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考虑,李隽决定对几个罪行特别重大、不可原谅的臣子下手,既可以清除贾党骨干,也可以杀鸡给猴看,收到警戒之效。(熟知《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曾经这么干过,实际上这不是曹操的发明,最早这么干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看着群臣那副胆颤心惊的模样,目的应该是达到了,李隽还是满意自己的表演,跟着又暗中叹口气,贾似道的势力真的很大,还有一关要去应付。

“皇上,你说说,你成什么样子?你就这样欺骗老太婆的?”谢道清把拐杖在地上敲个不停,气喘嘘嘘地数说起来:“老太婆一走,你就下旨斩贾似道于菜市口。你的翅膀硬了,不听老太婆的了?”

李隽早就想好如何处置贾似道,他之所以不露口风是他料定谢道清会为贾似道求情,才以罪状中可能有错误为由把谢道清骗走。谢道清万未想到这个平日里对自己千依百顺的侄儿会来这一手,安安心心去寻找错误。她前脚刚走,李隽就下旨杀贾似道。

谢道清知道以后,气得不得了,李隽几次的请安问好都吃了闭门羹。李隽知道谢道清的性格,没主见,多变,什么事也不可能坚持到底,要不了几次就会消气,坚持请安问好。七次过去了,谢道清终于软了下来,接受李隽的请安问好了。

谢道清的反应在意料之中,李隽一点也不意外,恭敬地说:“寿和圣福,贾似道罪大恶极,不杀,朝庭的律法将不复存在;不杀,不足以警戒群臣;不杀,不足以平定民愤。贾似道贪污、收受贿赂,巧取豪夺,鱼肉百姓,百般盘剥,聚敛的财富竟然多达五百三十多万两白银。而朝庭一年的赋税也才三百多万两,他一家差不多是两个国库,他的罪行铁证如山,我这是不得不杀。”

“有这么多?”谢道清难以置信。不要说谢道清难以置信,就是李隽这个熟知贾似道罪行的历史学教授,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也是吓了一大跳。

“千真万确。所有财物全部充公,收入国库。”李隽扶着谢道清坐到椅子上,道:“我叫人把帐目送来,寿和圣福可以审查。”

谢道清不置可否,道:“嗯。他的家人,你打算怎么处置?”

这事,李隽是早就想好了,道:“除了罪大恶极的以外,一律不问。老人,小孩,女人每人给一万贯生活费用,他们爱去哪就去哪。”

李隽每每读到贾似道的传记真恨不得抄他的家,灭他的门,到了真正有这个机会的时候,李隽这个正直的人方才感受到气愤之言行与做决定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他根本就狠不下心下灭贾似道全家的圣旨。相反的,他还不得不给他们一条活路,留下一笔生活费用。

谢道清感觉还是称她的意,脸色好看多了,道:“你这样做,我还是高兴的,你下去吧。咦,什么声音?”

李隽倾耳一听,宫外传来山呼万岁的声音。万岁之声,李隽已经听得多了,根本就不会在意,不过,这声音特别大,震耳欲聋,绝不是几百上千号人吼得出来的,至少也有好几千人。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宫外吼叫,是不是出事了?这是李隽和谢道清想到的第一个问题。

赵佥大步而来,道:“启奏寿和圣福,皇上,百姓叩阙,说要面圣。”

“面圣干什么?他们这是要造反?快,调集侍卫,把守好各处。”谢道清骇得脸上变色。

“你的胆子也太小了,没看见赵佥脸上甚有喜色吗?”李隽心里如此非议谢道清,问道:“百姓为什么叩阙?是不是有什么冤情?”

赵佥平静地道:“启奏皇上,百姓聚到宫外并无冤情,更没有恶意,他们是来感谢天恩浩荡,诛杀贾似道。”

历史上的贾似道是在流放途中给一个义士杀死的,并不是给皇帝下旨斩于菜市口,李隽只是出于义愤而斩杀贾似道,想不到百姓竟是感激不尽来叩阙谢恩了,想了想才道:“百姓就这样恨贾似道?”

