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名将却落得没有好下场,岳飞屈死,韩世忠闭门谢客,实有伤志士之心。

这点,谁也不能否认,千年以来,让后人寒心也!

正是朝廷无能,贤才名将忠臣遭罪,才使得不少人才流失,为异族所用,眼前的史天泽就是其中的一个,担架上的郭侃也是其中一个。

史天泽引用这段话的意思最后归结到“勿复望陵”四字,他是在告诉清风子他会一忠到底,就是蒙古败亡,他也不会回归朝庭。

其实他要说的是李陵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已胡服”。李陵投降后,本来是想找机会再回归西汉,本来是另一个姓李的军官帮助匈奴训练军队,由于情报失误,汉武大帝收到的情报却说成是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大帝一怒之下诛了他的家人,使得李陵心恢意冷,再无回归打算。

到了汉宣帝时,汉宣帝派人招李陵回归,李陵长叹一声,说了“我已胡服”四个字,以此来婉拒宣帝的使者。说实在,可以想象得到李陵当时必然是非常的激动,心潮澎湃,非常想回归西汉,最终却选择了留在匈奴,直至老死。

“我虽胡服”虽只四字,却让人唏嘘不已,纵是千言万语也不及这四字有力度。

史天泽现在的心情与李陵当时差不多,才用李陵的名句来暗示“我已胡服”,也就是说不会回归南宋了。

清风子叹息一声,指责他道:“你既用李少卿之言,可有少卿之行?少卿遭不白之冤,苟活于匈奴,终生不为匈奴出一计,未为匈奴做一件事,尸位素餐,终老一生而已。少卿死后,尸骨南葬,向往故国。你呢?你率虎狼之师,残杀无辜百姓?可曾想到自己是汉人?你的屠刀对准的是你的同胞,流着和你一样血液的华夏子民?同为异族效力,郭忠和严明军纪,不扰民,不杀无辜的百姓,都比你强百倍。你还有什么话说?”少卿是李陵的字。

正如清风子所言,史天泽的军队没少干坑害百姓的事情,一时间哑口无言。

袍袖一拂,清风子喝道:“与你这等不知羞耻的败类多说无异,来啊,取史天泽人头者赏银五千两!生擒者,赏银万两!”他那一拂,好象在变戏法,一阵惊天动的呐喊声响起,城中的兵马杀出,如狼似虎,直朝蒙古败兵杀去。

蒙古军队吃了败仗,士气低落,还没有恢复过来。长安又丢了,无异于雪上加霜,昔日凶悍成性的蒙古军队哪里还有斗志,丢下武器就逃,哭爹叫娘,原本还算整齐的队伍转眼之间就溃不成军。

从城头上望去,城下黑压压一大片,到处都是蒙古败兵,到处都有追杀他们的宋军。

西风拂过,城头上的清风子这位拥有“关中一道”称号的高人,袍袖给拂起,仿佛凌波的仙人一般!

第207章 重拾民心

清风子率领的宋军主要是给他逼着投降过来的汉军将领率领的汉军,在他的指挥下,这些宋军狠命地砍杀蒙古败兵,瞧他们那凶狠样子好象这些蒙古军队和他们有仇,也许还是三代的世仇。事实上,蒙古入主长安已经四十多年,算得上世仇了。

活着的蒙古士卒不用说自然是他们猎杀的目标,就是那些倒在地上的伤兵,甚至是尸体都是他们虐待的最好目标,有机会就要砍上几刀再说。

一支刚刚投降过来的军队按道理不能派上战场,至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派上战场,即使派上用场也不能派上主力,只能用来打打辅助,因为那不稳定,不可靠。然而清风子却一反常态,不仅把他们派上战场,还个个勇狠若斯,好象他们是嗜血的野兽似的,究其原因还不是他们给清风子整治过,不得不听他的。

清风子对付他们的手段实在是太简单了,那就是要汉军将领把自己的军队召集起来,把在长安的蒙古军队全部抓起来。蒙古派在长安的军队不在少数,这也难怪,象长安这样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然是要派出精锐部队,要派驻重兵,这些蒙古军队在猝不及防之下给缴了械,成了俘虏。

要不是情况紧急的话,清风子也不会那么狠,他毫不犹豫地下令要汉军去杀死这些蒙古俘虏,并且告诉他们现在杀死蒙古军卒和杀敌等同,可以得到和杀敌相同的奖赏。这等于白送战功给汉军,他们哪里相信,清风子什么话也不说,下令把缴获得来的银子黄金珍珠搬来,指着这些宝贝对汉军说当场打赏。

