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隽搬过一张凳子,道:“柳将军先坐下,坐下。”扶着柳河子坐下,道:“柳将军所说也是势在必行。我们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也只能这样了。”

皇上亲自给柳河子搬凳子,是莫大的荣幸,不过没有人敢忌妒,都知道这是柳河子应该得到的殊荣,要不是柳河子的英勇行动,郭侃也不会给包围起来,现在的江南还不知道打成什么样子。

柳河子万未想到李隽会如此对他,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隽踱着步,道:“要是我们再多点战船,哪怕一两千艘也好,就可以发展水上游击战,在长江水道上拖住蒙古人,要他们不能安然渡过长江。”李隽的意思并不是说现在不能开展水上游击战,而是再多点战船效果会大得多。事实上,柳河子一直在开展水上游击战,效果还不错。

正在李隽发愁的时候,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对于李隽来说就是美好的福音了,一个信使在侍卫队长的带领下走了进来,道:“臣奉文丞相之命前来禀报皇上。”把文天祥的奏章举在额头前。

李隽率军出征后,文天祥留守临安,处理军政事务,他派人前来送信,肯定是有很重大的军国之事。李隽可不敢怠慢,忙把奏章拿在手里,去掉火漆封印,打开看了起来。一看完,李隽刚才的烦恼转眼成空,好象刚才根本就没有烦恼似的,一脸的喜色,把奏章递给心急的高达,道:“高将军,你也看看吧。大喜事啊。”言来开心之极,要不是还有一丝清明告诉他要克制,肯定是扭起了秧歌。

“都快愁死了,还有什么喜事?”高达很是奇怪,接过奏章看完,笑呵呵地道:“太好了,我们又多了两千多艘战船。这下好了,鞑子有得受了。”

屋里的人都在为没有战船封锁长江水道而发愁,最想听到的就是“船”之一字,廖胜功他们一听到船字,耳朵一下子就竖起来了,一向沉稳冷静的廖胜功都变得急切起来了,道:“哪来的船?快说。”

柳河子沉思了一下,道:“是不是福州和广州给我们派来了水军?”

他的话音一落,廖胜功一拍脑门,道:“柳将军所言极是,肯定是这样。皇上,你看臣高兴得不成样子,都没动脑筋去想了。”

“很正常,很正常。”李隽在心里暗笑廖胜功也有乐极忘形的时候,道:“柳将军说对了,正是陈宜中和陆秀夫给我们派来了水军,广州派来了一千五百艘战船,福州少一点,也有一千艘。你们不要嫌少,这些战船,有一半是装备了一到两门火炮的炮船,其中还有三百艘装备了蒸汽机。”

当日宁波海战,蒸汽船和炮船就曾大显身手,郑静和率领十艘就敢追击董文炳数百艘战船,打沉了一百多两百艘,居然有如此规模的炮船和蒸汽船,完全可以对付三倍以上的蒙古水军,水军实力一下子提升了数倍,要想李隽不高兴都不行。

“真是太好了,正愁没办法,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船,还有什么好愁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刚想睡觉,就有人给送枕头一样,那才是最让人快乐的事情。”李隽很是兴奋地想着。

李隽的话一落,廖胜功他们就是一片赞叹声道:“这么多啊?”

“我还嫌少呢。”李隽笑言,道:“陈宜中他们也是明事理的人,知道临安保卫战之后,阻止蒙古人从长江水道增兵已成当务之急,把所有的船厂开足了赶造战船。这是他们派来的第一批战船,以后还会更多。他们说了,他们以后造的都是炮船,蒸汽船。”

李隽高兴之下也没有发挥学者的长处,把蒸汽船好好诠释一下。他说的蒸汽船只是把现有的船只装上蒸汽机而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畸形产品,根本就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蒸汽船。

“陈宜中这个逃跑大王居然有这样的胆识,我高达再见到他时,一定要好好敬他两杯。”高达笑呵呵地捋着白胡子直乐。陈宜中原先力主迁都,高达力主抗战,很是瞧不起他,没想到他居然想得很深远,在关键时刻派来援军解了临安之危不说,现在又是在最让人头疼的关键时刻派来水军,真可以说得上是“雪中送炭”了,高达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李隽招手,道:“大家也别只顾着乐了,我们来合计合计,怎样使用这批战船。”

