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子交给了太子主持审理。这太子是有名的宽厚人,现在已经有被证实无辜的官
员从监狱里放了回来,一家人死里逃生,悲喜交集,这谢恩的头还是要磕的,虽
然本身就是被冤枉。

    朱元璋这几天心情出奇的好,高丽那边,虽然李成桂立誓,宁可赔上高丽王
的性命也要驱逐明寇,但大明军队已经陆续开到了岛上,由不得李成桂为首的勤
王人马不服,和议么,就交给常茂和曹振他们去处理吧,这两人一个粗中有细,
一个心思慎密,红脸白脸唱和,出不了什么大错。再者说弹丸之地,自己犯不上
花太多心思,反正开始也没想把高丽给彻底灭了,曹振奏折上说得好,留着高丽
王国,还能给大明收收税,把把大门,无论将来高丽国谁当王,终归要年年纳供。
要是灭了高丽国,不但税收不上来,高丽百姓天天造反,还得派兵守着。

    朕的武功现在可和唐太宗了有一比了吧,他们父子两人花了二十多年才把高
丽平了,朕不过两年的时间。想到这些,朱元璋有些志得意满。如画江山,如画
江山,终究有一日朕要把你完全握在手里,踏在脚下。

    趁着父亲高兴,太子朱棣递上了麾下一些文武的奏章,这些人都是去年请命
随军的朝中大臣子侄。因为出征在外,他们自身并没有受到家族牵连。听说父辈
们的事后,一同上表陈情,愿意用自己的微末功劳换家人一条活命。朱元璋看罢,
未置可否。朱棣也就尽量给无辜被牵连进来的大臣洗清冤枉,连同和胡维庸平日
走得近的人也没有急着定罪。

    祈求远征高丽的水师快快获胜吧,有太子这样仁厚的人主持,让官员的家属
们多少燃起了些求生的希望。真的平了高丽,皇上照例应该大赦天下的。那个能
打仗的武侯爷,不去讨伐高丽,偏偏把刀尖对着国内,真不是东西。

    被很多人暗中诋毁的武安国可没空听这些流言,他的精力全集中在自己的婚
礼筹备上。自从订下了婚事,刘凌就有意的避开了武安国,毕竟女儿家,不能因
终日面对自己的未婚夫给人留下话柄。连日来,她或在徐达家里,或被马皇后招
进宫中,二人见面反而比没有婚约时少。武安国道她怕羞,也不去闹她,这个时
代有这个时代的风俗,没有必要连这么几天都等不得。谁也没有发现,在面对武
安国兴高采烈的背影时,刘凌的眼中,有一抹越来越浓的哀愁。

    军中事务,武安国都交给周衡、林火风来处理,自己一心放在如何修饰新赐
的宅邸上。刘凌虽然不挑剔,但也是锦衣玉食长大,和自己在一起不能让她吃了
苦。在京城的北平各商家分号听说武侯家有喜事,一边快速把消息传回北平,一
边急巴巴地把各种装饰物品、家具、衣物送上门来。、害得武安国整天觉得自己
像个贪官似的,派人挨家去送还礼品,告诉大家需要时会上门购买,临了还得危
胁一句,“天子脚下,不要坏了武大人的名声”,才把这些商家的送礼风潮止住。
但杨家、张五家和几个平素交好的,还是传信说一定要专程赶来道贺。

    准备结婚倒不费他太多力气,有圣旨在那摆着,李善长自然要从宽花钱,反
正这两年国库也日渐充盈,不需要省钱。况且武安国家中的诸多新鲜玩意也让老
太师长见识,水炉子,自来水这些东西京城富贵之家基本已经普及,但北平诸多
新鲜玩意有些还没传过来,比如这张给新娘子预备的梳妆台,是北平杨家特地用
快船送来的,上面那块镜子居然不是铜的,但明显比铜镜清晰,照出的人影也因
没有铜色而显得白净。听送货的伙计说这是今年夏天才风靡北平的,开始是将熔
化的锡水倒在玻璃上,用一根细细的滚筒将锡水碾成均匀的薄薄的一层,但是效
果不好,容易掉。现在已经不是用锡了,里面加了特别的料,除了发明者和杨家
的工厂,谁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个梳妆台据说贵得惊人,上面的镜子卖给往
来商人时的价钱是一万两,还供不应求,订货的人把各个客栈都住满了,排队等
货。我的天,饶是见多识广,李善长听到这个价钱也要吸口凉气,早听说北平富
甲天下,看来此言不虚也,每年光卖这镜子,就多少钱那。不过他更感兴趣的是
北平送来的酒,那看着红红的葡萄酒入口有些甜味,让人喝了还想喝,特别是放
到水晶琉璃杯里边,中秋对着月色,也该和家人好好坐坐,品品这葡萄美酒了。
(酒徒注:正史,早期玻璃镜子,16世纪威尼斯的卡达尔兄弟发明,玻璃背面放
上锡箔,然后再把水银倒在锡箔上。这样,水银能够慢慢地溶解锡,形成一层薄
薄的锡和水银合金,制成的玻璃镜子反光能力强,而且涂料不容易脱落。1600年,
法兰西王后美迪奇结婚时,最贵重的礼物是威尼斯国王送的一面书本大小的镜子,
价值高达15万金法郎。)

