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董仲舒再删删改改,净拣汉家天子爱听得卖,结果就卖了个好价钱,只是把
圣人理论给改了个面目全非”。

    “什么”,这回该武安国吃惊了,没想到数百年前的刘伯温把问题看得比很
多现代人都透彻。‘一种理论思想,必然会代表一定的阶层利益,这个阶层发展
壮大了,这个理论才能得以推广施行’,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刘伯温真是个奇人,
可惜,奇人不见得能被朝廷所容。

    刘凌见武安国对自己能理解他的话感到吃惊,心中暗自有些得意,“父亲还
说过这样的故事,有人去岭南和苗人做生意,见山上多荆棘,就好心卖给苗人靴
子,结果被苗人给当骗子给打了一顿,因为苗人从来不穿鞋,他好心没好报”。

    “对,就是这个道理”。武安国不由得有些佩服起自己未曾见过面的长辈来,
也暗暗感谢上苍,刘伯温的思维熏陶下长大的刘凌,显然比其他人更容易理解自
己的所作所为。这种两心相知的感觉,让他心情格外舒畅。

    “所以,安国”,刘凌望着武安国,认真而清晰得说,不再有小女儿的娇羞
:“你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你是好心,但必需等待你的好心能被人认同。别做
那个卖鞋的好吗,你不但有自己的目标,你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我”。

    一股暖流从武安国心底升起,这份久违的温暖直达眼角。握住刘凌的手,武
安国不知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半晌,用力的点点头,“嗯,我知道,我
会分外小心,因为今天我已经握住了你的手”。

    ‘执子之手,与子同老’,刘凌轻挽着武安国,安东城就在眼前,但此一刻,
真希望是地久天长。

    第二卷大风第三章乱(中)

    “的、的、的”清脆的马蹄声打碎了宁静。城门处,一个虎背狼腰的骑士策
马飞奔而来,不是张正心又是哪个。马打盘旋,张正心在上面报了报拳,低声说
到:“师父,太子请你速到中军议事,事态紧急,我先回去复命”。语罢,纵马
而去。

    相视而笑,彼此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武安国飞身上马,也不和刘凌作别,
奔雷四蹄一张,如一道黑电般消失在城门口。

    “什么紧急之事,居然不擂鼓聚将,反是派人传令”,刘凌压下心头疑问,
翻身自己的白马,缓步入城。虽然身为郡主,但在军中仅仅是个医护营的武术教
官,点将议事的时候没有资格出席,为此她虽然找太子说了几次,可是这个太子
比他弟弟要死板得多,死活不肯松口。看来还得想想别的办法,刘凌不服气地想。

    来到中军,早有近卫军士兵迎上,帮武安国把马带到马厩调养,一个亲兵做
了个请的手势,一言不发,引领武安国走向后堂。武安国带着满头雾水四下环顾,
院子中平日来来往往的军官忙碌的身影一个不见,作为中军的整个太子行辕鸦雀
无声,只有一队队震北军近卫营武士往来巡视。

    走进后堂,太子和燕王早在里边等候多时。汤和一身便装,显然也是仓卒而
来,摇着花白的脑袋,不住叹气。曹振面色凝重,常茂气急败坏,徐增寿剑眉倒
立,恨不得把眼前之人撕碎。中间地上,蜷缩着一个文官,在众人怒视下瑟瑟发
抖,口中不断喊冤。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正张着一双骨碌碌乱
转的大眼睛,冲武安国上下打量。

    “见过太子、燕王、蜀王”,武安国抱拳施礼,那个小家伙他认识,是朱元
璋的第十一子蜀王朱椿,去年在京城时,被这小家伙连续几天缠着讲他打败蒙古
铁骑的英雄事迹,让他天天头大如头。再细看地上那个也很面熟,正是去年大殿
之外被常茂当众戏弄的御使大夫陈宁。

    太子朱标见核心将领都已到齐,长叹一声,说出事情原委。就在武安国等人
出城观景的上午,御使大夫陈宁和蜀王朱椿前来宣读圣旨,对水师和震北军大加
赞赏,众将各赏银两、加岁禄若干。太子接了圣旨,派人送陈宁下去休息,自道
父亲想让蜀王前来增长见识,拉朱椿到后堂叙兄弟之谊。谁料在没人处,朱椿却
口称传父皇密旨,从衣带中撕出诏书一份,上面写着丞相胡维庸勾结大臣谋反,
着震北军火速回师平叛。太子见诏,一面派人拿下陈宁,一面招集核心将领来商
议此事。

