和宫秀儿则率领其余人马随后赶到。对这个命令,张汉是激动地不行,他刚才还念念不忘的骑兵队,现在就已经归他领导了。

不出王燃所料,济宁的守军在看见一队骑兵向正在攻城的满家洞土匪冲去的时候,马背上高高飘扬的“清”字和四散溃逃的土匪让他们兴奋不已。此时天已经有些放亮了,济宁守将下令大开城门,率领守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