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书李济是三朝老臣,文采风流,书法自成一派,甚得安泰帝宠爱。建文帝继位
后不知道何故不得重用,一直被拒在内阁大门外。建文朝试行复古后,周礼方面
缺乏权威来解释,才在方孝儒得推荐下重新启用了李济。重掌权力的李济不负众
望,公、卿、大夫等职位的设计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朝庭更改官职名称后的人员安
排问题,博得的上下交口赞赏。

    “正是卓敬,想必他的主官原离,心中不舍,所以才将诗的调子写得太悲了
些,悲而不壮”,建文皇帝点点头,对李济的回答表示赞赏,“依卿之见,这句
应该如何改法”?

    “这个,老臣才思驽钝,若不是陛下提醒,老臣还没觉出这诗的不和谐呢。
不如就将这修改的责任交给方大人,他乃一派诗文宗主,自有妙笔生花手啊”。
礼部尚书李济颇知进退,将改诗的荣耀让给了侍讲博士方孝儒。

    建文帝笑了笑,将目光转向方孝儒,他希望有一个文学威望高些的臣子出来
打打卓敬的傲气。户部侍郎卓敬是安泰皇帝一手提拔的亲信之臣,当年指导儿子
政务时,安泰帝曾下了“选士十五年,堪用一卓敬”的断语。但这个卓敬也太不
合群,无论是庭议还是写文章,总是给大伙泼冷水。并且从来不知道给皇帝留面
子,前天李景隆将意图谋反的周王捉拿进京,众臣皆上表称天子圣明。唯有卓敬
的表章上写了,“舍本逐末”的谏言,让皇帝非常不快。并且此人还不厌其烦地
一再上本,说大敌当前,应该尽倾国之力先拿下北平,然后扫荡诸番,西向迎战
贴木儿。不应该弄周礼这些虚文浪费时间,也不应该动那些没有兵权在手的番王
让诸王寒心。仿佛整个建文朝中就他一个人正确,把众臣全部当成了瞎子和笨蛋。

    方孝儒迎着皇帝的目光略一沉吟,放下茶杯,公允地说道:“其实此句已经
十分工整,只是不和当前时宜。臣的那首诗写得还不如卓大人这首,若万岁一定
要臣改,臣以为只改两个字足以,将第一句中那个‘安’字,改为‘尚’字。

    切和了蓝大将军的功业和万岁对定西军的器重。然后将第二句那个“骑”字,
改成“使”字,切合了天朝令四夷折服的声威也就够了“。

    “龙城飞将今尚在,胡使日日窥汉关,改得好,改得好,改出了天朝气度”,
没等建文皇帝说话,礼部尚书李济抚掌赞叹。

    “不错,不错,齐大人这次西行,必然如定远侯班超那样,折服各国,让西
域诸侯络绎来朝,这个使字改得好,令人扬眉吐气。万岁不如亲笔将这几个字涂
了,遣人给卓敬送回去,让他揣摩一下诗文两字之间差出的意境”!兵部侍郎周
无忧亦紧随其后,摇头晃脑表示赞赏。

    大学士黄子澄显然也被众人挑起了兴趣,将改过的两句诗提笔写了出来,仔
细看了看,轻轻放到允文的书案上。笑着说道:“不怪卓大人诗文小气,其实我
们这些做臣子的,气度哪抵得万岁半分。万岁乃九五之尊,身上自然有天子之气,
以天子之气为文,随便改一个字,都可以点石成金了,方大人改得好不好,依臣
之见,还是请皇上定夺才是”。

    建文帝冲黄子澄点点头,笑着说道:“若是齐卿能建立起定远侯班超那番功
业,朕一定建一座凌烟阁来让他标名其上。这诗,方大人改得极其妥贴,但依朕
之见,还得修正一个字方显贴切,那个‘窥’字,显得偷偷摸摸,做使节的偷偷
摸摸成何体统。依朕之见,还是改为‘朝’字,众卿意下如何”?

