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最会炒股的人-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1983年及1984年每年吸收10亿美元资金之后,1985年麦哲伦又吸收了17亿美元。这时麦哲伦的净资产等于哥斯达黎加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吸引这些资金,林奇保持不断的进攻性,重估投资组合,找寻新的持股或增加已有持股。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是一个好例子。

  在1985年上半年,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是林奇典型的小比例持股之一。后来他调查这家公司的情况,发现它有了急速的改变,于是林奇把它的持有比例提高到2。1%。林奇仍然中意于汽车股票,即使福特和克莱斯勒的股价已经涨了2到3倍,但其收益继续增加且基本面仍然向好。但不久之后,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取代了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地位,成为麦哲伦的大功臣。

  1986年2月,麦哲伦资产突破50亿美元大关,林奇得增购福特、克莱斯勒以及沃尔沃股票,以维持现有持般比例。他也买进了大量新上市的股票,外国股票现占总资产20%,沃尔沃是始作俑者,并一直位居榜首。一笔2 000万的持股在1976年等于麦哲伦全部资产,而现在已经不足挂齿。为了运作这笔庞大的资金,林奇必须持有l亿股以上的股份。每天林奇按字母顺序检查,以决定卖掉哪些,再买进哪些。

  有一次,林奇去位于加尼福尼亚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度假,在山顶上一间可以俯瞰群山的电话亭给交易台打电话,询问当天的交易情况,两小时过去了,他才报完清单上从A到L的股票。

  林奇个人走访公司的数量从1980年的214家上升到1982年330家,1983年489家,1984年411家,1988年463家,1986年570家。照此趋势,林奇得每天走访两家公司,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

  麦哲伦基金1986年增值23。8%,1987年上半年增值39%。随着道·琼斯指数逼近历史最高点2 722点,牛市的形象充斥各专业杂志的封面,林奇却做出了一次战略性的转变——5年来这是头一次。林奇感觉经济复苏已经走得很远,分析人员对汽车业收益的乐观估计超出了林奇的研究结果。于是,林奇开始减少汽车股票的份额,而增加了金融业的股票——特别是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还有信用社的股票。

  麦哲伦在1987年5月成为资产达100亿美元的基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样的规模对于战胜市场来讲,是太过庞大了。10亿美元规模已经很大,然后20亿、40亿、60亿、80亿,直到100亿美元,林奇一直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其他大基金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不再接受新的份额持有人,但麦哲伦一直保持开放式,批评者认为这是富达公司的策略,以提高林奇的声誉和增加管理费收入。




展翅腾飞(5)




  到1987年,林奇很自豪麦哲伦这家资产规模等于瑞典国民生产总值,大基金能够战胜市场。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使林奇筋疲力尽,林奇越来越希望能多花点时间跟妻子在一起,而不是跟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那时林奇本可以退出,而不是三年之后,使林奇留下来的原因是1987年的股灾。

  也许我们不能说林奇有先见之明,知道股灾将要降临。市场过分高估,早已潜藏着暴跌的祸根——事后来看,这是多么明显。但他当时没有发现,林奇当时全部满仓,手边几乎没有现金,对市场周期的这种认识相当于对股东的背叛。

  幸运的是,8月份麦哲伦基金减少了信用社股票的持有比例,林奇意识到信用社在发放愚蠢的贷款;不幸的是林奇又把这些钱买了别的股票。

  1987年股灾之前,麦哲伦当年收益已达39%。

  林奇对此焦急万分,因为标准普尔指数已上涨了41%。林奇记得卡罗琳对林奇说:“你已经为股东挣得39%的收益,又何必为落后市场2个百分点而抱怨?”事实证明,她是对的,林奇不该抱怨,因为到了12月,麦哲伦基金损失了11%。

  林奇本人在市场下跌中的悲剧始于愚蠢的悖论。在林奇接管麦哲伦的头几个月中,市场下跌20%,而基金资金却升值7%。这次短暂的胜利使林奇确信,他对于普通选股人的不幸有某种程度的免疫力。

