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贾宝玉新传-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样有点瞎子点灯白费蜡的感觉,但事情往往就是一个概率事件,都有赌的意思在里面。而且,顾三的很多消息已经被王燃套了出来。

“顾三的命里有两个字,我的命里有什么字呢?”董小宛这几天本来一直沉浸在工作的忙碌中,现在被顾三的事情一色,又被勾起了心思,对王燃说道:“是不是也是那个‘苦’字?还是上次您说的‘坚持’两字?”

世事就是这样,永远都是当局者迷。董小宛与冒襄的关系充其量是“落花有十分之意,流水得一分之情”。

在安排情报整理工作的时候,王燃曾顺便派人调查了一下冒襄的近况。从传回来的消息看,这位冒大才子还是很有国格的。虽然在北方呆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像李香君原本的那个侯才子一样屈膝投降,而是一路逃回了金陵。

不过冒大才子显然忘记了苏州还有一个女孩在等他的事情,回来后主要是准备他的第N次考试,有点空闲时间也是要么与其它几位才子吟诗作对,要么与新崛起的秦淮新八绝一起踏青游玩。

秦淮八绝淡出江湖,新八绝自然应运而生。冒大才子虽然屡试不中,但毕竟也是一个名人,自古才子配佳人,有了新人忘旧人,金陵已经爆出了不少关于他和新八绝的风流艳事。据说,冒襄和其中的陈小园已经进入了热恋阶段。

虽然历史早有拐弯,但根据王燃原本时空中冒襄自己的记载,董小宛嫁给冒大才子后也的确过的不怎么样。几次逃亡,只要遇到需要作选择题的时候,董小宛总是第一个被扔下的人选。

在冒家也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较婢妇有加无已…”最后为照顾生病的冒襄,董小宛累的“星靥如蜡,弱骨如柴”,最终病死。而冒襄后来又娶了金玥两个知书懂画的女子为妾,以为炫耀。

认真说来,王燃在感情的花心方面是绝对没有资格指责冒襄的。当然每个男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花心是理由、有苦衷的,王燃也不例外,但这并不妨碍王燃对董小宛的同情。

看着王燃沉吟不语,董小宛颇有些自失地一笑,主动岔开话题:“我忘了命不能总算…过几天‘品诗居’就要开业了,您说的‘东风’到底是什么?”

“东风”?王燃也笑了笑,根据日子,兵部尚书王燃应该也巡视到苏州了。

王燃布置下去的征文早已收了上来。这毕竟是兵部尚书在苏松地区签发的第一项命令,绝大部分将官都递交了文章,没交上来的也都附有病假或事假条。

当然,按照中国的惯例,所有文章在上报前都要经过几遍的筛选,以免有反党反社会的言论出现在上司面前,那可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事情。

摒除那些用孙子兵法等大道理应付凑数或以歌功颂德为主题的垃圾文章,其余文章的主题明显的分为三个阵营。如果对照官职列表,足可以照此绘出苏松地区的军事势力分布图。

第一个阵营以苏松水师两大统领之一的荆本彻为首,倡导“南方防守战略”,其基本思想就是暂时放弃北方,将南方变成南明复兴的基地,首先图谋自己的发展,待强大后再图北进收复河山。

持此战略观点的人认为它很理智,很符合现实。毕竟满清现在的实力雄厚,若按现在占据的国土面积来看,南明只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满清则从辽东到山东,是南明的好几倍。与这样的强敌对抗没有一个长期的打算显然是不行的。

第二个阵营则是主张“北进战略”,以水师另一位统领吴志葵为首,其基本思想就是趁满清立足未稳,民心尚可用的情况下,立刻北伐,恢复河山。

第三个阵营以苏松兵备道祁彪佳为首,也是“北进战略”的有力支持者。其与第二阵营不同的是,吴志葵主张大力建设水师,沿海路北进。而祁彪佳则是明显的大陆军主义者。北伐就根本没提海军的问题。

军队的各兵种之间也都是自我感觉良好,都觉得自己这个兵种最重要,祁彪佳的部下甚至有人以满清无水师为由提出裁撤水师,以进一步发展强大的陆军骑兵与清军展开对攻。而水师将领也一样,就连张煌言在文章中也尽量弱化陆军的作用,重点强调登陆作战在抗满中的重要性。

