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事?

常瑜拉起谢道清的手,左手食指轻轻一用力,一根血管就突起来了,把铜管刺了进去。再把甘油倒在桶里,用手压动手柄,甘油一点一滴地给注入了体内。

“经过将士们的努力,火炮已经全部就位,围歼郭侃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该是动手的时候了!”李隽站在桌子后面,看着李庭芝他们说道。

李隽这话说得信心满满,让廖胜功他们为之兴奋,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自从郭侃给围起来起,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吃掉他,这一刻终于来临了,要他们不兴奋都不行。

高达捋着白胡子,笑呵呵地道:“太好了,我高达的胃口一向很好,早就想对郭侃这块肥肉下手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

他的话引来一片轻笑声。

李庭芝看了一眼李隽,李隽在心中赞叹不已,他的话说得信心满满,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仍然逃不过此人的眼光,给他发现了自己心中的焦虑,此人敏锐的洞察力比起廖胜功来还要强。

李隽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只见他们一个个都是急欲求战的神情,道:“这是一个大行动,参战的部队多,部队之间的差别也大,淮西军,淮东军和四川军还没有从长时间的大战中恢复过来,还很疲劳。但是,这不是我们吃不掉郭侃的理由,我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打则必胜,胜则全胜,不能放走一兵一卒!”右手在桌子上重重一敲,道:“活捉郭侃!”

这确实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李庭芝带来的淮东军有十五万,张世杰带来的淮西军有十二万,张珏带来的四川军有五万,这就是三十二万,再加上江南部队一共是八十二万。而郭侃一方有五十五万军队,双方一共投入了一百三十七万军队大战,如此规模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就是秦始皇统一战争的关键之战天中山一战,秦国也才投入了六十万,楚国投入了四十万,一共才一百万。著名的长平大战与此差不多。

李隽接着道:“经过慎重考虑,为了便于协调各部的行动,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把所有的军队握成一个有力的拳头,朕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关来指挥本次决战。下面,我就宣布一下这次决战的人事安排。”

“廖胜功负责这次行动,李庭芝协助,柳河子参议。”

廖胜功,李庭芝和柳河子一齐道:“遵旨!”

廖胜功足智多谋,已经在军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再加上他对情况很是熟悉,由他出任总指挥官再合适不过。李庭芝军政才干都很杰出,一直是南宋的名臣,能征善战,很得将士们的爱戴,由他做廖胜功的副手再好不过。柳河子足智多谋,独挡一面的帅才,游击战是他的杰作,已经为众将信服,由他来当参议官,也就是近似于现在的参谋长一职,确为最好搭配,可以说是黄金组合。

也可以说,这是最强阵容,豪华阵容。

李隽接着道:“朕要提醒你们的是,廖将军的决定就是朕的决定,若有违者和抗旨同。这事,就由高达将军负责,如有抗命不遵者,一律拿下。”

“遵旨。”高达领命。

李隽这是考虑到廖胜功的资历太浅,淮西淮东和四川军的将领对他不了解,未必肯听他的话,才请出高达这位老将来执行军法。高达名将,素望素著,很得将士们的信服,有他执行军法,谁敢不遵?

“长江水道就由郑静和将军负责,决不允许蒙古人有一兵一卒过江。也不允许郭侃有一兵一卒逃过长江。”李隽看着郑静和年轻的脸庞道。

一场大战下来,肯定有不少散兵游勇试图逃回北方。无论如何完美的战争,真正做到全歼敌人,不放走一人真的是太困难,可能比登天还要困难。就是长平大战那样的完美的战役,都有少量赵军溃围逃走,更不要说即将到来的规模更大,难度更高的决战。

“遵旨。”郑静和非常简洁地应道。

李隽最后道:“下面,就由廖胜功将军具体部署本次行动。”

第131章 运筹帏幄

廖胜功把一幅地图挂起来,这幅地图上画的是郭侃军和宋军对峙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现在的宋军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态势。说宋军处于一个有利的态势是因为宋军通过不断地挖掘战壕,把郭侃军的阵地不断地压缩,已压缩到一个极小的空间,要是时间充分的话,郭侃所能使用的空间将会更小。

