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这都是臣的错失,臣领罪。”柳河子一语道破郭侃的真实用意:“郭侃这狗汉奸是怕给臣的游击队袭扰才要粮食与军队一道走。”

确实柳河子所言,游击队在江南闹得很厉害,让伯颜吃足了苦头,要是把粮食与军队一起带走,柳河子的游击队袭扰他的后勤也就没用了。只要到了前线,建立起基地,把粮食存放起来就行了。

“柳将军言重了,游击战是我要你去开展的,哪里来的错失。再说,要不是你在敌后取得这么大的战绩,郭侃也不会轻易入伏。”李隽笑着安慰,分析着道:“郭侃这一手虽然稳重,也不能经常用,这毕竟会影响军队的推进速度。郭侃的意思是等到攻占无锡后,把无锡作为基地,粮食就存在那里,他的军队又恢复了作战能力,就可以和我们大战,只是他没有想到我们却给他设了一个套。”

廖胜功深表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依臣看,郭侃对江南形势的把握比伯颜更准确,他很清楚,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才会带足足够的粮秣,想和我们打一场持久战。”

柳河子接着道:“郭侃这狗汉奸号称神人,对江南形势的把握确实让人不得不服。他不骄不躁,不疾不缓,整个军队推进的速度并不快,却象大海中的水一样,平稳却无坚不摧。要不是我们把他围起来了,现在的江南真不知是什么样子。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和郭侃这样的对手过招,确实比对付伯颜更吃力,臣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对于柳河子的话,没有人敢表示不同意见,和郭侃对峙以来,除了在突出部打了一个胜仗外,宋军也没有斩获,只能把战壕不停地向里挖,一点一点地压缩郭侃的阵地。他们人人都感觉到郭侃带来的威胁,一个弄不好,就会溃围而出,到那时,蒙古骑兵的优势发挥出来,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皇上,依臣说,赶快下令征召新兵入伍吧。有了更多的军队,到那时,哼。”高达重重地哼了一声,没有再往下说,其意思再明白不过,郭侃再也别想逃走。

李隽马上否决道:“我们可不能竭泽而渔啊。现在,我们的总兵力是不占优,不能在短时间内吃掉他。好在郑静和将军已经重新夺回了长江水道的控制权,蒙古人不可能再派来援军,江南无忧,郭侃已成一支孤军,不怕他逃上天去。”

高达心急地道:“皇上,那要等到什么时间去了。”

“你不要急,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了,郭侃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李隽笑着安慰心急的高达。

李隽这话有点玄乎,高达有点不明白了,道:“皇上,哪来的援军?”

廖胜功和柳河子对望一眼,柳河子笑着解释道:“高将军,你说郑将军往哪里去了?”

“他不是去安庆了?”高达的嘴巴一下张得老大,突然之间兴奋起来了,猛拍脑门,道:“我们的骑兵部队可以扩大啦!”想到扩大后的骑兵部队纵横驰骋的场面,都快跳起来了。

不能怪高达沉不住气,对宋人来说,骑兵是个既让他们羡慕又让他们妒忌的字眼,蒙古骑兵纵横无敌,打得宋军无还手之力,高达最想要的就是骑兵部队,最痛恨的就是蒙古人的骑兵,想到要是缴获郭侃的战马,组建起南宋自己的骑兵部队,那是天大的好事,比什么事都更让他兴奋了。

高达的话音才落,侍卫队长解晋报告道:“启奏皇上,李庭芝,张世杰求见。”

“快快快,有请。”解晋的话对于李隽来说无异于久渴之人望甘露,闻言之下大喜,话才一出口,马上改口道:“不不不,我们去迎接。”率先跑在头里,太高兴了,差一点撞在门框上了。

李隽正为总兵力不足,无法尽快解决郭侃发愁,李庭芝和张世杰求见,不用说自然是他们赶来江南了,这援兵嘛不用说,肯定是带来了。李隽这一喜真的是非同小可,没有扭家乡的秧歌,已经是很克制了。

廖胜功他们也是大喜,跟着跑了出去。高达自然是大步一迈,紧跟着李隽冲出去了。赵佥他们是一个紧跟一个地跑。只可惜苦了行动不便的柳河子,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跟上,解晋忍着笑忙搀着他。

李隽赶到营外,只见张世杰,李庭芝的郑静和三人站在前面,在他们身后黑压压地站着上百身穿盔甲的将领,不用说他们自然是淮西淮东军的将领,张世杰和李庭芝带他们来面圣,一睹天颜。

