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代的外来文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玉、锦绣等珍贵物品堆放在大殿前付之一炬,以使天下人都知道他对这种奢糜之物的鄙视。但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后,当玄宗听到了广州堆积着大量的外国来的财宝的传闻时,在这种消息的诱惑下,玄宗皇帝开始对昂贵的进口货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不无嫉妒地派人监视外国贸易的情况12。在古老的自然经济统治下,丝绢是正式的价值尺度,它可以来与任何物品—从一头骆驼到一亩土地—进行交换13。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老的自然经济开始动摇,并最终在731年14被得到官方认可的货币经济取代了。货币经济地位确立的结果,促成了经济状况的空前繁荣,而像扬州和广州这样的商业中心就更其如此15。钱币是商业机器运转的油料,钱币得到认可,为正在兴起的商人阶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七世纪实行的税收制度这时已经到了非放弃不可的地步了:德宗建中元年(780),唐朝开始实行了一种新的“两税法”改革,这种新的制度规定,每年分两次用钱币来支付税收,以此取代了七世纪时以实物和人丁为主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这种变化也是正在发展中的货币经济的反映,而且税制的变革也大大鼓励了商人阶层的积极性16。新的金融界不仅代表了商人和中间商的全盛时代,而且也宣告了独立的自耕农的崩溃,唐朝创建初期授予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在八世纪时就已经丧失殆尽了。所以除了八世纪中叶的一段时间之外,八世纪是自由的自耕农转变为无土地者和境况凄惨的佃农的时代,也是反对富有的土地所有者和大庄园主的时代。而这一切都是战争、徭役、以及税收所导致的结果17。


第一章 大唐盛世历史概况(5)(图)

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 唐代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55。9、 横5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描绘的是唐代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往四川避难的情形。右下角,明皇骑马从山路飞奔下来,突然看见小桥,马惊而不前。先行的侍从正在一小块平地上疲惫地坐着,队伍声势浩大却狼狈不堪,艰难的蜀道的确难为了这群养尊处优的人。作者因为政治原因而着重加强了春天山岭间的诗意,层峦叠嶂中飘浮着片片白云,树木流水秀丽动人。人物虽然很小,却分毫必现,使人轻易分辨其身份。李昭道擅长青绿山水,官至太子中舍的他,传说直接参加了唐明皇的这次逃亡。  对于新的文人阶层来说,玄宗统治时期是一个胜利辉煌的时代,政治家张九龄卓尔不群的一生,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张九龄生长在酷热的南方,是南方的土著人,是武人和政治家的对头,也是南方人和商人的朋友。然而,文人的辉煌并不长久,同样也正是在玄宗统治时期,特权阶层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特权阶层的胜利是随着李林甫的专权而实现的,李林甫的专权则迎合了唐玄宗希望加强政府权力的愿望18。当专权者李林甫死后,受到他庇护的安禄山(“禄山”,Rokhshan,意思是“光明”)19在河北地区“纯”汉族血统的一些氏族的支持下,立即亲自出兵,发动了反对新贵族的战争。安禄山率领麾下能征惯战的将士,从东北地区进入了黄河流域,洗劫了唐朝的东、西两京20。安禄山的叛乱,使八世纪后半叶成了衰落和毁灭的时代,也导致了唐朝人口的大幅度减少21。八世纪也是唐朝边疆地区形势变动不居的时代:新建立的南诏国(即后来的云南省)的武士们横跨在通往缅甸、印度的道路上,不肯放弃们的独立地位。而在西北边疆地区,则在八世纪中叶兴起了回鹘政权—回鹘人既是唐朝傲慢的朋友,同时又是它的对手。在东北地区,正在兴起的契丹民族(在未来的两个世纪中,他们还不足以构成巨大的威胁)也在逐步侵蚀唐朝边镇的势力。吐蕃人一直骚扰着唐朝通往西方的通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高丽族大将军高仙芝将他们打败为止。但是在天宝十载(751)形势急转直下,高仙芝这位英雄在塔拉斯河畔目睹了自已的军队在阿拔斯朝军队的猛烈进攻之下,被打得分崩离析的境况。此后,伊斯兰势力控制了中亚,大食人也开始在唐朝各地出现了:大食军队曾经帮助唐朝政府镇压了安禄山的叛乱,而(相反地)在短短的数年之后,大食海盗却卷入了对广州的劫掠22。对于外来的宗教信仰而言,八世纪是一个容忍和默认的时代,各种教派的佛教徒、叙利亚籍的景教徒以及回鹘族的摩尼教徒都聚集在唐朝的城市里,他们得到了唐朝政府的保护,在各自的圣殿中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吟诵祈祷文。  北方地区在遭到唐玄宗的宠臣安禄山的蹂躏之后,经济和文化的恢复阶段一直持续到了九世纪的头二十年。按照我们的看法,唐朝九世纪的历史实际上是从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左右开始,到917年23,随着唐朝的灭亡而宣告结束的。九世纪是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纪。随着两税法颁布后的紧缩时期的到来,在九世纪的头三十年里,物价就开始逐渐上升。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与人为的灾难一起接踵而至,天灾人祸导致了昂贵的进口货物以及生活必需品的极端匮乏,同时也带来了遍及唐朝全国各地的大灾难24。九世纪历史上最有毁灭性的灾难是黄巢起义,在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唐朝境内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因为黄巢起义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其中特别不幸的事件是僖宗乾符六年(879)黄巢对广州外国商人的大屠杀。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严重地破坏了贸易活动,而且也破坏了来源于贸易的税收财源25。九世纪是唐朝在其原来的附庸国和保护国中的威望下降的时代,而且也是唐朝的新对手出现的时代,例如,南诏人当时成了古代中原王朝在越南的保护国的入侵者26,而黠戛斯人则成了强大而老于世故的回鹘人的征服者。回鹘的衰亡使他们的国教摩尼教在唐朝失去了保护,在武宗会昌五年(845)大规模迫害外来宗教的运动中,摩尼教也和佛教一样,遭到了劫难。这场迫害运动的目标是使僧侣们还俗,并将大批青铜神像改铸为钱币,而它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税收27。只有在产生了畏惧和排外的背景之下,这些经济的动机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28。九世纪也是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国家权力受到极大削弱的世纪。强大的地方军阀的统治中心变成了小朝廷,而李唐皇室及其大唐政权也最终在十世纪时从历史舞台上永远地消失了。


