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大人,陆大人,高见啊。”文天祥很是感慨地道:“你们二位什么时间这么精通军事了?”在他的印象中,这两人是不懂军事的,没想到居然说出如此有道理的话,由不得他不好奇了。

“履善过奖了。一得之愚,不敢言高见。”陈陆二人马上谦逊。

李隽笑道:“有道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你们的发言,让人耳目一新,忽必烈要是知道了,不知道他会作何感想?杜将军,你说说你的看法。你一直没有说话,肯定是有很好的主意。”

“皇上过奖了,臣年轻识浅,不敢僭越于诸位长辈之前。”杜大用很是谦逊。

杜大用是那种不轻易发言,言则必中的人,他如此说必然是他已经想好了,他说出来的话必然是精辟之言,李庭芝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细听他的发言。

略一谦逊后,杜大用走到地图前,拿起竹节鞭,指着地图,道:“柳将军提出借海军优势威慑鞑子,必要时开辟第二战场的构想,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不过,臣以为,目前暂时不需要。”

要是别人发言,廖胜功他们肯定是会马上就会为什么,他们知道杜大用马上就会给出答案,都没有发问,静静听他道出原委。

果然,杜大用接着道:“臣以为,中原之战,朝廷不愁鞑子的集结的兵力过多,而是集结得太少。”

廖胜功点头道:“毕其功于一役!收复燕云之地的压力就减轻很多,固然是好事,但是,要是鞑子的兵力集结过多的话,朝廷要吃下去,还有些困难。”

这的确是个问题,清风道长他们尽皆点头赞同。

杜大用却说:“不妨。朝廷完全可以把中原做成一个囚笼,鞑子的军队一到中原,就别想退回去。”

陈宜中有点迷糊了,问道:“请问杜将军,要是鞑子兵力集结过多,朝廷不能一举吃掉,残部自然会缩回黄河以北。”轻轻扇了自己一个耳光,道:“我真是老糊涂了,黄河天险自会阻止鞑子残部退回去。”

“这一重任又要郑将军来肩负了。”李隽笑言道:“郑将军在焦山一战打败鞑子水军,取得水上优势,才有江南之战的胜利。现在,郑将军就在黄河上发威,让鞑子不能越雷池一步。”

南宋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只要蒙古军队过了黄河,就别想退回去。要是蒙古军队敢进河,郑静和的舰队可不是吃素的,还有不把他们打到黄河里去喂王八的道理。

如此一来,整个中原之地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囚笼,蒙古军队就会给关在这里,退不得的进不得,只能等着给围歼了。

“好主意,好主意。”众人不得不佩服杜大用的主意。

当然,这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南宋一定要在中原取胜,要不然的话,一切都是空谈。李隽笑道:“杜将军,把你的这盘大棋说出来,让我们研究研究。”

“皇上圣明!皇上成竹大胸,即使臣不说,皇上也明白。”杜大用很是恭敬地道。

李隽笑言:“你又在拍马屁了。你说说,看我们的主意是不是相同。”

“遵旨。”杜大用领旨道:“臣以为,敌我双方最后的争夺目标必然是汴京,鞑子一定会把重兵集结在汴京附近等待战机的出现。臣以为,朝廷可以从此下手,利用鞑子这种心理,故作不知,让鞑子的军队向我之一路扑去。等咬住了敌人,我军就实施登陆,把火炮,步兵,骑兵,投入到鞑子的背后,围而歼之。”

清风道长点头赞同道:“只要吃掉五卫禁军或是怯薛兵团的一部,这仗就好打多了,就可以集中兵力直扑汴京,进行最后的决战。”

“道长所言极是有理。”李庭芝深表赞同,道:“到时,这中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囚笼,鞑子是进退两难,只有被歼的份了。”

杜大用皱着眉头,道:“不过,这有一个难处,这是对我军机动能力的一大挑战,能不能按时把军队投入到预定的战场,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如此大规模的机动作战,在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廖胜功他们心里开始打鼓了,谁也不敢保证能够实现。

