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意见?”李隽问众人,道:“都没意见,就这么定了。朕决定,西路军由张珏为主将,柳河子,黄汉,陈兴道为副将,兵出洛阳,直取长城。”

“遵旨。”张珏他们命令。

李隽接着道:“这中路仍由张世杰为主将,高达为副,朕跟随前进。从汴京出发,直取大都。”

“遵旨。”张世杰领命。

李隽看着廖胜功,道:“这登陆一事,就由廖将军负责筹划,也由你指挥东路军。解晋,赵良淳随你出征。”

“遵旨。”廖胜功他们领旨。

李隽分析着道:“东西两路都需要突击力量,东路军由解晋担任,西路由玄甲骑兵出任。”

“遵旨。”赵佥领命。

李隽看着清风子,道:“中原之事主要是收编义军,围剿残敌,恢复社会治安,招揽人才,组建政府班子并使其有效地运作起来,尽快恢复生产与建设。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设备和技术,祥甫会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事,我想只有请道长勉为其难了。”

一句话,要恢复中原的生产与建设,需要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来坐镇,这个人最好是李隽,但是李隽要随军出征,再说了他要处理的事务不会仅仅只限于中原,还有其他的大量事务,清风子就成了除李隽之外最合适的人选了。

清风子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谦辞,欣然领命,道:“皇上请放心,贫道一定尽力。”

“道长,由于目前朝廷的局势,祥甫给你的帮助有限,主要还是要靠你自力更生了。”李隽笑着提醒清风子。战争还在继续,大量的国土在光复,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手,李庭芝能帮的忙也不会太多。

清风子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贫道明白。”

“中原是北伐的基地,大军出征后,粮秣主要还要得依靠中原,杜将军就留下来,与道长一道,为大军北征准备后勤。”李隽提醒道:“大军一旦过了黄河,必然会纵横在广袤的北方领土上,需要的物资和兵员会很多,你们二位的担子很重,望你们二位明白。”

这话乍听之下有点含糊,清风子他们哪会不明白话里的意思,李隽已经是打算燕云一光复,立即分兵趁机收回东北、西北、西域、西藏这些地方,还会进军大草原,直捣蒙古老巢。一句话:战争还有得打,消耗还会很大,他们的担子会很重。

这担子虽然很沉重,但是却让人兴奋,清风子和杜大用齐道:“皇上放心,绝不辱使命。”

李隽很是放心地道:“有了你们这话,朕就放心了。有道是英雄所见皆同,我们今天商量的事情,有一个人已经给朕提出过了。朕知道你们很想知道这人是谁?这人就是郭侃。”李隽掏出郭侃写给他的信,晃着道:“他在信里给朕提出了一个经略北方诸地的方略,就是我们商讨的事情。”

众人是万未想到郭侃这样的汉奸居然会给李隽出这样的主意,很是惊奇地问道:“他这是为什么?”

第299章 北伐燕云

郭侃这个让人恨之入骨的汉奸居然会给李隽出主意,的确是一件让人想不到的事,由不得众人不惊奇,他们乍闻李隽之言,没有把眼珠掉在地上已经是很不错了。

“这个郭侃,做事真是出人意外。”清风子也是很惊奇,摸着白胡子感慨,接过李隽递给他的信,看了一遍,喟然而叹:“忠和就是忠和。”

一开始,他直呼郭侃之名,看了信改叫郭侃的字,自然是因为他对郭侃的看法已经改变之故,他接下来说的是:“我们这么多人商量的事,他早就谋划好了,其人真是深不可测。”

李隽点头道:“道长言之有理。”把郭侃写给他的信晃晃,道:“郭侃这封信,信中有信,一封是给朕出主意,如何北伐燕云之事。这点,我们商讨半天的策略,他就写在信里,我们的结论和他的提议是丝丝入扣。”

“皇上,郭侃这狗汉奸为什么在世之日不回归朝廷,而是在快死的时候倒给皇上出主意了?”心急的高达脱口问李隽。

李隽叹息了一声,才回答说:“问题就在这第二封信。这第二封信其实不是信,只是一封他以前收到的信,这封信是朕在江南决战之时写给郭侃的,是要他投降,现在,他把信放在一起转回给朕。”

这一来,群臣更加迷糊了,一个个惊奇地睁大眼睛看着李隽。李隽明白他们的心思,道:“虽然这是朕写给他的信,可是已经大为不同了。”展开他亲手写给郭侃的信道:“这封纸上有汗味,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纸张有些折皱。”

解晋是越听越奇,问道:“皇上,这有什么关系啊?”

