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里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是统治者不重视农业的话,可以肯定中国不可能有光辉灿烂的文明。

商鞅变法推行的是“功自耕战出”,也就是说要想立功要么庄稼种得好,要么仗打得好,立下军功。正是在商鞅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秦国的国民上马是优秀的军人,拿起锄头就是优秀的农夫,是以秦国战得必胜,休战则富足,最终统一了中国。

我一直认为,也许是秦国的成功才使得“重农抑末”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传统政策。

然而,这一政策带来的后果也极其严重,那就是对商业的不够重视,把商人的地位贬得很低,士农工商四业里,商业是排在最后一位,为人所瞧不起,认为商人一身铜臭。确实,商人是“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早,一心往钱眼里钻,但是商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

对于这种本来是为了图利却带来积极后果的事情,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有一个精彩的论断,那就是“看不见的手原理”。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发生的神奇作用才使得原本是为了逐利的商业,却带来积极的后果。中国历代王朝知道商人有钱,却没有对他们以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反而采取抑止政策,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比如明朝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乾隆皇帝关上中国开放的最后一扇大门,使得已经在广州相当兴旺的商阜夭折了。

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成功,直接的后果就是商业兴盛。可以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发达的商业,英国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会卖到什么地方去?用现在的话来说,正是由于拥有发达的商业才给英国工业革命的产品找到了市场。

让中国人伤痛无已的鸦片战争之所以能进行,英国统治者想的就是占领中国,把中国当作他们最大的市场,抛售他们的产品。在当时,是否对华开战,英国国会的反对压力很大,当时的首相想占领中国市场取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支持,最后表决才在国会通过,给中国带来了灾难,让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也就开始了。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下商业对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和朋友们一样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很愤慨,要是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一本架空,打到英伦三岛去。

土地可以兼并的话,就要给老百姓找到门路,让他们能有生活来源。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在古代,由于农民没有田地可种,只好到地主家去打短工,接受少得可怜的工钱。要是有新的出路,那么没有土地的农民就不会去地主家打短工,挣那点少得连养家糊口都不够的工钱了。

李隽接着解释道:“你们也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人力不足,军队要装备,需要人手,军队要扩大,也需要人力,要是把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我们需要的装备哪里来?谁来制造,我们的兵员哪里找?”

廖胜功马上就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臣有同感。臣也以为我们军队现在急需淘汰一批不适应新式战争的士卒,但是我们的人力紧张了,这事一直拖着无法进行。”

“这事,一定要解决。”李隽坚定地说:“现有的土地也就不用去动了,在谁手里就在手里,老百姓现在有出路,不用再到地主家去挣那点工钱。”

正如李隽所言,自从朝庭开始扩大军备以来,人手紧张起来,供需发生逆转,用现在的话来说工资提高了许多,老百姓可以赚到钱了,不愁找不到事做,李庭芝赞道:“这都是皇上英明,给老百姓找到了活路。”

“祥甫不要拍马屁了。”李隽玩笑似的谦逊道:“现有的土地,朝庭可以和所有者签订一个合同,承认他们的所有权,允许他们自由转让。同时,对于那些荒地,老百姓要是想种地的话,可以让他们去开垦,朝庭也要和他们签订合同,承认那是他们所有,给他们以保护。如此一来,我们既达到了发展农业的目的,又不会限制农业的发展。”

如何处理农业问题,李隽早就想好了,按照他的设想,要不了多少时间,南宋会是百业并举,老百姓不会一年到头都在土地上打转转,完全可以象现在一样,进城去“打工”。

第158章 经济对策(下)

李隽顿了顿,接着往下说:“大宋朝需要的不仅仅是士子,富有活力的农力,很有创造力的工业,还要有活跃的商业。士农工商四业对于大宋朝来说是一行也不能少,少了哪一业对于大宋朝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我决定,改变‘重农抑末’的传统政策,实施百业并举,发展各个行业。同时,把对商人的岐视政策全部废除,大宋朝不仅不能岐视商人,还要把他们的地位提高,提高到与士农工平等的地位。一句话:在大宋朝,各个行业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哪个高哪个低的区别,有的只能是优先发展哪些行业,后发展哪些行业的问题。”

