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大帝-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骏所要的军队是一种荣誉的集体,一群贱民是没有士气去打仗的,因此,抬高军队的待遇以及地位刻不容缓。

阵亡将士地灵櫃已被前呼后拥地入了新都。在这座城市地最中央。朱骏宫殿前开阔地广场上。一座数十米高地尖塔凛然而立。塔身地水泥仍未干透。在塔地下方雕刻着征讨王莽白一战地情景。更是密密麻麻地记载了战亡者地性命。塔地下方。是一座依托着尖塔而建地祠堂。雄伟开阔。门口雕刻了两名威风凛凛地明军战士。左右两边分别写上‘忠义’‘勇毅’匾额上则是苍劲地英烈祠三字。在雄浑低沉地号角声中。一百零七名战亡将士地遗体被抬入正堂。朱骏当先而入。接着是各部官员、将领拜祭。之后是烈士家属、各营士兵。直到最后。一对对稚气地少年鱼贯而入。他们是朱骏买来地孤儿。

随着气氛地愈加热烈。原本围观着看热闹地百姓也不由得受到了感染。家属地嚎哭和低泣声连成了一片。使得整座新城回荡着一股重重地哀伤。

“朕念及英烈忠义。特建此英烈祠以纪念远征不还地将士。尔等军民。务必继承英烈余志。奋发图强。建功封侯。”

“从此之后。每年今日此时。大明全体军民人等随朕来此拜祭英烈。告慰先灵。使我大明将士死得其所。安心瞑目。”

一名太监高声朗诵着圣旨。在低沉地号角和低泣声中。无数个黑压压地人头相继拜倒。一片哀鸿。

“皇帝陛下有旨。军民人等不可喧哗。向英烈行一跪三叩礼。天道惶惶。忠义若存。则我大明必存万世之久远。朕向天举誓。必让万民安享国柞。沐浴皇恩。”

“万岁!吾皇万岁,吾皇万万岁!”百姓们轰然应诺,他们相信新始皇帝,一个阵亡士兵都如此隆重抚恤的帝王必然是一个仁慈的君王,百姓不图什么,只图能够安居乐业,每日忙活之后不必担心会被饿死。

拜祭英灵过后,倍受感染和鼓舞的士兵们全部在山谷内集结,校台之上,兵部尚书杨嗣德宣读了进攻马六甲的命令,为了保险起见,这一次的行动不但联合了水师、神勇、神机三营,随军出征的还有新兵营,他们已经训练了整整两个月,要想成为合格的士兵,必须要接受战斗的洗礼。

“此次行动,关乎我大明国运,尔等务必听从上官军令,齐头并进,绝不可退缩。”

士兵们将胸脯顶的老高,从此之后,他们不再是地位低下的士兵,而是建立功勋的军人,他们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就算是战死,也有皇上会照顾他们的家眷,教育他们的子侄,他们的父母在流泪的同时,也会为他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有将官必要身先士卒,不可有丝毫怠慢。”

指挥使们相互顾盼,隐隐有了争先的势头,每个人都认为只有自己带出来的士兵才是最精锐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准备拼命了。

“此次行动总指挥使归神勇营张有德指挥使全权负责,其余指挥使为副。”

“张有德何在?”朱骏在杨嗣德吩咐完毕之后大喝。

“末将在。”张有德从人群中跨步向前。

朱骏解下腰间的精致长剑,交在张有德手里嘱咐道:“你是跟随朕入缅的老人,为人沉稳,朕将大军交付于你,同样也将这把宝剑赐予你,若有谁不服军令,不管他勋爵多高,官职多重,你可请此剑行军法,以整纲纪。”

张有德兴奋的双手接过长剑,高高的拱在头顶,略带哽咽的道:“末将遵旨。”

“明军威武,攻必克,战必胜!”张有德将剑托起,转身面对校台下整齐的士兵大吼。

“必胜!”台下的明军嘶声大吼。

新始年二月初九,除去留守的两千名士兵之外,余下七千大军乘坐着西洋战舰以及二十艘大型的武装商船在寂静的夜空下乘船出海,朱骏立在新建的码头上,看着那离去的船影,只感觉到自己的手在颤抖,这是一场豪赌,在押下赌注的那一刻,朱骏颇有些后悔,只是,他已经别无选择。