汗味,字迹模糊不清,纸张折皱这些和现在的问题根本就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事,由不得解晋不好奇。不要说他好奇,就是张珏他们也是如他一般惊奇。

清风子,廖胜功,杜大用,柳河子四人对望一眼,长叹一声,齐声道:“我已胡服也!”

李陵投降匈奴后,不为匈奴出一计,埋首诗词中,以此打发时日。到了汉宣帝时,因汉武大帝长达三十年战争而贫穷的国家在休养生息几十年后又恢复了强盛,汉宣武决定对匈奴用兵,派人劝说李陵,要他回归汉朝。李陵默然良久,喟然而叹“我已胡服”,表示不再回归汉朝。

他虽有这话,汉宣帝并没有放弃努力,派他的好友苏武,就是牧羊十九年那个苏武,在跟随汉使回汉朝之前再去游说他,李陵仍是没有同意。

清风子三人突然引用李陵的话,还很是感慨,这让原本就很迷糊的高达他们更是迷糊了,一个个把眼睛瞪得象铜铃,眼珠都差点掉在地上,惊奇得连提问都忘了。

李隽是学者出身,有问必答,哪会忍心高达他们给这种高深问题困扰,解释道:“信上有汗味这说明郭侃随身携带,纸张折皱说明郭侃多次展阅,字迹模糊那是为泪水所湿润。”

如此一解释,答案就非常明晰了,郭侃多次展阅这封信,并非没有动过回归的念头,并非没有激动过,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忽必烈身边,和李陵当年的选择如出一辙。

高达恨恨地道:“李陵当年虽是投降了匈奴,为的是有朝一日报汉,没想到汉武帝因为情报出错把他的家人给杀了,他才绝了归汉之心。就是这样,李陵的所作所为仍是可以谅解,他终生未为匈奴出一计,出一分力。苏武南归之时,托他照看妻儿,他实现了他的承诺,要是没有他的帮助,苏武的妻儿能不能回到汉朝与苏武团聚还很难说。”

“郭侃这狗汉奸算什么东西?他给忽必烈这鞑子出毒计,要灭我大宋朝,还亲自率军远征江南,成了忽必烈最忠实的马前卒,他不配和李陵比!”

老将军性如烈火,疾恶如仇,这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他的话立即引起一片共鸣声,解晋他们是大声叫好。

高达接着道:“到快死了,后悔了,就给皇上出主意,想以此来洗刷他的罪过,不可能!他的主意高明吗?高明!但是,中华有人,就是没有他,我们还不是照样可以商量出这样的主意?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个诸葛亮。一个人不行,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合计合计,不就全有了吗?”

说得慷慨激昂,又很在理,让人不得不服。李隽点头,道:“高将军所言正是朕所想。要是郭侃在江南决战之时回归朝廷,朕会原谅他,朕想你们也会原谅他。现在,蒙古人完了,中原决战失败了,大势已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想起他是汉人,应该为汉人做点事,才给朕写了这封信,朕若是原谅了他,朕就是十足十的昏君。”

“说得好!”众人齐声叫好。

李隽接着道:“象郭侃那样的人不甘埋没,想出头露面,做点事,搏得青史垂名,这点朕能理解。青史留芳的道路很多,不一定就只是为忽必烈效力。韩非埋头著书,不照样青史留芳吗?《说难》《五蠹》,千年以后读来,依然让人深为叹服。道长之才不在郭侃之下,而道长却选择了隐居,高风亮节让人叹服。以他之才,埋首著一兵书战策,何愁不传诵千古?何愁不青史留名?”

“至不济,还可以仗三尺剑,做一游侠,除暴安良,也胜过当汉奸吧。”

一席话说得众人点头称是,无不叹服。

晃着信,李隽愤慨地道:“他把信送给朕,是向朕表明,他并非不动心,并非不想回归朝廷,只是因为他本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才忠于忽必烈,不能回归。真是可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应该发扬的美德,但那也是在同为一个民族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他忠的是谁?他忠的是忽必烈这个蒙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