但不管怎样。张煌言在文章中详细论述了沿海路进攻地可行性,并对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各种准备和训练进行了规划。而其它很多支持北进地文章看得王燃频频摇头。全都是刘宗周、黄道周式的空想社会主义。说的非常慷慨激昂,就是没什么实际措施。

王燃将文章按阵营分为四份,看了看茗烟疑惑的眼神,笑了笑解释道:“这一份是我地人…这里面全都是跟他们的上司唱反调的…”

王燃说的这一条虽然并不是挑选“自己人”的唯一标准。但时间紧迫,自己和苏松地区的将领又都不熟悉。只有提拔这些明显不会得志地人才能尽快形成自己的班底,毕竟军队在战争期间只需要一个声音。

幸运的是,这些不会人云亦云的人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才华。

兵部尚书王燃在今天终于抵达了苏州。正如他一直占据着金陵新闻排行榜第一名一样,一到苏州就接连引发几次地震。不,应该是海啸。

“没想到,水师真的没了…”走在回家地路上,沈廷扬喃喃地说道:“***道长果然神机妙算!”。

这句话倒不是沈廷扬编的,而是刚刚从南明最高军事统帅王燃之口吐出的第一枚炸弹。

迎接王燃的仪式自然是非常隆重,苏松地区所有可以来的官员全部出席。在这种场合。按照惯例,主角在简单地表示感谢后,就和大家一起吃个饭表示亲切,然后休息一晚,第二天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行程开始巡视。

可惜这个惯例开始便被王燃打破了。他在欢迎仪式上短暂地讲了几句套话后,就直接进入了正题:“兵部决定,撒掉水师师…成立海军!苏松原大明水师改编为东海舰队!”

“求你了,沈大哥,可别再省略后面的字了,我现在想想还都是一身汗…”张煌言脸上的喜悦是藏也藏不住。

“知道了,我的东海舰队…呃…司令…”沈廷扬打趣道:“尚书大人行事实在出人意料…居然挑中你这个毛还没长齐的小子担此大任!”

“沈大哥,你也不错啊,”张煌言压制不住的兴奋:“海军后勤部部长,主管舰船,今后你可是想造多少造多少了…尚书大人可说了,别说两百条船,两千、两万恐怕也不够呢…”

这应该是王燃扔下的第二枚炸弹。如果说从水师到海军是形式上的变化,那人事调整就涉及原水师的核心了。

在这方面,王燃再次应用了双轨制。水师所有官员的原有官职全部不变,另外准备了一套荣誉职称,把原本时空中海军的编制照搬了过来,从舰队司令到支队、大队、中队、舰长等一系列。

而张煌言则被王燃直接跳过若干级领导任命为东海舰队司令。沈廷扬则在重操旧业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主管了海军的所有后勤。

当然未列入双轨制的其它军官也没有被完全架空。王燃要求张煌言对苏松地区原大明水师的力量进行梳理,东海舰队依据王燃提出的目标只保留必需的精锐,其余的全部移交给这些军官用于负责内河控制和必要海防。

王燃私下对张煌言提出的目标让他现在一想起来还热血沸腾:“我建立东海舰队的目的就是为了进攻,包括远程的进攻!至于防守,让对手去做吧…”

所以说人光有本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机缘。沈廷扬还好说,本就进了王燃的《***宝鉴》,属于重点考察对象,但像张煌言这样的低层军官如果不是正巧和王燃遇到,所持观点又正巧合了王燃的意,就算是能应“是珍珠总会被发现的”这句话,想出头恐怕也是好多年后的事情了。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王燃显然更幸运。他无意中发掘的这位张煌言在自己原本时空与阎应元一样,虽然官职不高,但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忠肝义胆的军事奇才。

正是这位张煌言,在弘光政权覆灭后依然坚持抗清,十年内几度率水军沿长江突破清军的重重封锁,最好一次还曾直接打入了金陵外围,要不是当时的同盟军郑成功部坐失良机,在配合方面出了问题,抗清的局面或可为之一变。有诸多史学家将他称为南明最有战略头脑的将领之一。

如果说成立海军、实行双轨制已经给广大人民群众留足了茶余饭后的话资,那么“兵部尚书招降海上巨盗麻子顾三”就可以写成一部传奇小说流传百世了。

王燃到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