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云文选-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相比,水利和机械这两个条件要好一些,灌溉面积扩大了,防洪能力加强了,排灌机械多了,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也多了。同时,工业基础大了,可能支援农业的力量也比过去增加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土地、耕畜、肥料、农具、种子这几个条件,现在都比过去差。拿土地来说,最近四年,水利、工业、交通的基本建设占用的耕地大约有二亿亩,菜地扩大了五千万亩,而新开荒地只有一亿五千万亩,增减相抵,粮食和其他作物的用地减少了一亿亩。全国的耕地一共十六亿多亩,减少了一亿亩,是一件大事。而且,这几年减少的耕地,大多是产量高的好地;增加的耕地,大多是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边远地区,一般的产量比较低。耕畜和猪现在比过去少了,有一部分种子退化了,有些地方的茬口(注「茬口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农作物的轮作次序。——第193页。」)搞乱了。按通常情况说,恢复时期的速度可能会快一点,但是,也要看条件怎样。总的看,好坏两种条件相抵,现在的条件可能不如过去。这是稳当的说法。至于农业恢复的速度能够多快,目前还不能肯定,需要再看一两年。那时候,实践将会证明能不能快一点。

  我们工作的基点应该是:争取快,准备慢。凡是有利于争取农业增产的,我们都要尽力去做。但是,也要考虑到,工作都做了,还可能不够快,所以要作慢的准备。毛主席说过,“向着最坏的一种可能性作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不是抛弃好的可能性,而正是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变为现实性的一个条件”(注「见毛泽东《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84页)。——第193页。」)。我们今后安排农业计划,也必须照着这个意见办。

  对于农业生产,首先是对于粮食生产恢复快慢的估计不同,我们财政经济工作所采取的步骤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每年能够征购多少粮食?要不要进口粮食?经济作物和猪的恢复速度有多快?今后几年每年能够投资多少,基本建设的规模多大?城市人口要不要减,减多少?这些问题,都要根据农业首先是粮食增产的速度来决定。拿基本建设来说,增加投资,除了增加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相应地增加粮食和其他各种生活消费品。农业生产恢复的快慢,也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恢复的快慢。中央所有部委的负责同志,都来研究一下农业问题,是很必要的。农业问题是全国的大事,对各部委的工作都有关系。不仅农、林、水各部要研究,工、交各部要研究,财、贸各部要研究,而且文教、政法、外事各部也要研究。我们都是干革命的,搞社会主义的,对于这样关系全国六亿多人民的大事,关系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是不能不关心的。

  二、已经摆开的基本建设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性,同现在的工农业生产水平不相适应。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这几年建设规模是合适的,就是因为有灾荒才发生了问题。也有人说,是农业扯了腿,不然就正好。在他们看来,好像是工业吃了农业的亏,工业本身没有问题。我看不是这样,而是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农业负担不了,工业也负担不了。

  我们现在这样大的建设规模,不仅在农业遇到灾荒的时候负担不了,即使在正常年景,也维持不了。假定一九六一年度(注「指粮食年度,它是计算粮食的购、销、调、存所使用的全国统一的年度。当时规定的粮食年度,是从本年七月一日起到下年六月底止。后来改为从本年四月一日起到下年三月底止。——第69、125、160、183、194页。」)的粮食产量不减少那么多,而是正常年景的三千七百亿斤,维持这样大的建设规模行不行呢?我看也不行。

  从开国以来,粮食紧张已经有过四次,其中三次是因为城市人口增加得过快。第一次是一九五三年,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增加职工很多,结果不得不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第二次是一九五五年春天,由于一九五四年购了过头粮,就出现紧张情况,弄得“家家谈粮食,户户谈统购”。粮食工作上的这个错误,中央和毛主席批评过。第三次是一九五六到一九五七年度,当时表面上粮食不那么紧张,但是,当年粮食的征购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不得不挖库存六十几亿斤,可见,当时的农业维持那么大的工业建设规模,已经有困难。第四次是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产量下降,而征得多,销得更多。

  最近几年工业建设的大发展,是建立在一九五八年生产七千亿斤粮食、七千万担棉花的错误估计上的。当时以为粮食过了关,可以大办工业,所以大量招收职工。这几年增加了那么多职工,绝大部分是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招收的。从过去的经验看,今后几年即使恢复到年产三千七百亿斤粮食,同现有的建设规模还是不相适应的。

  已经摆开的建设规模,不仅农业负担不了,而且也超过了工业的基础。现在工业的情况是,工人增加得太多了,产量却增加得不多。工业产品,不论从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来看,都不能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因此,基本建设项目就不得不一批一批下马,工厂半成品就不能不大量积压。

  这几年的建设规模是怎样铺开的呢?除了一九五八年误认为粮食过了关以外,又是根据钢产量很快可以达到五六千万吨的设想来布置的。大家没有经验,摊子铺得大了,工人招得多了。这样就造成了建设规模同实际的工业基础不相适应的情况。

  三、钞票发得太多,通货膨胀。现在的通货膨胀,虽然根本不同于国民党垮台前那种恶性通货膨胀,但是,毫无疑义,也是一种通货膨胀。究竟是否如此?是否说得太严重?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几年挖了商业库存,涨了物价,动用了很大一部分黄金、白银和外汇的储备,在对外贸易上还欠了债,并且多发了六七十亿元票子来弥补财政赤字,这些,都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支出钞票多;另一方面,农业、轻工业减产,国家掌握的商品少,这两方面不能平衡。

  通货膨胀的趋势如何?照现在的情况看,在采取有力措施以前,恐怕还不能停止。我们必须坚决扭转通货膨胀的趋势。否则,将不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不利于经济建设的开展。

  四、城市的钞票大量向乡村转移,一部分农民手里的钞票很多,投机倒把在发展。对这一点,在我们高级干部中也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的情况是,农民自己经营的副业产品,集体和个人生产的三类物资(注「参见本书《解决猪肉和其他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办法》一文(第24—27页)。——第61、97、196页。」),都大幅度地涨价。在过去一年多中间,农民在自由市场上出卖相当于正常价格十亿元左右的物资,换去了三十亿元左右的钞票。现在不少农民手里的钞票相当多,城市钞票向农村转移的趋势还没有停止,还会继续一段时间。原因是国家没有充分的商品来满足城市的需要。我们要公社和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不让卖不行,过多地派购也不行,而城市人民又要吃,价钱虽高,你不买,有人买。过去每年供应给城市的猪肉三十多亿斤,现在还不到十亿斤。能不能很快恢复到三十多亿斤?不可能。只有当国家手里掌握很多物资,能够保证城市供应的时候,城市钞票大量向农村转移的趋势,才能停止。

  在物资少、钞票多的情况下,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投机倒把现象。要把两种人区别开来:一种是农民,他们把自己生产的猪肉、鸡蛋等在自由市场上高价出卖,多得了一些钱;另一种是投机分子,他们一手买进,一手卖出,一转手就捞很多钱。从人数说,前一种人占多数,但后一种投机分子确实也不少。刚才先念(注「先念即李先念,(一九○九年—一九九二),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一九六二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一九七八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一九八三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九八八年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第197、235、252、260、341、345、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