“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张世杰,李庭芝和郑静和三人带领下,淮东淮西军将领向李隽行大礼。

李隽本来就没有要人给他叩头的习惯,乍见这么多将领到来,开心得不得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虚礼,道:“起来吧,起来吧。快起来。”双手把张世杰,郑静和与李庭芝扶起来。

将领们谢恩之后才站起来。

李隽把张世杰打量一番,只见这位名将依然精悍过人,只是脸上多了少许皱纹,很明显这一年主持淮西军务,独立面对蒙古大军日子也不好过,他费尽了心力。李隽拍拍他的肩头道:“张将军,辛苦你了。淮西能够保全,将军大功。”

“为朝庭出力,臣之本份,不敢言功。”张世杰不敢居功。

李隽看着郑静和年轻的脸庞,赞不绝口道:“郑将军,江南得以保全,皆将军之功。将军焦山一战,雪却一年前焦山一战的耻辱,大长大宋朝军威,扬我国威。”

张世杰自责甚深道:“皇上,这都是臣无能,请皇上降罪。”

李隽忙安慰道:“将军力战为国,何罪之有。胜败兵家常事,一年前朝庭在焦山一战中是败了,一年后我们不是赢回来了吗?将军不用放在心上。”

“皇上言重了,这都是皇上圣明,将士们拼死杀敌的功劳,臣无尺寸之功。”郑静和忙谦道。李隽所言并非虚语,要不是郑静和在焦山打败蒙古水军,重新夺回长江水道的控制权,天知道蒙古援军什么时间来到江南。即使李庭芝和张世杰赶来江南,要是忽必烈大举增兵的话,后果依然是严重得多。

“郑将军谦虚了。”李隽对郑静和谦逊的态度大生好感,看着李庭芝,只见这位名臣身材高大,很是英俊,按现在话来说,是一个美男子,要是往大街上一站的话,肯定会引来一片少女的尖叫声。可惜的是,在他英俊的脸庞上多了少许皱纹,破坏了原本的美感,双鬓已经见华发了。不用说,这都是长期没有得到朝庭支援,独自主持淮东军政事务操劳所至。

李庭芝,号祥甫,出生之日有芝生在屋梁上,有人说这是吉祥征兆,就给他取名庭芝。仪容不凡,少有伟才,远胜常人。十八岁那年,预言守随的南宋官员会激起民变,劝告家人迁走,在他再三劝说下,家人才不情愿地迁走,后来随地果然发生了民变,别家都倒了霉,他家却因听了他的话迁走才避免于难。

历任南宋要职,就是贾似道也对他青眼有加。扬州地处前沿,遭到蒙古军队的进攻,朝庭议守扬州人选,理宗就说没有比李庭芝更合适的人选,于是李庭芝成了唯一人选去到扬州这前沿之地。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已成危地的扬州才转危为安。

当临安给攻下后,谢道清在押去大都的路上,曾派人劝李庭芝投降,李庭芝严辞拒绝,说:“只听过受命守城,没听过受命投降。”后来,谢道清又派使者持她手书来招李庭芝投降,李庭芝直接命人把使者射杀。

尽管城里粮尽,军人已经把自己的儿女杀了煮着吃了,感于李庭芝的忠义也没有人有投降的打算,仍然是力战不休,阿术在扬州坚城下费尽了心思,始终拿他没有办法,要不是叛徒朱焕投降的话,打下扬州还不知道到什么时间。李庭芝得到城破的消息时,想跳到莲池里淹死,由于水浅淹不死,给蒙古人俘虏,阿术多次劝降都给他拒绝了。叛徒朱焕说扬州之所以难以攻下,给蒙古军队造成重大伤亡,都是李庭芝和另一个力主抗战的将领姜才的过错,把李庭芝和姜才给杀害了。

一提起南宋名臣,人们就想到文天祥,那是因为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其实,李庭芝的气节一点不在文天祥之下,要说到军政才干的话,李庭芝比他杰出得多,正是他的努力,才把阿术几十万大军牵制在扬州之地,阿术攻打扬州可以说用出了吃奶的力气都打不下来。

李庭芝还有一个为人称赞的品德,就是独具慧眼,能够发现人才,很喜欢提携后进,只要有才,给他发现了肯定会重用。

对李隽来说,李庭芝这个人的大名是早有耳闻,还是如雷贯耳。李隽读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