李隽扫视他们一眼,道:“杜将军所言正是朕所想。我们各路大军就好象三个点,这些机动部队就是线,有点有线就构成了面,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打击范围。杜将军的建议归结到一点:需要一个新的战术体系来支撑!朕这里有一个战术体系,朕说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第259章 闪电战

“皇上,南朝拥有海军优势,要是南朝海军出现在黄河上的话,会对我军的集结产生很大影响,臣以为我军应该尽快渡过黄河,在汴京集中。”桑哥不无忧虑地说。

巴布尔和贴木儿他们对此也是深表赞同,道:“是啊,皇上。大军应当一刻也不停地渡过黄河。”

忽必烈看着地图道:“你们所言很是有理,朕已经下旨征调民船,大军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渡过黄河。”顿了顿,道:“为了把各种物资运往中原,朕还下旨在渡口附近修建炮台,加强守卫。即使南朝的水军到来,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战争的消耗本来就不小,象中原决战这样的大战,消耗就更大了,要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不能把战争物资运到中原的话,后果可以想象得到。

这的确是深谋远虑之举,巴布尔他们不得不佩服,道:“皇上圣明!”

此时,他们对忽必烈是佩服万分,然而,时隔不久,他们才知道他们上了一个大当,因为郑静和根本就无意于拦截他们渡过黄河。等中原变成一个大囚笼,蒙古军队进不得的退不得,等着被围歼时,他们才明白他们急于渡过黄河,等于是把自己推上绝路。

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要是蒙古大军不渡过黄河,赶赴中原的话,中原一失,南宋的实力就会更加强大,到那时不要说大都能不能保住,就是蒙古大草原能不能保不住都很成问题。正如忽必烈感叹的那样:“中原决战朕犯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把大量的军队投入到中原。可是,要是不投入这么多军队的话,中原会丢掉,大都紧接着就会丢掉,继而大草原也会丢掉。这就是赵祺高明之处:让朕不得不自动送上门去。”

李隽一向神奇,他如此说,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早就成竹在胸了,李隽每次都有惊人之举,这次必然不会例外,廖胜功他们凝神静听。

果然,李隽走到地图前,用竹节鞭指着地图,道:“中原地势平坦,是华夏的腹心之地,多平原,少山地,一马平川,很适合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机动作战。所以,中原决战的重任就要着落在骑兵身上,要由骑兵来完成大纵深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重任。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朕才决定把除了解将军和赵佥将军指挥的玄甲骑兵以外所有的骑兵集中起来,放在中路。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几个:一是便于指挥;二是便于集中优势兵力,给忽必烈以致命的一击。”

廖胜功赞不绝口,道:“皇上这个主意非常高明。皇上,以臣之见,应该把二十万骑兵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独立的突击集群,等到战机一成熟,果断地投入,给鞑子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廖将军的主意不错,贫道也是这样认为。”清风子不住点头,道:“不过,集中这么多的骑兵,打击的力度固然非常之大,但是,需要广阔的空间,足够的地域,这点需要计算进去,其他的部队,特别是中路军应该为骑兵的投入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战机、道路、战场。”

张世杰沉思着道:“如此规模的骑兵投入是我朝历史上的第一次,臣很是振奋。由于骑兵的大量投入,步兵这些步种的作用有所降低,但是,臣还是很愿意为骑兵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帮助。这点,皇上尽管放心。”

李隽爽朗地笑道:“张将军真实诚人也!骑兵的投入,你的中路军的作用将不再是主力,而是辅助力量,你能够从大局着眼,顾全大局,真国之栋梁。”

“皇上过奖了。”张世杰谦道:“驱逐鞑虏,光复河山,张世杰所愿也,就是让臣去死,臣也甘之若饴。”

张世杰的一生是为了光复故国而奔走不息的一生,他的军事生涯有稳定淮西的辉煌,也有第一次焦山水战的败绩。无论是胜,还是败,他光复故国的志向始终未改,这点谁都得承认,谁也不会认为他是在说漂亮话,都会认为他说的是真心话。

杜大用慨叹道:“张将军是吾辈楷模也!”

在坐之人,除了陈兴道这个越南名将以外,哪一个不是久存光复中原之志,甘把一腔热血洒在中原大地,他这话立即引起一片感叹。

“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