    没等太子说完,轰的一声,武安国脑海一片空白。自己从去年入京,小心谋
划,献如画江山,谈收复辽东,为的就是为了转移朝廷的目标,把精力放到外部
而不是内斗上,谁知如此努力,不过换来的是内斗的时间稍稍延后,历史上该来
的灾难终久难免。胡维庸案,前后十余年,无数公侯被牵扯进去死于非命。牵连
的文武百官及其家眷共七万多人,最后连维持国家运转的大臣都凑不齐,以至要
临时征召。而被征召之人居然要买好棺材,和家人话别后才去上任。如此之国,
有何可爱。二百年后的亡国,此时已经埋下了种子。(历史上胡维庸案发生在洪
武十三年初,本书中因为武安国的出现,此案拖后了半年多)

    “殿下,小臣冤枉,小臣虽和姓胡的那斯交好,但其谋反一事,小臣一概不
知”,陈宁见大家一时沉默,找了个机会,大声喊冤。大明律法,参与谋反者族
诛,虽然和武将不睦,现在他也顾不得是否丢脸,眼睛看向众人,目光中尽是乞
求之色。

    “去你奶奶的”,常茂飞起一脚把陈宁踢了个滚地葫芦。“早不反,晚不反,
你他妈的真会挑时候”,边骂,边冲上前,作势再打,旁边曹振赶紧将其拉开。
众人刚回到城内,正打算更衣去见太子,献武安国水路灭高丽之策,闻太子将令,
仓卒而来,没料到竟是这事,全部惊呆。眼见胜利就在眼前,却不得不回师京城,
心中无不气愤。

    “八年之功,毁于一旦,八年之功……”徐增寿不住叹气,其父当年北伐,
高丽人背信弃义,在后面截了粮草,徐达一生未曾经如此大败,回京之后,病了
半年之久。徐增寿从那时起就发誓要为父报仇,有生之年一定要看到高丽败亡,
如今好不容易打到鸭绿江畔,却奉命停止脚步,其心中焦躁可想而知。

    那边汤和面色越发凝重,这一回,不知要杀多少人,自己戎马一生,难道最
后屠刀还要向当年的同伴砍下?

    朱标听到徐增寿的叹息,心中也是难过。但父亲有事,自己不能不救。命人
给众将搬来几把椅子,安排大家围着后堂中间的桌子坐了,在桌子上铺下地图,
和众人商议如何守辽,如何回师。

    “殿下不必担心,老臣愿意留下守辽东,高丽人没有战船,只要给老臣留下
一万人马,再加几艘战船,老臣虽不才,定能让高丽人无法跨入辽东一步”。汤
和见太子伤神,第一个开口说道。辽东一战,高丽在辽东苦心训练多年的骑兵几
乎都被震北军灭了,高丽本土多山,不产良马,所以这次李成桂带的几乎全是步
卒。在没有火器的情况下,步卒集中起来,刚好给火炮当靶子,分散开,又没有
什么冲击力,所以留下一万士卒,守土有余。

    武安国看了一眼汤和,心知老将军不愿回京去自相残杀,欲借守土的理由留
下。不由得想起徐达当年出塞前所说的话。当时徐达虽不同意皇帝的意见,还是
领兵出征,为的是给大明保留一份实力。两人相较,境界高下立判。转念一想,
这个时代武将于皇帝本身就是依附关系,此时纵使徐达也没有制止朱元璋乱杀的
能力,兵谏,更不用提。

    正在胡思乱想间,听见太子微微叹息着说:“老将军守辽,我自然放心,只
是父皇派蜀王来此,本意就是要瞒过奸党,如今我们千里回师,纵使日夜不停的
赶路,带上全部的马匹沿途更换,也要二十多日才能到京城。奸党知道我们回来
肯定会提前动作,怕到时候京城有变”。

    武安国听到朱标的担忧,想到朱元璋为了瞒过胡维庸,居然派一个小孩子来
调兵,不可谓心思不细。既然心思细密,就应该想到震北军千里回师会走漏消息。
“莫非他还有别的手段,应该如此,以老朱的为人,绝不会拿自己的命冒险。况
且胡维庸案本身在历史上就有一半是冤案的可能,到底是否谋反,后世都弄不清
楚,不如赌一赌”。想到这,武安国站起来说道:“殿下先别着急,不妨让我问
陈大人几个问题,再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