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

这一计划能够取得成功,柳河子的功劳最大,他的阻击行动已经使郭侃的后军到得差不多了,李隽他们只要顺势而为就行了。

这个包围圈很大,费如大的精力,挖掘如此之多的壕沟,在古代又哪里有过,郭侃虽有神人的称号,也是想不到,才会追着李隽一个劲跟下来。

等到郭侃弄明白怎么一回事,不由得惊得脸上变色,这个拥有神人称号,喜怒无动衷的人破天荒的第一遭感到束手无策。

作为军事家,郭侃不会不明使用骑兵的条件:要有开阔的地势,足够的空间,地形不能太复杂。骑兵要部署在平地,不能用在山地,要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冲锋,地形复杂了的话,骑兵根本就派上用场。

岳飞击垮伪齐政权皇帝刘豫之前就曾断言刘豫非败不可,后来果如他所言,刘豫败得一塌糊涂。岳飞部下就问岳飞为什么提前知道。岳飞就说刘豫布阵错误,他把步兵部署在平地,而把骑兵部署在山地,本末倒置,岳飞用骑兵对付刘豫的步兵,用兵步对付刘豫的骑兵,好象砍南瓜一样容易,轻松打败刘豫。

江南之地,一马平川,除了水网多点外,还是挺适合骑兵作战,经李隽这么一挖原本一点也不复杂的地形立时变得复杂了,拥有大量骑兵的郭侃不傻眼才怪。骑兵是蒙古人最为犀利的利器,要是没有了骑兵,其后果只要不是神经有问题都想得到。

郭侃以大行家的眼光一眼就看出,壕沟密布地带是步兵的乐园,骑兵一点用处也派不上。更不用说那后面的碎石专为对付马蹄撒的,要想不怕,除非马蹄变成坦克的履带。

宋军打起横幅,一是为了羞辱郭侃,二是为了遮住他的眼光,要他看不清后面的机关。郭侃不知道究里,下令进攻,自然是要吃亏。好在他这是试探性进攻,损失不大。

为了给郭侃一个下马威,李隽特地命令赵佥率领擅于砍人脑袋的玄甲骑兵蹲在壕沟里,重骑兵人仰马翻之下,这些砍了不知道多少颗人头的好手砍下骑兵的脑袋还不是轻松之极的事情?赵佥他们砍得性发,砍了人头不说,居然连马头也给砍了。

正在郭侃惊疑之际,宋军又吼起来:“郭侃,你中计了,快快投降。不要丢了郭子仪老令公的脸。”不知道有多少人一齐呼喊,声音惊天动地,比一百个焦雷的声音还要大。

郭侃智慧超人,马上明白前路不通,两翼也没戏,唯一的出路就是后路,要在宋军合拢之前迅速冲出去,立即指挥蒙古军队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调头向来路全速开进。

现在,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快,越是迅速,越是容易冲出包围圈。时间,也就成了生命。

蒙古军队才一动,宋军又喊起来了,道:“郭侃,后路不通,你已经给我们包围了,投降吧。少给郭子仪老令公丢点脸。”

宋军一口一个郭子仪老令公,要是换作别人,肯定会生气。郭侃明白这是激将法,一点也不生气,只管指挥军队往撤。

宋军也不追击,仍然站在原地喊话:“郭侃投降了。郭侃投降了。郭侃昨天晚上给皇上送信了,要把鞑子卖给我们。”

这是反间计,虽然对忽必烈这个雄材大略的人没用,但对于小兵兵和蒙古众将不同了。反间计有多种,可以间君臣关系,可以间将帅关系,还可以间将帅与士卒之间关系,毕竟在当时蒙古人才是最值得信赖,汉人给启用的不多,间君臣没用,间将帅与士卒的关系还是有不错的功效。

郭侃知道其中的厉害,立即要蒙古军卒齐喊:“郭侃元帅一定要踏平江南,灭了南朝。”

一边喊一边撤退,倒也气势不凡,就是他们的喊声没有持续多久。蒙古军队还没有撤退多远就遭到宋军猛烈的攻击,钢弩对准他们猛射,箭矢好象不要钱似的,对准他们没完没了地射击,不知道射杀了多少蒙古军卒。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是万分危机,趁宋军没有合拢之前冲出去才是避免失败的唯一办法,郭侃也顾不了这么多,下令要蒙古军队用散兵线冲击宋军的阵势。

