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云文选-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到达十师后,即与曾一起指挥作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十一日萧劲光、陈云、萧华、程世才、罗舜初、吴克华、莫文骅、唐凯致各兵团首长并报林彪、彭真、高岗电)

  十一

  我们现派三个补充团干部架子来接新兵。你们能更多给我们新兵,使我们勇气大增。当然即使没有兵补,我们也要反复力争长白山的。有了新兵,增加了争夺的最有力的条件。

  我们到这里可以说基本上是解决一个问题,即思想上树立起坚定不移的意志去坚持南满(不是打游击的南满,而是完整长白山区的南满,因为只有这样,对北满敌人的牵制作用才大)。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我们才敢大胆负责地说,即令现有实力全部消耗完了,仍不能保持南满时,也是必须拼的,因为这有全东北全国的意义。又因此打破了那种“保存”实力的退却的想法,那种退却的“保存”,将来南满与全东北都不能保存,近视眼必害自己,亦害全局。劲光在前面指挥,最大的收获是解决了部队干部思想上怕伤亡、“保”实力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了,战术上就灵活了。又弄清了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今天南满的意义,决不仅仅是指部队的实力,而大部是指硬要保住完整的长白山区,当然也指部队。

  现在不敢说南满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但可以说大部解决了。

  现在我要向你们提出而且要请你们考虑另一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是经过了考虑的,希望你们加以一再的考虑。问题如下:

  从全国、全东北经验看来,兵力总数是敌大我小(东北程度较差),但敌兵力仍不够,故只能而且已经采取“分别先后,集中重兵,各个击破”的计划。这一计划在苏北、鲁南收得若干效果,其原因敌我相较,敌仍有两个有利条件:兵多;运输便利。

  被敌进攻方面的我军处境是困难的。苏北、鲁南我不知,以南满为例,第一困难是长白山区人少,因此粮少,房少,伕子少,运输力少,安置伤兵的地方少。就其当地条件来说,只能打游击战,但从全局来看,必须打运动战。在这样地区,人力上以及必要的物力上,如无其他地区的支援,则是不可能打运动战的。第二困难是无间隙的作战。例如,当北满出击敌人时,我们也不能并不应休息,因为只有牵住敌人,才便于北满歼敌;只有乘机向敌进攻,才能改善自己阵地,以备第二次敌来进攻。北满一停攻,敌立即以火速南运向我进攻,我虽想休息而不可得,不得不被迫应战。战争就这样循环无已地下去。所以休整二十天一个月,是根本没有的事。这一点如果不被各满了解,则可能在援助的行动上稍迟一点,对于南满就有很大的不利。

  归结起来,要使东、西、北满了解我们南满的处境,在军事上、人力上和必要的物力上给我们足够而且及时的支援。

  我考虑的结果认为:被进攻方面(例如南满),必须克服右的近视眼的“保存”实力,向困难屈服的倾向。一般说,只要看出这一问题就较易解决,因为共产党员本性革命,而且直接在敌兵的逼迫之下,故这一倾向不易被忽视,且容易说通。另一方面,即敌取守势方面,我们的干部思想,因为所居环境不同,不易深刻体会被攻方面的困难,也一时不易使所有干部都看清被攻方面之困难及其成败对于其他战场有切身利害关系。由于敌人暂时不对他这一方向进攻,很易近视苟安。这种倾向易被忽视,因此也不易迅速全部克服。由于这种倾向存在,可能产生钳敌行动不够积极,可能的人力物力的调剂被忽视。这种倾向存在是有原因的,我估计有二:(一)敌未直接对之进攻,不易使干部将局部利益与全部利益、一时情况与长远情况统一起来看。(二)八年抗战与十年内战无此可能、必要和经验。八年抗战,在若干阶段上,敌对我军基本取守势(太平洋战注「太平洋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战争。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晨,日本未经宣战,以强大的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海、空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惨重损失。十二月八日,美国、英国对日本宣战。同日,德国、意大利对美国宣战。日本军队先后侵占了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后来在太平洋地区各反法西斯国家武装力量的沉重打击下,不断遭到失败。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第340页。」后,对全中国基本是守势),我军协同的需要不很大。今日之内战,则敌取攻势,而且是尽可能的集中重兵各个击破。十年内战时,各战略区既无配合的可能,更无此习惯。今日之内战,则完全有配合的必要,而且在这一点上,我们稍有弱点,注意不周,注意太迟,则必定吃亏。

  中央和东北局对敌人各个击破政策的对策是,各战场协同动作,以各个击破敌人。这一政策确定了,执行了。但是,我以为执行的难关必须打破。即被进攻方面,右的情绪必须打破;在协助战场上,我上面所说的不积极、不及时支援的思想也必须打破。我提议东北局召集一次会议,将各战场有关人员找来交换一下意见,被攻战场方面可以提出请求援助哪几项,协助战场方面可以研究可能协助到什么程度。各定任务,一则坚持,一则协助,这样使击破敌策、执行对策更有效。我以为这不仅今天需要,万一哈市失守,北满也被分割,那时敌仍是各个击破政策,我们今天预先在思想上准备,并具体计算各满军事配合行动的可能程度,人力物力可能调剂的程度,也是需要的。请你们看这样的会议有否必要?

  (一九四七年四月二日陈云写给高岗信的节录)

  *注「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为了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一九四七年四月三日,同国民党军进行了“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作战。在三个半月时间里,东北民主联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四次向临江地区的进犯,歼敌四万余人,收复城镇十一座,打破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并迫使其由攻势转为守势,扭转了东北战局。本文是陈云同志起草的,以他和中共中央辽东分局、辽东军区其他领导人名义发出的七份电报,以及他写的两封信和两份电报。当时他担任辽东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辽东分局当时也称南满分局。」

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
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

  我们可不可以少犯错误?这个问题提得好。拿我来说,我是中央委员,我犯了错误,影响就比较大。

  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呢?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他要我学点哲学。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还是对我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他以张国焘(注「张国焘(一八九七……一九七九),江西萍乡人。一九二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一九三一年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职。一九三五年六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另立中央。一九三六年六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随后与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十二月到达陕北。一九三七年九月起,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一九三八年四月,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汉,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随即被开除出党。一九七九年死于加拿大。……第88、139、196、295、342页。」)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第三次毛主席同我谈这个问题,他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

  后来,我把毛主席从井冈山到延安写的著作都找来看,研究他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再次考虑,错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得出一条结论,是由于主观对客观事物认识上有偏差。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认识支配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