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欺凌高丽。

    《高丽史》卷四四载,恭愍王二十三年(洪武七年即1374年)“秋七月乙亥,
韩邦彦至济州,……只送马三百匹。……八月乙酉,崔莹领诸军至耽罗,奋击,
大破之,遂斩贼魁三人,传首于京。耽罗平。……九月甲子,林密、蔡斌等还京
师,遣密直副使金义领马三百匹送定辽卫,又遣同知密直司事张子温谢通朝贡道
路。……十一月,……大明使林密、蔡斌还至开州站,护送官金义杀斌及其子,
执密,遂奔北元。” '45' 表面上看,高丽受命后索马于耽罗,不得后兴师占领
耽罗,送马至定辽都卫。似乎恭愍王决定答应明朝的无理条件,而国内亲元势力
于九月发动政变,至使刚要恢复的明高丽关系再度恶化。实际上高丽早已有意进
兵耽罗,早在洪武五年(1372年)四月即要求明同意其讨耽罗。'46'《高丽史》
载朱元璋回答:“其速发兵以讨。” '47' 《明实录》载,朱元璋严禁出兵:
“耽罗虽有胡人部落,已听命于高丽,又别无相诱之国,何疑忌之深也?——岂
非因小隙而构大祸者乎?” '48' 两者正相反。明代人记朱元璋的回复,或为
“逃寇以朕命命之,传檄可致,勿用兵。” '49' 或为“逃寇可传檄定,其罢兵。”
'50'或全同《实录》。'51'从高丽在洪武五、六年并未有所行动看,《高丽史》
所载虽貌似原始生动,实不可信。至于其一举吞并耽罗,则正是利用明朝来索马
遭拒这个机会使朱元璋的禁令失效,并非为明讨马而发。高丽本已得到三百匹马,
平耽罗后仍仅送三百匹给明,显然不把两千匹的要求放在眼里。明本严禁高丽陆
路入贡,今差人索马,数目巨大,由后来林、蔡等行至开州站可知明定答应其由
陆路入境。'52'高丽借机“谢通朝贡道路”,则这三百匹马不过是高丽打开定辽
城大门的筹码而已。蔡斌遇害虽在恭愍王被弑后,但杀他之人就是恭愍王指派的
护送官金义。则若恭愍王不死,尽睹高丽送马内幕的林、蔡等能否到达辽阳,也
实有疑问。要之,从高丽对索马的应付态度看,恭愍王在位最后几个月间仍奉行
对明的防范、搪塞政策,九月的政变是加剧而非导致了明高丽关系的恶化。

    总而言之,高丽以元之忠实藩国遽降明朝,其国内亲元势力尚强,南北临敌,
不得不在事明同时先交残元,后结纳哈出以自固。明军登陆辽东后,高丽感到明
军侵入己方势力范围,对其本土构成威胁,乃积极赴辽东观察明军形势并加强了
与纳哈出的合作。明军洪武五年初在辽东开始北攻,高丽乃对明使团严加防范,
两国关系首次出现裂痕。明军占领辽阳在辽东占据优势后,高丽乃暗助纳哈出摧
毁了明军的战略基地。洪武五年明军大败于漠北,高丽乃对元称藩。其后高丽坚
持不与明正面冲突,主动求好但绝不助明的政策,直至恭愍王被弑。明与高丽建
立宗藩关系后一直与其正常往来,对于高丽的不友好举动并无激烈反应。直到牛
家庄之战重创明军,明乃拒绝与高丽陆上来往,并单方面减少高丽入贡次数与贡
品数量,但因大败之余而不肯完全翻脸。高丽重结北元后明拒绝其正常入贡,待
国力渐渐恢复,对高丽采取了不冷静的凌逼态度,间接导致了高丽政变后两国关
系的破裂。看来,明蒙间战争形势演变,尤其是明与纳哈出在辽东的攻守进退,
直接影响着明、高丽间外交。明军洪武五年的失败和恢复,与在辽东的推进和挫
折,导致了两国关系的一步步恶化。

  