要真是那样的话,郭侃的骑兵就更不容易发挥威力了。要知道骑兵部队和装甲部队一样,都需要足够的空间才能发挥作用。空间越小,骑兵回旋的空间也就越小,威力自然是大打折扣了。

李庭芝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弄不明白一向明智的李隽为何突然变卦,否决了大家一致认定的方法,要提前发起进攻。

当然,李隽也是有苦说不出,谢道清去世这事全靠全皇后兜着,要是事机不密,一旦给人捅出来,无异于引发一场政治地震,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将暂时终止给她发国丧,如此一来岂不白白便宜了郭侃。所以,李隽考虑之后决定提前发起进攻,吃掉郭侃大军。

虽然损失大了许多,总比到时给他全身而退强得太多。

李隽的顾虑并非多余,皇权可是宝器,眼红的人多着呢。要是在蒙古人大军压境之初,比如去年伯颜兵临临安之时,由于皇权在握会成为蒙古人头号狩猎目标,那时就是送人,恐怕都没有人想要皇权。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情况大为好转,自然会有人起非份之心,要是以谢道清之死大做文章,实在是让李隽担忧。

廖胜功他们看着这幅地图,都是说不出的高兴,能够有今天这局面全是李隽一手推动的。想当初郭侃几十万大军来到江南时,廖胜功他们束手无策,要不是李隽提出挖掘战壕这一想法的话,还真困不住郭侃几十万大军。

蒙古大军本来就凶悍善战,骑兵更是其利刃,二十几万骑兵的威力只要不是神经有问题自然是想得到。何况,其中还有十万特别善于攻击冲阵的重装骑兵,无异于雪上加霜。要不是李隽把郭侃困住,现在的江南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

廖胜功看了大家一眼,用竹节鞭指着地图道:“诸位:根据皇上的圣训,对郭侃的歼灭战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廖某希望大家同心协心,一举歼灭郭侃。经过考虑,这次对郭侃大军采取的行动一共分三个阶段,一个是吃掉他的南营,也就是由多隆奇坚守的南营。第二阶段,吃掉他的西营,也就是由非图罗固守的大营。第三阶段,就是吃掉郭侃的中军大营。”

“至于东营和北营,大多是汉军,他们的统帅也是汉人,我们的策反队会根据需要实施策反工作,希望他们还记得自己是汉人,放下武器,不要加入到对抗朝庭的行列中来。”

李隽作了一个手势,廖胜功会意地停了下来,李隽接着道:“朕打断一下廖将军的话,到目前为止,策反工作进展还算差强人意。两个汉军将领既没有表示要参与对抗朝庭的行动,也没有拒绝朝庭派去的使者,这就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心存观望,想看看再说;另一种情况就是他们委与委蛇,想到时打朝庭一个措手不及。”

“根据情报,朕分析了一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他们是犹豫不决,这就很好,他们还没有忘记他们是汉人,他们的祖宗曾经给女真,给蒙古人的铁蹄蹂躏过。只要我们打好了这三个阶段,朕相信,汉军将不战而下。”

“当然,我们也要做好他们参战的最坏打算。朕决定,要是他们参与对抗朝庭的行列,那么朕也就不客气,许光汉的特种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取他们的人头。”

李隽的话掷地有声,信心十足,让人不由自主就感觉很是振奋。

上次伯颜全军覆灭,其中就有不少汉军,李隽没有亏待他们,给他们好吃好喝地供着,让他们有回归朝庭就是回家的感觉,就是找到主心骨,好象没有人心疼的孩子突然之间找到了父爱母爱似的。当然,李隽没忘了给他们洗脑,要他们记住他们是汉人,他们的祖宗曾经饱受异族以前的女真族和现在的蒙古族的蹂躏,要他们记得这种仇恨。

经过李隽的努力,不少汉军将士幡然悔悟,加入了宋军。不愿从军的,李隽发给路费用,要他们回家去。

大战之前,李隽指示从这批投降的汉军中找一批人,主要是找那些和现在的汉军拉得上关系的人,把他们组成策反队,要他们给两营汉军做工作,要他们投降。经过他们的努力,两营汉军的将领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