赵佥义愤填膺地道:“贾似道罪大恶极,天人共怒。百姓听说要斩贾似道,早早把菜市口围了个水泄不通,丞相为了保证安全,调动了五千御林军还不是不能阻止百姓抢夺贾似道的尸体。”

“哦,抢贾似道的尸体做什么?”谢道清好奇地问道。

赵佥摇头奏道:“贾似道的民愤实在是太大了,百姓是为了吃他的肉。百姓人人争食,贾似道的尸体立尽,为了争夺贾似道的肉踩死踩伤了不少百姓,如何处理这些百姓丞相正在烦恼着呢。”贾似道伏诛,人心大快,赵佥忍不住越权奏报了。

谢道清的脸色又变得不太好看了,李隽依然是淡定自若,笑道:“这还有什么好伤脑筋的,抚恤就行了。你不要说这不合规矩,这是仁政。”

赵佥拜倒在地,道:“皇上仁德!”

李隽把赵佥扶起,扶着谢道清道:“寿和圣福,我们去看看。”谢道清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也不说话跟着李隽走了。

李隽和谢道清出现在城墙上,放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不知道有多少人。百姓一见李隽出现,立即跪在地上,齐声欢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感激之情出于至诚。

李隽眼里含着泪花,心想:“百姓如此感恩戴德,我就是为他们去死也不会有遗憾。”

第027章 开发广州(上)

御书房,李隽站在一幅巨型世界地图前,文天祥,陈宜中,陆秀夫,高达,赵良淳等人站在他背后,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

李隽转过身来,面对着文天祥他们道:“你们看清楚了,这就是蒙古人的全部领土,由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中国北方组成,包括北中国,西域,中东地区,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多瑙河以东的欧洲大部分地区,总面积接近三千万平方公里,是人类历史上版图最为庞大的帝国。而我们现在只有半壁江山的半壁江山,只有这么大一部分,和蒙古人的势力比起来,差距是很明显的,就好象小孩与巨人的差别一样。”

“我相信,我们在这场战争中不会输,但是,这场战争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蒙古人一旦遭到失败,必然会从其他地方,也就是从色目地区调集力量卷土重来,因为他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成吉思汗是他们心中的神,会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不会甘心失败,我们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想来想去,在进行临安保卫战的同时建设战略后方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好了战略后方,我们就不用愁粮食、武器、被服、兵员、赋税这些战争必须的资源。”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认为把战略后方设在福州和广州比较好。你们认为呢?你们有什么看法,都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商讨,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按:李隽说的蒙古大帝国不完全,不包括后来的印度。十四世纪末,蒙古人贴木儿在中亚细亚的萨马尔罕建立统治,一度攻占了印度首都新德里。他的第五世孙巴布尔打败当时统治印度的苏丹军队,建立了一个王朝,这就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莫卧儿王朝,当时的印度也叫莫卧儿帝国。两者的时间差距大,李隽就没有算进去。)

在李隽手绘的地图上标明的蒙古帝国的版图竟是如此之大,大得难以想象,蒙古人的势力竟然如此之强,这是任谁也没有想象不到的,就是胆气如文天祥之豪者也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心急的高达马上发表高见道:“皇上,我是粗人,可不懂那些战略问题。只知道一条,就是战争会有巨大的消耗,经得起消耗才能获得胜利,我看以福州和广州为战略后方是可行的,我没意见,支持皇上经营战略后方的想法。”

“是啊,高将军说得有道理,皇上建设战略后方的设想是英明无比的决定。”文天祥赞佩地说。陆秀夫,高达,赵良淳和陈宜中点头称是。

一向主张迁都的陈宜中这次并没有表现得象孬种,相反他的表现相当不错:“臣以前是错了,错得离谱。臣以为蒙古人不过是漠北之地不开化的鞑子而已,没想到他们竟是如此的强大,臣才想着迁都,退让。要是臣早知道他们如此强大,是决不会建议迁都的,因为鞑子太强大了,我们走到哪里他们就会追到哪里,就是天涯海角他们也会追来,只有奋起反击才是我们的唯一生路。”

“终于想明白了。”李隽心里对陈宜中的表现很是满意。历史上的陈宜中主张迁都,主张逃跑,固然让人着恼,和贾似道主张的投降比起来好得太多了,他一旦下定决心要求抗战的话,不是又多了一员大臣?

李隽缓缓道:“我决定福州由陆秀夫负责,广州由陈宜中负责。陈宜中强于政事,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