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胜功很是兴奋地一语道破关键,道:“没有了军队,想作乱都不可能。头号人物由朝廷指派,这些地方就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想乱也乱不了。皇上此计大妙,可与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媲美!”

“什么妙计,我来那个时代早就在实行了,我只不过是在用他人的智慧而已。”李隽在心里不敢领受廖胜功的赞美,道:“西藏高原地区,不利于骑兵作战,朕以为就由黄汉将军的步兵为主,再把代远军的火枪兵派过去,可保此地无事。西域远隔万里,很多事情需要临机决断,柳将军最合适。东北富饶之地,就由君玉率军进驻。”

柳河子他们领旨。李隽接着部署,道:“柳河子,黄汉,代远军,你们先到河西走廊驻军,等待谈判结果再进军。要是不归顺,直接打过去,不必对客气,对那些心存幻想,想分裂国家的人不必手软,杀掉就是。”

“皇上请放心,臣明白。”张珏很是兴奋地道:“臣在大理可是处理过几起,很有心得呢。”

他的话引来一片轻快的笑声。

“一个朝代要兴盛不是太难,最难的是长盛不衰,殷鉴不远,朝廷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从中找到适合我们的经验。”李隽沉思着道:“秦代迅速崛起,而又很快就灭亡了,究其原因不外一句话,就是贾谊的评论没有‘因时而改政’,山东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家已经统一了,秦始皇没有把战国时期的‘特别之法’改变成承平之时的法令,再有使用民力过当,才有秦代的灭亡。朝廷现在面临着新的局势,也要改变一些作法,对于鞑子,以前他们欺压我们,打我们,我们以血还血,是正当的。现在不同了,朝廷强大起来了,要进行战略追击,不能以仇恨之心进行这件事,而是要尽量善待善抚,化解仇恨,达到民族融合(按:请朋友们品品融合一词)的目的。

对于那些投降朝廷的蒙古人,要善待优抚,对于那些顽抗到底的要坚决打击,绝不留情。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中就曾使用过为数不少的匈奴士兵,他的托孤重臣金日磾还是匈奴王子,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气魄。”

柳河子分析着道:“从感情上说,宽恕鞑子,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仔细一想,现在宽恕鞑子,对那些投降的鞑子进行优扶,对于朝廷有莫大的好处,一则可以减少进军漠北的压力,二则也有利于漠北的长治久安。皇上,臣无异言。”

众人一个接一个地表态,表示支持李隽的意见,只有高达摸着白胡子不说话。李隽看着他,问道:“高将军,你怎么看?”

“皇上,臣年纪一大把了,杀也杀够了,不想杀了。”高达非常简单地道,他的意思非常明显,支持李隽的看法。

李隽最担心的就是将军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合作,他们不象李隽一样,他们对蒙古人的仇恨很深,要是不接受也是情理中事,能够得到众人的一致支持,李隽很是欣慰,道:“为了争取蒙古人的民心,朕决定把忽必烈夫妇按照蒙古人的可汗礼仪厚葬。长城已经拿下,出兵漠北的时机已经成熟,该是给鞑子最后一击的时间了。朕决定,这次出兵漠北,由廖将军统一指挥。草原广袤,主要是靠骑兵机动作战,朕决定这次出动所有的骑兵,投入所有的马匹,赵佥、欧军行、解晋全部参战。赵良淳也出征。高将军年纪大了,也该歇歇了,你就负责大军的后勤保证。”

众将齐声领旨。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错的传承,那就是对于前代的帝王之家能存则存,能封王就封王,当然是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象楚霸王那样把秦始皇的后人子婴给杀了,把阿房宫给烧了,实在是一桩暴行。

对于忽必烈,只以蒙古人的可汗礼节安葬,而不以汉人的皇帝礼节,是出于不承认他对中原的统治。

阿房宫里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烧的,就是记载天下形胜的图书,楚霸王没有想到这点,只能说他很差劲,萧何眼光独到,把这批图书收集起来,对西汉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楚霸王只知一味蛮干,最终败亡,后人多有惋惜者,其实是他自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皇上,有一件事还请皇上尽早决断。”廖胜功想了一下,道:“朝廷一路大胜,中原光复了,汴京也光复了,请皇上早日下旨还都汴京。”

