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龙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和平与成龙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也是北方人……虽生于内地但长于香港。他是武术指导出身的导演,对京剧也很熟识,他父亲袁小田与成龙的师傅于占元一样,是内地的京戏武生。袁和平从罗维公司的电影中认识了成龙,他注意这个年轻人有一段时间了。袁和平觉得这个身型魁梧、粗犷的年轻人,却并无那种冷峻、刚烈的肃杀之气,他不适合演那类具有叛逆性的悲剧性英雄,也不是那种英俊潇洒的正面英雄形象。成龙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味道。是什么呢?袁和平一时捕捉不到,他清理着成龙的优点:身手敏捷、灵活,动作很有韵味与节奏……这一点,袁和平很是青睐,显然获益于京剧武生的功底。

成龙在罗维公司拍的多是动作片,赤膊上阵,从这边打到那边。袁和平却从成龙偶尔的展颜一笑及克敌制胜后的得意神情中,发现了成龙特有的调皮精灵的性格,袁和平认定,这种带孩子气的调皮极具喜剧色彩,若是让成龙扮演喜剧性的人物一定能成功。

袁和平此时手头正有一部武打片的故事大纲,他觉得,他要得到这个演员的话,一定能够把这部戏拍得与众不同,变成带有喜剧性的武打片。这就是后来的谐趣武打片,与现在风行港台的〃搞笑片〃,同属谐趣喜剧一类。

袁和平确实慧眼独具,他这一奇思妙想,实在是另辟蹊径,不仅使成龙由此脱颖而出,而且把在李小龙时已登上一个高峰的武打片引向了柳暗花明的一条新路。

谐趣性的武打片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没有〃巨人〃的阴影,成龙可以大展拳脚。否则,跟在李小龙的身后,被世人以李小龙形成的思维定势来评头品足,犹如削足适履,无怪乎步履维艰。李小龙占据了天时、地利,成为功夫片中的一座丰碑。他这样一位天造之才,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当然难以超越。

袁和平相中了成龙后,便去找自己的老板吴思远,力陈自己的理由:〃我看中的这个演员,功夫又好,演技又好,而且有天生调皮精灵的神采,演我这部片子一定卖座。〃

〃这个演员是谁?在哪里?〃吴思远来了兴致。

〃他叫成龙,只可惜他与罗维公司签了约,在他们那里当主角,不知能不能找到他?〃

〃找罗维?我去试试。〃吴思远与罗维相熟,不以为这是个难题,便满口答应去试试。

这便有了外借成龙一事。不想一试便成了。

成龙从台湾赶回香港,到袁和平手下报到。袁和平已进一步做好了准备工作。他找自己的父亲……京剧武生出身的袁小田与成龙搭档。袁和平认为,他们一老一少更易演出谐趣的效果。袁小田在多部电影中演过角色,是位戏路很宽的老演员,袁和平对父亲的演技很放心。

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地准备完毕,《蛇形刁手》剧组便进入了紧张的拍摄阶段。成龙此时当然没有意识到这是扭转他一生运势的一部影片。他在电影圈沉浮多年,尤其到了罗维公司之后,更是几乎天天泡在片场。他的经历已使他不相信那种轻而易举的成功。

惟一使他感觉新鲜的是导演袁和平的〃民主〃作风。

在罗维公司拍戏,一招一式都按导演的意图来做,你不能加入自己的看法。就在这一点上,当年好〃自做主张〃的李小龙便与罗维摩擦不断,最终矛盾激化,以至于不可收拾。比如,当时的影片有个惯例:英雄不死。而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李小龙自然不受这一定规的拘束,他主张英雄亦可死,但要死得悲壮。结果为此问题,李小龙与罗维争执良久。成龙没有李小龙那种不顾一切、坚持自我的强烈个性,但他同样感到了罗维的老派作风和保守思想对演员的约束。

袁和平则大不一样了。《蛇形刁手》本身便是考虑到成龙的喜剧潜质的,相当于度身定制,成龙演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更多的时候,武术指导出身的袁和平,以自身之所长,设计出动作的招式,故事的情节和表演的要求则由成龙自己发挥。

成龙来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地,身上富蕴的喜剧色彩和顽皮男孩古怪精灵的鬼点子都发挥了作用。他擅动脑筋,会想办法,积极性一经开发,奇思妙想便源源而来。

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与成龙配合默契。他是一个开朗而又颇有幽默感的老人,整天乐呵呵的,反应却很敏捷。

导演善于放权,老少搭档有商有量,这个充满〃民主〃色彩的剧组工作得既紧张又轻松,愉快和谐,《蛇形刁手》进展顺利。

1978年3月,《蛇形刁手》在香港上映。

出乎意料的是,这部既非大公司也非大制作的影片,公映之后,行情看好,反响热烈!成龙与袁小田的〃谐趣武打〃令观众耳目一新!看惯了武打片惊险、刺激、血淋淋的场面,将武打与凶杀、复仇等残酷事件联系在一起的观众,忽然发现,功夫片亦可戏谑、幽默,令人发出轻松的微笑,不禁拍手叫好!