    “大家莫急,且写出来看”,礼部尚书李济回身走向西窗下的侧几,侧几上
早备好的端砚,铺好了新贡的徽宣伺候着。他躬身提起湖笔,龙飞凤舞地将皇帝
御批后的诗句一气呵成,笔力遒劲,墨意淋漓。然后将笔向兵部侍郎手中一塞,
拍着双手大呼痛快。“好,好,老臣已经数年没读过这样的诗,写过这样痛快的
字了。臣斗胆请陛下,就将这张词赐给微臣。臣定当裱糊起来,作为今日君臣论
诗的纪念”。

    “龙城飞将今尚在,胡使日日朝汉关”,方孝儒捋着胡须念了一遍,笑着说
道:“一个朝字,气度果然不同,黄大人所言极是,以天子之气御万物,自然无
往不利。万岁好文采,以后臣等不敢班门弄斧,于万岁面前给人改诗了”。

    君臣彼此相视,御书房内传出了建文帝即位以来最欢快的笑声。伺候在屋子
外边的太监们觉得奇怪,将耳朵向门口支了支,又听见黄子澄笑着说道:“其实
若没有武帝采用董圣人的治国之道,集中了倾国之力,卫青、霍去病等人怎会建
立起如此伟业。当年大汉扬威西域之功劳,首先还得称皇帝圣明,其次是废黜百
家之策施展得当。至于飞将军李广等人,不过是万岁之鹰犬,借势而成其名而已”。

    “是啊,名将亦得遇明君。只要我中原有明君在,多少胡骑来了,不都是乘
兴而来,败兴而归么。想当年太祖皇帝几十人起兵,就从百万鞑子手里打下了这
片如画江山。高祖历精图治,使得大明版图从陆地到海上超越汉唐,就是成吉思
汗重生,也得低下头说个服字。万岁继二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李老太监听得头一晕,差点摔倒在地上。这是哪位大人啊,怎么拍起马屁来
比咱家还厉害,高,读书人就是高。马屁都能拍到如此引经据典,咳,自己当年
怎么没多读些诗文呢,否则也不至于关心一下皇上,反而差点把命搭进去。

    “依臣之见,那贴木儿不过是芥藓之恙,离我大明尚远。况且中间隔着大漠,
隔着蒙古诸汗。眼下最要紧还是实行周礼,还天下权柄于天子。只要我大明权柄
归一,万岁用起来如心使臂,十个贴木儿来了都不怕”!

    又一条高见从门内传出,让伺候允文起居的李老太监直打哆嗦。这个该死的
黄大人,你怎么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呢。上次抓周王震慑诸侯,差点没逼得北方兵
变,如不是贴木儿即将来攻的消息传来,全国上下皆呼吁一致对外,燕王朱棣关
键时刻隐忍不发,现在大明自己内部就打起来了。这下可好,秦、晋二王才收了
兵,朝廷又去招惹人家。

    屋子内传出了一声重重的叹息,建文皇帝收敛笑容,话语中又带出了浓浓的
忧郁:“收拢权柄,朕又何尝不想。可众位卿亦知道,如今朝堂上诸臣意见都不
一致,改制的圣旨都发不出去,让朕如何去收拢。”

    “万岁莫愁,此一时彼一时,那时没贴木儿的威胁,大伙自然都小心谨慎。
如今贴木儿的威胁在即,我们不如好好利用一下,借着要倾力对抗外辱之机,收
拢天下权柄。”大学士黄子澄的话语又传了出来,急得老太监直想跺脚,直想跳
进书房去骂黄子澄是不是哪个王爷派来的卧底。有了上次提醒皇帝武安国没死的
教训,他不敢在干涉政事,只得在心里边将黄子澄的祖宗八代问候了个遍。

    “道理好讲,可教朕如何去做。子澄,如果你没有主意如何行事,且莫拿”
从容智取“四字来糊弄朕。朕即位以来,这四个字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建文
皇帝的话语中带着些不满,让偷听的老李太监精神一振。

    “万岁莫急,臣这些日子也在检点得失。臣以为,先把朝堂内的秩序理顺了,
外边的秩序自然顺了”。黄子澄仿佛预料到皇帝对自己的不满一般,从容应对。

    “那你且说说看如何理顺朝堂内秩序,朕一直头疼得狠”,建文皇帝以少有
的耐心问到。“父皇龙驽归天之日,你们亦在场。一些事情朕回想起来,一直如
芒刺在背,今天书房内没有别人……”。

    “我的老天爷”,李老太监猛然缩回了脖子,他终于明白自己那天说错了什
么话让天子如此生气了。

    “一缕英魂秋风冷……”,一首渺茫的歌声从老太监的脑海里冒了出来,冷
汗,从其额头上滚滚而下。

    “弟出身书礼之家,自幼受圣人之教,君臣常纲,不敢忘之。几度与兄携手
临危,全朋友之情而负君臣之义,尝自惶恐,每临深夜,辗转难寐。如今天下动
荡之机,君可以负臣,臣不可以逆君。否则秩序荡然,华夏何依?……”

    南巫里海风正劲,呼啸的巨浪猛烈的拍击的悬崖边的礁石,溅起无数丈许高
的雪沫,一波未及消散,又被下一浪卷起重新摔碎在岩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