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将自己面前的奏折挑拣主要的转给朱元璋,并在奏折中夹上纸条,写清楚自己
的建议。入夏以来,夜宿朝房已经是家常便饭。在别人眼中,李太师圣眷更隆,
但李善长能觉察出自己的身体日见沉重。

    一连串的长咳令人揪心。

    朱元璋抬起头,示意太监过去给李善长捶背,关心地叮嘱,“善长,不行就
歇一会,朕传别人来替你”。

    “谢,谢陛下圣恩,臣还能盯得住”,李善长一边咳嗽一边回答,腿下半坐
的凳子已经被汗湿透,轻轻一动就能挤出水来。

    好心的王公公端过一腕参汤,示意小太监给李太师喂食。李善长哪里敢喝,
挣扎着站起,推开小太监递到嘴边的磁碗。

    “喝吧,是朕吩咐他们给太师准备的,善长啊,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朕没找
到合适的大学士之前,你可不能躺下”。朱元璋摆摆手,示意李善长坐下享用参
汤。

    “微臣不敢”,李善长轻轻的抿了一口,把参汤放到了桌子角上,感激的说
道:“为皇上分忧,是微臣分内之事,多少人梦寐以求,天天烧香都求不来这份
荣耀,微臣岂担得起辛苦二字”。

    朱元璋笑了笑,把面前的奏折向旁边一推,示意太监给自己倒一碗参汤过来,
大口灌了下去,清清嗓子说道:“歇会,歇会,咱君臣说两句闲话,太师辛苦,
众所周知,开国辅政之臣中,朕最倚仗的还是你”。

    李善长依言放下毛笔,也端起面前的参汤品了品,感动地回答:“臣本一介
布衣,蒙陛下恩宠,因名主而扬名,位极人臣,岂敢不鞠躬尽瘁。日后汗青之上,
提及陛下丰功伟业,必然有微臣之名列于其下,人生如此,心愿已足,臣死亦无
撼也……”。

    王公公听见李善长的表白,觉得不符合其平时小心谨慎的姿态,微微一愣。
借灯光偷眼观看,只见老太师须发尽白,隐隐透出些仙风道骨的清瘦。刚刚咳过
而憋红的脸上青筋虬结,淡淡的蒙着层灰色。心里没来由的一酸,眼泪差点儿掉
了出来,上前两步,轻轻的抓起羽扇,慢慢的在李善长身后扇动。

    “有劳公公了”,李善长被习习凉风吹得通体舒泰,回头抱拳相谢。

    “不妨,善长你尽管放开些”。朱元璋豪爽的说道。“太师不过柒拾岁的年
龄,休要说些丧气话,什么此生不此生的,咱们君臣总得有始有终吧,你撒手不
管了,我找谁去”?

    李善长谈谈展了个笑脸,伸伸胳膊说道,“陛下身边人才济济,我这把烂骨
头说实话是厚脸皮懒着圣恩不肯给别人让地方。老成持重些的,吴沉、王本两人
才能强臣百倍,陛下如果喜欢年少力强,头脑清晰的,北平布政郭璞、工部侍郎
周无忧,户部尚书费震都是栋梁之材。况且陛下还有太子、燕王、武驸马这些自
家人在身边没用到”。

    “王本?太师别和朕说笑,朕是问你正事。王本除了那两笔字外,其余地方
不坏朕的事就不错。今天白天那个周无忧倒是有胆有识,做事也沉稳,可惜人望
不足。费震又太小家子气,郭璞名声不错,谁知站到朝堂上是否能立得住。太子
海事还忙不过来,姓武那个愣头青,那副脾气要不给朕好好改改,早晚朕要打他
一顿板子。今天听说他还当面顶撞了太师,善长,不知可有此事”!

    “也不算顶撞,驸马只是说,为政者要对百姓负责而已”。李善长笑笑把话
题叉开,又引发一串长咳。“为政者无私德,但为政者要讲良心,为政者要负责
任”。武安国白天的话又在他耳边回响。咳嗽够了,李善长喘息着说:“万岁,
武驸马脾气虽然执拗了些,但确实是个心怀百姓的好官,满朝当中,比他替陛下
考虑多的官员也不多”。