汴京光复是无上荣光之事,还都汴京更是顺理成章之事,众人齐声赞同,道:“廖将军所言极是,请皇上早日还都。”

高达的说法更特别了,道:“皇上,臣的年纪着实不小了,这身子骨越来越不听话了,臣也没几年好活了,臣也没什么心愿,就想着朝廷早日还都汴京,臣就可以天天吃上灌汤包。”

“你还真够嘴馋的。”李隽笑着数说他的这位知交,道:“这件事,朕想过了。朕以为,还都不如重新定都。”

李隽的话是语惊四座,廖胜功他们的眼睛睁得老大,看着李隽。李隽知道他们想的是汴京光复,回到故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突然来个重新定都,势必引起众人的震惊,指着地图问道:“等到东北、西北、西域、西藏都收回来,哪里定都最好?”

心直口快的高达想也没有想,道:“汴京!这还用问嘛。”

廖胜功可就稳妥多了,想了一下,道:“还请皇上明示。”

李隽右手在大都上一点,道:“就这里,才是最适合定都。你们看,大都地处燕云之地,而燕云之地表里河山,易守难攻,是中原的屏障。同时,大都也是控扼东北、西北、西域和西藏的好地方,此处需要重兵,需要大量的人口,更是需要皇帝坐镇,所以朕决定把都城就定在大都。”

柳河子也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想了一下,点头道:“皇上高明。汉高以刘敬之言从洛阳迁到关中,那是因为关中富厚饶给之地,自成一国,可做天下之资。大都的确是北方的战略咽喉,而北方游牧民族为患一直是我华夏的心腹之患,朝廷要是把都城定在大都,于华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在座之人,将军占了绝大多数,都具有军事战略眼光,经柳河子这么一说,一下明白过来,道:“大都的确是个好地方。”

李隽接着给他们解释道:“汉高定都关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当时燕云之地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还是中原人眼里的苦寒之地。现在不同了,一千多年过去了,燕云之地的人口多了许多,开发程度相当高,大都可以作为都城了。至于太祖定都汴京而不定大都,想必你们都知道原因,因为大都没有收回。在当时的情况,定都汴京是个不错的选择。”

廖胜功出主意道:“天津一定要加强建设,要打造成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作为大都的屏障。东边靠海,既要靠海边提供安全保障,也要修建一些军事设施,以此来保障大都的安全。至于西边,只要河西走廊稳定,西边就不会有事。最棘手的就是北方,大都离大草原不过千里之遥,要是大草原有事,骑兵不过两三天就可以赶到。这都是皇上雄材伟略,意在安宁北方,永靖北方之患。”

廖胜功一席话把定都大都的意义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不会再有人有异议了。

李隽继续分析道:“廖将军还有一点没有说。大都离大草原近,大草原有事,朝廷可以快速增援。同时,要是大都有事,大草原上的人也可以两三天就赶到,因而大都附近的长城还是要修一修。朕不想做秦始皇第二,不想长城,不过大都这一段的确重要,还是要修一下。同时,要在这一带部署重兵,以备不测。”

“皇上,总不可能还叫大都吧?”高达发表看法:“新事要有新气象,大都重回朝廷,不能再叫大都了,得有个新名字。”

他的话立即得到众人的附和,李隽想了一下,道:“定都大都,大都就成了北方的都城,就叫北京吧。”

“好名字!”众人齐声赞同。

在李隽的部署下,东北、西北、西域、西藏传檄而下,实现了和平回归。漠北之战在廖胜功的指挥下,宋军横扫了漠北,给了蒙古人最后一击,缴获了成吉思汗的遗物苏鲁锭长枪。从此以后,漠北安定。

在李隽治理下的宋朝,版图非常大,领土总面积既不是我们现在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也不是满清全盛时的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而是和全盛时期的汉唐差相仿佛,接近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

但是,巴布尔,贴木儿之辈远走西方,利用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的势力拥戴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汗,重新开始了对西方的征战。他们象当年的匈奴人一样,一路西征,所向披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