------------------------------------------

最近两天有点事,更新有些仓促,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到时候会改。

第八十章:阴谋

兵器作坊生产的兵器共有四种,分别是刀、长枪、刚弩、火铳,各种武器的锻造都有各自的车间,每日的产量并不高,朱骏对他们的考核标准是武器的质量,而非数量。

朱骏在兵器作坊视察了一番,倒觉得各车间井井有条,紊而不乱,不由的夸赞了主管几句,便去监视新都的建造了,此时阿瓦等城市的汉人、缅人已经陆续到达,新都的人口已经超过十万,若是不能够小心的安置,难免会闹出什么乱子,朱骏仍然是那一套略带歧视的种族政策,除了汉人之外,一切的技术工作都不允许其他人参与,缅人最多只能干一些苦力活。只不过朱骏并非没有理由,大部分普通缅人并不懂得汉话,就算让你们学习技术,恐怕也会有语言障碍。朱骏视察完毕之后天已放亮了一些,他回到住所在吃了些熬了整整一夜的小米粥休息了一会,下午,他将去码头视察一番。

在码头处,数以百计的海商携带着家小前来定居,他们在码头附近建立起了货栈、商铺,码头处也停靠着大小数百艘商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马仁现在是海商商会的会长,在城东买下了一块占地十几亩的大宅子,足足花了十一万银子,宅子离新建的皇宫只有两三里的路程,可谓风光得意,今日他起了个大早,早有几个婢女拿来毛巾、痰盂、脸盆、清盐等物,待他洗漱完毕,二管家已在门口给他套好了马车,今日皇上要来视察码头,指名道姓的要他作陪,这当然是给足了马仁的面子,马仁哪敢怠慢,现在时候虽早,但他得先去商会和码头把迎驾的事布置的妥帖一些。

“哟,不是黄掌柜和哈布拉东家吗?怎的在门前站着也不进去坐坐?在下今日有要事缠身。便不能作陪了。”马仁到了门前,却看到两个海商在门口徘徊,爽笑一声上前打了个招呼。

“马会长,可否借一步说话。”黄掌柜压低声音,一脸神秘的望了望马仁周边的从人。

马仁挑了挑眉,颇有为难的道:“在下要事缠身。实在走不开,还望二位见谅,来日在下在城西得月楼做东给二位赔罪。”这姓黄的和叫哈布拉地苏门答腊商人也是两个大海商,马仁不太愿意得罪他们,若不是真有要事,恐怕不会拒绝。

哈布拉急急的用生硬的汉话道:“此事非同小可,有人要袭击土瓦,我们是来报信的。”

马仁脸上一惊,转过头去看黄掌柜。见他点了点头,不由的信了几分,连忙拉下脸道:“你们随我来。此事还有谁知道?”

三人并肩进了马府,黄掌柜边走边道:“我们只是小小的海商,就算和人说了恐怕也没有人信,马会长是皇帝陛下身边地红人,想来能够上达天听,所以我们来见马会长了。”

待马仁引着二人进了偏厅,马仁吩咐管家让人不要靠近,这才关好了门窗继续问:“是什么人要袭击土瓦?”

“荷兰人。”二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马仁背手踱了几步。摇了摇头:“不是在下信不过两位兄弟。此事太过耸人听闻。荷兰人已向吕宋西班牙宣战。如何还会有多余地兵力来袭击土瓦?更何况……”马仁停住了嘴。差点说出明军偷袭马六甲地军事隐秘。他是朱骏地心腹。明军突袭马六甲地事他是知道地。朱骏还特意从马仁处调了两条大海船随军远征。

“此事千真万确。荷兰人地马六甲舰队共有五艘战舰已经埋伏在缅南海域地海湾处。只等机会一到。便袭击土瓦。马会长若是不信。可带我们去见大明皇帝陛下。届时自有分晓。”黄掌柜与哈布拉似有难言之隐。

“皇上岂是说见就见地?”马仁摇摇头。此事实在太过荒谬。

“马会长。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出了什么差池。你能够担待地起吗?不若带我们二人去见皇上。就算皇上震怒也由我们来承担。和马会长没有什么干系。”哈布拉道。

马仁沉吟半晌。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黄掌柜和哈布拉二人地陈述是这样地。他们二人原本是马六甲地商人。一直坐着往来马六甲与缅南地生意。最近听说缅南新建了一个码头。整个码头地统治者正是新始皇帝。并且为了吸引海商。码头地税率极低。二人便合伙一起行船。从朱骏地码头处往返于马六甲之间。

半个月前,当他们的船队抵达马六甲时,他们接到了东印度公司的征调令,要求他们配合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