香港以粤人为主,广东人生性轻松,偏好幽默。在口语言谈中,常以幽默的语言谈情论世,笑看人生,即便是极沉重的事件亦以平淡语气道出,与感情色彩浓烈的北方人大相径庭。加之现代生活节奏紧张、谋生工作竞争激烈,人们上班时如一根绷紧的弦,下班后自然寻求放松的机会。娱乐、文化成为人们的消闲活动,它自然会去迎合普通大众寻求轻松、愉快的心理需求。

袁和平拍《蛇形刁手》,本是为挖掘成龙的喜剧天分,不想又暗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这一〃无心插柳〃的耕耘,令《蛇形刁手》有了上佳的票房收入!《蛇形刁手》上映15天,便收入港币270万元!是成龙过去主演的影片的几倍!

沉浮经年、苦苦追求的成龙,终于一鸣惊人!他创立的〃谐趣武打〃也自此发韧,成为一个门类。他在编导方面的才能也由此得以显露。

袁和平慧眼识才,功不可没!《蛇形刁手》成为成龙从影生涯的转机,奠定了他日后走红的基础。

即使以今日之眼光重新审视这部影片,仍不难发现其中的可圈可点之处。成龙在《蛇形刁手》中,一改冷面凶悍的〃硬汉〃形象,而代之以明朗、诙谐、和善、快乐的面孔,随和、亲切一如邻家之子,深得广大观众之心,受到普遍欢迎。

成龙与搭档袁小田的和谐、默契,也受到了普遍的称赞!这一老少档,亦堪称〃黄金搭档〃,他们的对手戏,频频出彩,喜剧效果十足,令人忍俊不禁。

大导演张彻曾中肯地探讨了他们默契的根源:〃他(袁小田)的动作基础也是家传的京剧底子,这一切都和成龙十分接近,因此,两人的配合自如水乳交融……〃言之十分有理!

换个角度看成龙,成龙十全十美:功夫佳,演技好,天生的幽默细胞、喜剧色彩。原来不被圈内人看好的成龙,转眼炙手可热,成为走红运的影星。

怪伯乐不识马?怪自己一直运道不佳?成龙不是怨天尤人的人,这一番戏剧性的经历,令他得出了结论:不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要走自己的路!一定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在思远公司拍完《蛇形刁手》后,成龙即回到台湾,继续为罗维公司拍戏。

第十一回 红透香江起狂飚 《醉拳》熏得港人醉

尝到成功滋味的袁和平,趁热打铁,不久又拿出了《醉拳》的剧本大纲。

思远公司又来找罗维借人。已从《蛇形刁手》的上座率里看出一些苗头的罗维,不知是看准了这条路能拍红成龙呢,还是不愿失信于老朋友吴思远,他再次慷慨放行。成龙又回到袁和平的麾下,再度携手合作。

两人此番见面,不再客套握手,而是紧紧抱成一团!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两度合作,从新交变为故友,合作愉快,亲密无间。成龙感念袁和平的〃知遇之恩〃,是他开掘了成龙的潜力,使成龙看到了发挥自我的途径,并且初次尝到了事业成功的幸福。袁和平对成龙的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成龙是他看准的演员,他能将他的意图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他发自内心地叫出〃好〃来,并为成龙的表演所折服,这也是一种痛快之极的感受……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能如此的心有灵犀!自此,他对成龙,便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知己的味道。

《醉拳》剧组燃烛点香,烧猪祭拜,举行了隆重的开拍仪式。

演员基本是原班人马,仍由袁小田与成龙演搭档戏。袁和平与成龙有了前一部戏的基础,此番更是配合默契。袁和平完全放开了手脚,只设计一些精采的招式,其他便交给成龙去发挥。成龙亦不负他之所望!他设计的情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喜剧天分,既显示不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