    '1' 《明太祖实录》卷三七洪武元年十二月壬辰条,《高丽史》卷四一《恭
愍王世家》十七年十一月丁未条。按:高丽洪武三年始行《大明历》,此仅略言。

    '2' 《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八年五月甲辰条。

    '3' 《高丽史》卷四二《恭愍王世家》十九年七月乙未条。

    '4' 《明史》卷三百二十《朝鲜传》。

    '5' 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一《赠高丽张尚书还国序》,《四部备要》本。

    '6' 《明太祖实录》卷八五洪武六年十月辛巳条。

    '7' 苎布系高丽土产,见《大明一统志》卷八九《朝鲜· ;土产》。后
朝鲜以苎布贡明为常制,见万历《明会典》卷一零五《主客清吏司· ;朝贡
一· ;东南夷上· ;朝鲜国》。此处献苎布于北元,当为承认宗藩关系
之意。

    '8' 《明太祖实录》卷八一洪武六年四月癸巳条。

    '9' 《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一》。

    '10'《高丽史》卷三八《恭愍王世家》三年六月辛亥朔条,十一月丁亥条。

    '11'权衡《庚申外史》卷下,《学海类编》本;《高丽史》卷四零《恭愍王
世家》十一年正月甲子条,四月丙子朔条,八月庚戌条。

    '12'例见《高丽史》卷三九《恭愍王世家》七年五月庚子条,七月甲辰条;
卷四零十二年四月壬子条等。张、方与高丽通使皆十次以上。

    '13'《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七年八月乙未条。

    '14'刘佶《北巡私记》,《云窗丛刻》本。

    '15'《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记洪武五年十二
年二十日语。

    '16'《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十月乙酉条谢恩表。

    '17'《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九月壬戌条亲谕。同条载使
臣张子温七月二十五日到京,随即有亲谕及手诏,应即七月底八月初事。

    '18'朱国祯《皇明史概· ;大事记》卷十一《朝鲜》,江苏广陵古籍刻
印社,1991年第一版。

    '19'张子温四月自高丽出发,(见《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
年四月壬寅条)七月底到京师,而明使臣五月方到高丽,八月初朱元璋会见张子
温时,明使臣应尚未归国,所言“疑惑”应非使臣受辱之事。

    '20'徐达败报至京在五月,李文忠在六月,见《明太祖实录》卷七三洪武五
年五月壬子,卷七四六月甲辰条。

    '21'《明太祖实录》卷六一洪武四年二月壬午条、卷六七洪武四年七月辛亥
朔条。

    '22'关于明军北渡后作战情况,据拙文《明初定辽都卫与辽东卫新探》,待
刊。

    '23'《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九、一九四二三引《经世大典》。《元史》卷
六三《地理志六》则作“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与“沈阳等路军民总管府”。

    '24'《高丽史》卷一三零《辛传》二年六月高家奴书信。

    '25'《高丽史》卷四二《恭愍王世家》十九年十二月丁巳条。

    '26'《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八年正月辛丑条。

    '27'《高丽史》卷四一《恭愍王世家》十八年十一月戊午条,卷四二之十九
年二月壬午条,十二月癸酉条。

    '28'《明太祖实录》卷六六洪武四年七月末条。

    '29'《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三月庚戌条。

    '30'《元史》卷五九《地理志二》。

    '31'《辽东志》卷五《官师志》陈玉传,《辽海丛书》本。

    '32'《明太祖实录》卷一零二洪武八年十二月末条。

    '33'《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年十一月乙亥条。时仅有定辽都
卫,“都司”之语,定系润改。

    '34'《高丽史》卷四三《恭愍王世家》二十一年九月壬戌条亲谕。同条载张
子温七月二十五日到京,随即有亲谕及手诏,应即七月底八月初事。

    '35'《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记洪武五年十二
年二十日语。

    '36'《明太祖实录》卷七六洪武五年十一月壬申条。

    '37'高丽使臣远赴北平打探军情,非为北元,当因明军此时由辽西出兵辽东,
北平府军情仍为高丽切身之事。

    '38'《明太祖实录》卷七六洪武五年十月甲午条,《高丽史》卷四四《恭愍
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

    '39'据拙文《论明初辽东牛家庄之战》,待刊。

    '40'《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七月壬子条记洪武五年十二
年二十日语。

    '41'《明太祖实录》卷八一洪武六年四月癸巳条。

    '42'《高丽史》卷四四《恭愍王世家》二十二年六月辛卯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