    “这倒不假,这小子民间出身,读书虽然少,但比起一些满嘴文章的家伙强
多了。为政者要负责任,这话也有道理。朕前两天看书,北平有个叫伯文渊的,
写了篇文章叫官府之责,也说了这个道理。说什么”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都是官府的责任,官员不但要对皇帝负
责,还要对治下百姓生活是否富足负责,说得真是有见地。满朝文武,明白这个
道理的真还不多,这几年,人材都出在北平了”。朱元璋听李善长转述武安国的
话,提到为政者的责任,赞叹了几句。

    “陛下圣明”,李善长听朱元璋提起大儒伯文渊的著作,不知是祸是福,小
心翼翼的歌功颂德。自从武安国对他说出目前政治的弊端是太依赖于明君与清官,
他就一直处心积虑希望修补这个缺陷。大明的制度出自他手,他希望在有生之年
自己设计的东西尽可能的趋近完美。而以前读过的书不能提示他如何去做,所以
李善长对于观点新颖的著述非常关注。伯文渊公开发表的任何著作他都未曾放过。
有些观点他非常认同,有些观点他虽然不认同,但是非常担心这些观点会给作者
带来大祸,总是小心的回护一二。孔子诛少正卯的先例在那摆着,古今儒者都不
在乎从把对手从肉体上消灭,尽管对手也是圣人门下。

    “圣明不圣明朕不知道,朕和你都比有些大臣当百姓的日子多些,知道的撒
是当百姓的苦楚。前些日子王本建议朕把伯文渊抓了,治他歪曲圣人言语,不敬
朝廷之罪,他奶奶的当朕糊涂么?朕当即问他,有个姓孟的小子说”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比伯文渊大逆不道多了,朕是否先把他诛了九族”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姓孟的小子,不知是谁,先是微微一愣,猛然间醒悟过来
朱元璋是拿亚圣孟子奚落王本,笑得不住咳嗽。边笑边说道:“是啊,依臣所见,
有个姓李的更应该抄家灭族,他居然说”百姓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不是公然唆使百姓造反吗?陛下赶快派人把他抓了,迟了这人就逃了”!

    满屋子的太监都被逗笑了,不敢大声,背对着墙壁拼命捂住嘴巴。朱元璋笑
了半晌,喘息着说道:“他奶奶的,老子今天还说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让他
们好好想想到底是谁养活了谁,莫不成老子自己要造自己的反不成。武小子曾对
朕说胸怀坦荡的人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凭这一点就比王本他们强!”。

    “那陛下为何不把伯文渊招到身边来,听听他对朝政的见解”。放贤才在民
间,一向不是朱元璋的习惯。把伯文渊招到京城来,听听他对朝政的建议,对自
己修正制度也有所帮助,李善长的建议考虑可谓长远。

    朱元璋长叹一声,说道:“朕又何尝不想,但是大贤可能在民间才能成就其
贤,到了朝廷,很快就和众人一样了。朕这些年发现,一个人再有贤名,做官没
几年,就把自己所说过的话全忘了,昧了良心贪起来花样更多,并且借口总能理
直气壮。还不如那些科举上来的后生小子,好歹变坏得慢些。为政者要对百姓负
责,说得容易,真正肯为百姓负责的,朕到现在也没找到几个”。

    李善长苦笑了一下,朱元璋说得有道理,以前起事抗元,很大程度是因为对
官府欺压百姓不满。但大明朝欺压百姓的狗官杀了一批又一批,贪官们总是前仆
后继如飞蛾仆火。今天趁着朱元璋高兴,不如把要紧的事先和他说了。想到此,
李善长又建议道:“武驸马倒是个肯负责的人,目前应该派他出去收拾北方的乱
局,新政出自他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其中的关键。况且如陛下所评,武侯心怀
百姓,不至于坏了陛下的事”。

    屋子里的呼吸声一下子止住了,所有人竖起了耳朵听朱元璋的下文。王公公
偷眼看看刚才笑得面红耳赤的李善长,心中着实纳闷这个谨慎的太师今天怎么突
然胆子越发大了起来。

    “朕正有此意,这小子赚钱还有一手,脑子也够用,刚好替朕检查一下为什
么小小天灾折腾得这么厉害。北平的事情也确实需要个人去料理,只是他为政经
验太少,朕怕他把事情弄急了,反倒不好收拾”。沉吟了一下,朱元璋回答道。
派武安国去给震北军解决后顾之忧,对付北平的股灾和军火库被烧问题,捎带着
在路上检查一下各地救灾情况,的确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但是这小子一旦出了京
城,可谓是虎入深山,再招回来就不容易了。为此,他已经犹豫了很久,白天不
肯治武安国考虑事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