第一章 大唐盛世唐朝的外国人(1)(图)

波斯银币 萨珊王朝 约重4克 直径3。1—3。2厘米 1959年乌恰县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枚铸币埋藏于公元7世纪后半叶,发现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乌恰县山中石缝里,同时出土的银币有947枚,很多锈成一团。推测这些钱是过路的西域商人当时放在袋囊或包袱中,由于遇到危险而临时掩藏起来的。这批银币以波斯库思老二世和阿拉伯倭玛亚朝代的“库思老二世式样”银币为主,银币两面花纹用模子打压而成,正面主要是国王半身像,背面是波斯国教祆教的祭坛,此外周边有文字和压印的新月抱月等简单图案。有些“库思老二世式样”正面边缘空白处压印的是科发体阿拉伯文字“以阿拉的名义”。  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而有些则是由于迫不得已。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亚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的浓厚兴趣。在前来唐朝的使臣中,最显贵的人物是波斯王伊嗣俟三世的儿子,萨珊朝后裔卑路斯—七世纪时,萨珊波斯是唐朝的一个弱小的保护国29。在外国使臣中,有许多使臣的地位并不像卑路斯那样高,但是他们也如同卑路斯一样,为了各自所代表的兴盛的,或者是衰落的王朝的利益,到唐朝来乞求恩惠。来到唐朝的僧侣中不仅有大批佛教僧徒,而且有许多信奉各种不同宗教的波斯僧侣,例如祆教徒—太宗贞观五年(631)唐朝在长安为祆教徒重建了祆寺;景教徒—他们也为在贞观十二年(638)建立了一所教堂而感到荣幸;摩尼教徒—武后延载元年(694)他们将摩尼教怪诞奇异的教义30带到了唐朝宫廷31。唐朝境内人文荟萃,奇货云集,突厥王子仔细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