“皇上,臣以为,一定要选一个能够统率这批战舰的好指挥官。”廖胜功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切中要害。

柳河子挣扎着要站起来,给李隽按回椅子上去了,道:“皇上,长江水道臣还算熟,就让臣去吧。臣别的不敢说,只有臣有三寸气在,鞑子就别想过长江。”柳河子足智多谋,是独挡一面的帅才,派他去肯定能完成任务。

李隽笑着道:“柳将军急于国难,朕心甚慰。你现在还是养好伤再说吧。这水军嘛,倒是有一个很好的人选。郑静和怎么样?”李隽看着廖胜功他们问道。

宁波海战,郑静和崭露头角,以胆色过人、战法新奇为李隽赏识,现在已经指挥停泊在宁波的水军了,要是由他统军,再合适不过。

“的确是个好人选。”高达摸着白胡子,率先表示赞同:“这小子的胆子大,战法很奇特,见机极快,让人想不到,防不胜防,是个可造之材。”

廖胜功他们非常赞同高达的看法,尽皆点头。

李隽很是满意取得一致意见,道:“我的意思是,所有的水军就由郑静和统帅,在沿海一带和长江里巡逻,找准机会好好打几个歼灭仗,把蒙古人的水军实力削弱。当然,他要本着不能硬拼,有机会就打,没机会就骚扰的原则使用这批战船。”

李隽的圣旨一到,数千艘战船在郑静和的统率下驶出了宁波港,数千艘战船排着整齐的阵势,向北驶去,遮住了海面,一片船桅之林。

第122章 席卷淮西

要是问朋友们合肥什么东西最有名,可能会有朋友说合肥有很多历史名人,也许有人会说合肥的地理位置最有名。这些说得也对,也不对,我这里有一个关于合肥最有名的笑话,那就是合肥“老母鸡”最有名。

这并不是说合肥的老母鸡真的品种优良,为人们赞赏,而是合肥的方言把老母鸡念成“老抹资”,给外地人引为笑谈,从而合肥老母鸡也就闻名全国了。

合肥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合肥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说,在承平时期这里是连接江南与淮河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在战乱年代,这里又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最早开发淮河流域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天中山一战之后,王翦给秦始皇纵论楚国形胜认为楚国形胜在江淮间,江淮一失,楚国虽有越中之地也是无能为力。自此以后,淮河流域一直是繁华之地,是长江的前哨,正是鉴于淮河流域的这种重要性,“小诸葛”才有“守江必守淮”的精辟论断。

自从高宗南迁以后,淮河流域也就成了重要的抗金前线,后来又成了抗蒙前线。南宋虽然无能,对于淮河流域重要性的认识还是一致的,曾在这里驻有重兵,就是临安陷落之后,这里的宋军依然还在抵抗蒙古人的进攻。

前文中提到的给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羞死的吕文德就是在淮西起家的,他一生的主要战功也是在淮西之地建立的,他把淮西军打造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有“吕家军”之称。吕文德除了巴结贾似道,排挤高达这么名将外,对南宋北方边防的稳定还是立有大功。

正是有吕家军这样精锐的军队驻守在淮西之地,郭侃制订攻取襄阳,浮汉水而入长江,进行中央突破的灭宋计划也有回避与精锐的淮西军作战的意思。攻下襄阳,从汉水进入长江,由西而东,就不用付出高昂代价夺取淮西重地,其中的好处显而易见。

但是,一旦郭侃中央突破之策不能奏效,这一计划的不足也就显现出来了,那就是把大量精锐的淮西军留在后背,会给蒙古军队造成严重的威胁。李庭芝和张世杰两大名将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好处,准备趁郭侃南渡长江,蒙古人在江北力量相对薄弱时重新稳固淮西之地,再扩大军队,侍机渡过长江,回援江南。

张世杰是名将,李庭芝是名臣,有杰出的军政才干,极富战略眼光,两人商量妥当,兵分两路席卷淮西,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把蒙古人在淮西的势力清除出去。他们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神速的进展,主要是淮西之地还有大批抵抗力量存在,两人的大军好象磁石一样吸引着这些分散的宋军前来会合,是以两人的力量迅速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