    于借机蹭酒的李善长不同,沐英这些天没事也向武安国家里跑,每天和他讨
教如何使用新式武器,如何训练士兵。经过这段时间比较,沐英发现自己训练出
的士兵虽然勇猛,但和震北军比起来,就是差着那么一点儿气势,一点儿自信,
一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

    武安国倒不藏私,带着一点内疚,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和一年多的心得完全介
绍给了沐英,本来历史上火铳三排连放打法就是沐英的原创,在武安国心里,这
回算连本带利物归原主。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给士兵以尊重,如果人人都以从军为耻,自然不会有
士气。就像当年宋朝需要给士兵脸上刺字来预防逃兵,空有百万军队,每战必丧
城失地。尊重你的部下,多站在他的角度上想想,自然能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法。”

    “其次要赏罚分明,不得偏私。没有人愿意做胆小鬼,但如果有功不赏,有
过不罚,自然没有人去奋勇杀敌”。

    “置于死地而后生,那是赌徒的做法,万不得以时偶尔用一次可以,不可作
为正道,我认为一个好的将军必须在战斗前为士兵考虑好退路,多考虑如何让自
己的士兵活着回来,而不是等着给他们收尸。人,毕竟不是册子上的数据,随便
就可以抹掉。火器与刀矛武装起来的士兵最大区别在于训练,给士兵一把火铳而
不训练他,无异于让他上前送死。”

    “注意你的后勤,没有后勤的军队战斗力不会持续七天以上。不要过分使用
你的力量,再强大的军队也有疲惫的时候,这点沐兄比我经验更多,敌人往往会
拣你最衰弱时向你发动攻击……。”

    沐英静静地听着,眼中的目光渐渐接近于崇拜。以前在他们这些宿将眼中,
多多少少地认为震北军不过是凭着火器精良,炮弹充足。现在看来,这些推断都
是错的。眼前这位武将军可能不擅长临敌机变,不善长局部战术的纠缠,但在战
略上绝对不是庸手。能得到士兵拥戴,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将军,绝对是个帅才。
可惜……。

    “谨受教,某纵横沙场十余载,大小百余战,素不服人,今日得闻武兄高见,
才知天外有天”,沐英整顿衣服,恭恭敬敬的给武安国施了个礼。

    这反倒让武安国有些不安了,赶紧还礼道:“沐兄何出此言,我不过是凑巧
打了两仗,有些心得。沐兄不要笑我班门弄斧就是,岂敢受沐兄之礼,这仗如果
让给沐兄打,估计会更精彩些”。

    不是武安国拍马屁,沐英在军旅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就是如何谋划,如何
指挥,受到的军事教育比他这半路出家之人不知多出多少倍。武安国认为自己仅
仅比这时代的人多出的是数百年的见识,如果指挥同样的军队,恐怕自己连最不
爱动脑子的常茂都打不过。

    “武兄不必过谦,以武兄大才,留在京城,恐怕太委屈了,冯唐易老,李广
难封,……”。沐英借着口茶,把后边的话咽回肚子里。

    “我本来是个草民,做这么大的官,早知足了。沐兄将来的空间广阔,到时
我还要为沐兄喝彩呢”。武安国以为沐英是为朱元璋目前把自己留在京城里而鸣
不平。“再说,辽东短时间内已经不会有战事,我倒想好好歇歇”。

    看着这个老实人,沐英不忍再兜圈子,放下茶杯,苦笑了一下说:“难道还
没人提醒武兄么”?

    “什么事,侯爷不妨直说”?武安国觉得好生奇怪,这几天徐达也好,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