  这个神话在1987年9月11日到10月31日的股市大崩盘中被粉碎,那次大跌是美元疲软、高通胀、国会关于减税的辩论,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紧缩银根的结果。短期国库券的利息甚至高于长期国库券,这是极少见的情况。股票市场下跌不少,麦哲伦的损失更加惨重。

  1987年结束时,林奇很高兴麦哲伦仍有1%的收益,使得麦哲伦连续10年超过共同基金的平均水平,并且麦哲伦在反弹时再次超过市场水平。1987年的股灾暂时解决了麦哲伦基金资金规模的难题。8月份麦哲伦基金的总资产110亿美元,到10月份变成了72亿美元,一周的损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国民生产总值。灾难降临时林奇正在爱尔兰打高尔夫球。林奇被迫卖掉大量股票变现,以应付被吓坏了的股东的赎回。麦哲伦在10月份共售出6。89亿份额,而有10亿份额被赎回;卖与买的比例达到2:1,出现5年来相反的趋势。

  但大多数麦哲伦的投资人没有抛售手中份额,他们把股灾只当作股灾看待,没有人认为这是文明末日的开端。

  但是对于某些从事保证金交易的投资人来讲,这的确是文明的末日。

  他们从经纪人那里贷款买股,这些投资者看到自己的资产被一笔勾销。经纪公司为偿还贷款而往往以最低价抛售他们的股票,这是林奇第一次实际体会到保证金交易的风险。

  林奇的交易员在星期天工作,为应付黑色星期一做准备,富达公司整个周末都在计划下一步的方案。

  林奇在前往爱尔兰之前被迫把现金比例提到相当高的水平(基金以往历史中单日最高赎回额的20倍),仍然捉襟见肘。赎回指令洪水般涌来,林奇被迫在周一、周二又卖掉一部分股票。这样,在最应该买进的时候,他却被迫卖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基金的股东(份额持有人)对基金的成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他们保持稳定,拒绝恐慌,那么基金经理就不会被迫以极其不幸的价格卖股变现,应付赎回。

  市场回稳后,福特股票是麦哲伦基金最大比例的持股,其次是美国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和默克公司,再次是克莱斯勒和数字设备公司股票。

  在随即而来的反弹中,表现最好的是周期型企业的股票,克莱斯勒从20美元涨到29美元,福特从38。25美元涨到56。875美元。但盯住这些周期型股票的投资人不久就失望了,三年之后,在1990年,克莱斯勒的股价是10美元,福特为10美元,不到它们1987年股价的一半。

  1987年股灾之后,真正的赢家是增长型股票,而不是周期性股票。幸运的是,林奇能够及时把资金从汽车股票转移到运转良好、收支平衡的公司中,如莫里斯、柯达、默克等。




展翅腾飞(6)




  在廉价股范围内,林奇也开始发掘不合时宜的金融服务股票,包括几家基金公司,这些基金不断被市场打败,华尔街担心会形成投资者撤离资金的浪潮。

  麦哲伦基金1988年收益率为22。4%,1989年为34。6%,1990年林奇退休时再次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在林奇13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了超过基金平均水平的记录。在林奇离开的时候,麦哲伦资产达到140亿美元,其中14亿为现金——他从1987年股灾中得到的教训,是绝不能让手中没有现金。




急流勇退




  1990年5月31日,是林奇执掌麦哲伦基金13年纪念日。他宣布离开麦哲伦基金。

  正如他所言,在他接手麦哲伦基金的时候,他的心中充满了渴望,充满了对股票的渴望。在位13年间,他总共为麦哲伦基金买过15 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只股票还买过多次,因此,他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

  林奇的离职,绝非一时之心血来潮。早在1987年道·琼斯指数冲破2 000点的时候,他自己已经“突破”43岁了,此时已经萌生退意。他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股票之上。13年间,他只陪妻子度过两次假,都是在访问公司的间歇期间,他要记得2 000只股票的代码,但是却将家人的姓名搞混,忘记了孩子的生日。他说自己在工作中陷得太深了。

  1990年,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孩子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