这些汉军哪里相信有这等好事,个个傻站着不动。不能怪清风子的魅力不够,而是因为好事太容易了任谁都难以相信,朋友们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去试试。清风子点了几个士卒,要扬风他们用剑逼着他们去杀俘虏,这几个汉军给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把几个俘虏杀了。

清风子信守承诺,当场打赏。如此一来,这些汉军有些相信了,有几个汉军自动上前砍下几个蒙古俘虏的脑袋,清风子自然是马上打赏。有了这几个汉军的表率作用,汉军们一下子热切起来,个个擦拳摩掌,恨不得把蒙古俘虏杀光光,独揽军功。

精明过人是清风子的美德,他趁机发表演说,细数蒙古军队在长安的暴行,他久在关中,对蒙古军队的暴行了若指掌,一桩桩一件件细数起,激得汉军个个仇恨大炽,如嗜血的野兽一般,红着双眼看着那些蒙古俘虏,恨不得把蒙古人一刀两段。

清风子知道时机已经成熟,要他们去杀蒙古俘虏。他这是逼虎上山,要汉军人人沾上蒙古人的鲜血,再无回头之路,只有跟着他走的份,每人至少杀一个俘虏。一通打赏下去,汉军个个喜上眉梢,笑得嘴都合不拢了。更有不少人一双眼睛乱瞅乱瞄,在寻找目标,看有没有漏网的俘虏,要是有的话,他们的军功又多了。

高兴的汉军士卒把清风子当作了神明,有人情不自禁地叫他“活神仙”,一人叫,众人效,一时间一片“活神仙”的喊声响起,汉军士卒是说不出的高兴。

如此一来,清风子既立了威,又得到了汉军的信任,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一支铁血大军。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仇恨蒙古人,见了蒙古人就想杀掉,不是因为他们贪功,而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沾上了蒙古人的鲜血,要是给蒙古人逮住他们那还得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蒙古人宰了。

宰了蒙古人自己也安心不说,还可以立功,大好事一件,谁不想做?史天泽的败军遇上他们自然是倒霉透顶的事,比遇上李隽率领的宋军还要倒霉万倍都不止,至少李隽率领的宋军不会虐尸。

在宋军近乎疯狂的打法面前,蒙古败军哪里抵挡得住,没用多久就是一地的尸体。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就在史天泽败军快崩溃的时候,一声惊天动地的战号“大宋朝万岁!”响起,史天泽的背后传来如雷的蹄声,一片烟尘卷来,无数的宋军挥着宝刀直朝他们杀来,这些宋军正是李隽率领的追兵。

蒙古军队打仗是一流,逃命也是一流,李隽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在长安城下追上。蒙古败军崩溃在即,痛打落水狗的好事谁都想,这种好事任谁都不会放过,李隽还没有传令,宋军不由自地主大吼一声战号,呼啦啦就冲了上去。

史天泽真的是流年不利,好不容易逃到长安城下,本想重整军队,没想到清风子在等着他,这已经让他够郁闷的了。李隽这一压上来,他根本就吃不消,蒙古军队转眼间就全线崩溃了,原本还在抵抗的败兵再无斗志,丢下武器就逃命,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

郭侃带进关中的蒙古残军在长安城下给宋军前后夹击,包了一个大饺子。

“贫道见过皇上。”清风子大袖飘飘而来,一副神仙之姿,向李隽施礼,道:“皇上用兵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策出无方,让人意想不到,贫道佩服。”

以少胜多的战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淝水之战,官渡之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但如李隽这般以如此劣势的兵力打败史天泽也不多,让人不得不服,实是一个奇迹。

清风子之所以甘冒奇险,率领几个弟子进入长安,夺取长安,其中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要是成功的话,给郭侃大军造成的压力会非常之大。可以想象得到,象长安这样重要的城市一旦丢了的话,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不给蒙古军队造成震荡都不可能。

这还仅仅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有利优势就在于,清风子完全可以率领招降的汉军从后面奔袭郭侃,和李隽前后夹击郭侃。如此一来,即使不能打败郭侃,也会拖住郭侃无法再向宝鸡推进。要知道,眼下对于李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争取到时间,让更多的军队赶到关中集结。

让清风子万万想不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