李隽这话有语惊四座的效果,自古以来商人虽然很有钱,但是他们却受到岐视。相反,农民很穷,却有比他们更高的地位。事实上,由于商人拥有大量的钱财,可以进行一些实际操作,他们的实际地位比穷光蛋的农夫更高,还高得多。

废除行业岐视,实行各业平等,把商人的地位提高,这在中国历史上不一定是开先河,至少是很少见的了。要文天祥他们这些读书出身、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一下子接受还是很有难度,陈宜中,李庭芝,文天祥一下子惊呆了,都不知道说话了。就是廖胜功这个军人也是觉得不可理解,他虽然没有李庭芝他们读过的书多,至少也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

过了一会儿,文天祥率先表示异议,道:“皇上,臣以为提高商人的地位这有待深思。商人自古就多奸利事,是以历代对他们多有裁抑,要是朝庭把他们的地位提高了的话,这奸利之事岂不更多?”

“是呀。”陈宜中马上表示对文天祥的支持,道:“皇上,臣也以为提高商人的地位万万不可。正是履善所言,要是把商人的地位提高了,他们就更加无法无天了,难以掌控。”

对于他们的反应,李隽是非常理解,看着李庭芝不说话,想看看这位务实的政治家的反应,果然不出他所料,李庭芝这位务实的政治家自有一篇言说,想了一会,道:“皇上,臣觉得履善所言固然有道理,但是皇上所言也是高瞻远瞩。商人固然有许多奸利事,仗着有钱财往往交结官府,败坏吏治,横行不法,一想起来就让人痛恨。可是仔细想想,历代都在裁抑他们,却是越是裁抑越是难以抑制,究其原因,臣以为还是少不得。要是没有了商人,就不能实行贩有市无,不能把彼地的货物贩到此地,老百姓也就不能互通有无。”

“提高他们的地位,鼓励他们从事商业,活跃朝庭的经济,朝庭可以从中抽税,可以充足国库,就不用把税收压在农民身上了,对于朝庭对于农民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是,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监督工作,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这是臣的浅见,还请皇上裁示。”

李庭芝这话说得可不是一般的难,要不是李隽摇手阻住文天祥发言的话,肯定早就给文天祥打断了,他的话音一落,文天祥马上就表示反对道:“皇上,臣以为祥甫所言误也。商人多行奸利事,他们追逐利钱,无所不用其极,已经够让人寒心的了,要是再把地位给他们提高,臣敢断言他们将变本加厉。”

“宜中,你说说。你在广州这段时间没少和商人打交道,你的看法一定很有见地。”李隽没有急着表态,点名陈宜中发表看法。

陈宜中应了一声,并没有马上发表看法,整理了一下思路,道:“要说臣对商人的感情,臣真的是没有多少好感,正如履善所言,他们的奸利之事很多,仗着有银子结交官府,上贿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更有甚者奢侈成性,铺张浪费,一餐饭居然要十两黄金,让人寒心,真让人寒心。”不住摇头,一副痛心疾首样子。

奢侈成性是商人一个秉性,千古不易的陋习,谁也改变不了,谁也无法阻止。石崇富了,可以和皇帝比富,皇帝把自己收藏的珊瑚树拿出来给人观赏,他根本就不瞧在眼里,叫人拿出自己收藏的珊瑚树,居然比皇帝的还好。想起商人的陋习,由不得陈宜中不感慨。

顿了顿,陈宜中接着道:“可话又说回来,商人奢侈和当地的风气有极大的关系,广州由于商业的兴盛,富于其他地方,这奢侈之风也比其他地方更甚。商人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