钢弩虽是火力密集,在空旷的原野里对付散兵,作用会大为减低,虽是杀伤不少,蒙古骑兵还是有不少冲到近前。好在宋军还有手榴弹,对准蒙古士卒猛掷,炸死炸伤不少。这仍然不给阻挡蒙古军卒冲锋,好在宋军还有土墙可以依赖。

黄汉率领的步兵好象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任凭郭侃如何努力都不能打退他们。现在,郭侃终于弄明白宋军垒的土墙有什么用,那是为了防止他后撤时用的。有了这道土墙,宋军无异于多了一道屏障,多了一个依赖,对付蒙古骑兵就方便多了。

郭侃平生少有地后悔了一回,早知道宋军的土墙是对付他的,刚才何不摧毁了,宋军现在就少一个依靠,问题就好解决了。

第118章 困兽之斗

《孙子》言“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韩信深体此句之要才有背水列阵的经典战例,传为千古美谈。现在的郭侃也是处于死中求生,亡而求存的困境,要么他趁宋军的包围圈没有稳固之前撕开一条口子突围而出,要么就给宋军死死困住,坐以待毙,对于郭侃这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来说,他要续写他的辉煌,当然是选择后者。

当年长平大战那一幕又重现于今日,当日的赵括给白起包围后曾经不顾一切地想突围,激战四十余日都没有成功,最终还是给秦军歼灭。郭侃一想到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就有点发急,现在他不得不对宋军的技战术水平重新评估,现在他才意识到现在的宋军已非往日的宋军了,士卒的士气高昂自是不用说了,技战术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虽然和蒙古军队比起来还有一些差距,这些差距在明显缩小。更著重要的是,现在的宋军在指挥上果断得多,真的做到了令行禁止,那些中层军官精明强干,善于审时度势,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把手中的兵力发挥到极致。这些,在以往只在蒙古军中才出现,宋军腐朽不堪,根本就做不到,着实让郭侃吃惊。

更不用说,宋军手里还有最优良的装备,锁子甲质量好,不怕蒙古士卒的刀箭不说,手里的武器更是锋利无匹,蒙古弯刀算得上有名的利器,一个不小心就会给斩断。

最让郭侃记忆犹新的是,宋军的手掷式铸铁炸弹最让他头疼,宋军好象和骑兵有仇,手掷式铸铁炸弹专找骑兵的麻烦,对准骑兵猛扔,往往是炸得人仰马翻,骑兵这把蒙古军队最为犀利的武器在手掷式铸铁炸弹面前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冲到宋军面前。即使冲到宋军面前,能发挥多少威力也很难说,原因太简单,宋军依靠土墙进行顽强抵抗,蒙古军队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极大的代价。

往往一道土墙都要经过反复争夺,积尸如山,血流成河,蒙古军队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控制住。宋军显然经过缜密策划,才垒起了这么多的土墙,蒙古军队夺取了一道土墙,还有很多道,郭侃粗略计算了一下,要是以目前的代价争夺下去的话,他冲出重围至少要付出二十万人的代价,而宋军不过三五万的代价,这太不划算。

郭侃稍一权衡之后,决定动用秘密武器了,立即下令把百多门回回炮调来,对准宋军的土墙。两个造回回炮的专家布伯和阿瓦老丁先后给宋军活捉,蒙古人已经没有了造回回炮的专家,不过郭侃聪明过人,把图纸研究一通后居然领悟了其中的诀窍,赶造了百多门备用。作为军事家,郭侃非常明白蒙宋之间的优劣,蒙古的优势在于骑兵的机动性,可以快速推进,攻宋军一个措手不及,而宋军的优势在于拥有坚城,要是没有回回炮这种攻城武器,要想攻下临安这样的坚城还真不容易,才有了这百多门回回炮。

郭侃这人的奇思妙想真的惊人,对回回炮进行了一些改进,回回炮小了许多,但是威力一点不减,如此一来,回回炮的运输就方便多了,能够跟得上军队的推进速度了。

为了增加攻城能力,郭侃还铸造了一批铸铁炸弹,每个装有五十斤火药。郭侃虽然得到了李隽改进后的火药,却没有破解配方,他们使用的火药威力不如宋军,但是五十斤的威力也是不小。郭侃上次给伯颜运送的火药就是用铸铁桶装的,他要制造铸铁炸弹自然不是难事。

百多门回回炮静静地矗立在地上,对准土墙,好象贪婪的死神。黄汉看在眼里,很是惊奇,这回回炮和他以前见过的大为不一样,个头小了许多,他自然是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蒙古士卒把铸铁炸弹运来,堆在回回炮后面,整整齐齐,足有上千枚之多,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