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陈家是洪桐县的大户人家,这次被官府弄得几乎家破人亡。到了怀柔,从
武安国手中兑了银子,陈家没有去务农,而是在城里租了铺面,做了买卖。陈星
见怀柔县鼓励实业,自己就开了一个烟花作坊,雇了些寄居在城里的山西巧匠,
做出的烟花远近闻名,直卖到南京,据说能在天空中绽出不同颜色来。过年了,
谁家不想图个吉庆,加上地面上富庶,当年陈星就回了本。他不愿欠别人人情,
特地上门来还钱。

    “其实你不欠我的,我不是用银子换的你的宝钞吗”。武安国不想收,推脱
说。

    “典史大人不要讲笑话了,宝钞值几个钱,我陈星心里明镜似的,大恩不言
谢,陈家一家性命都是你所救,以后风里火里,只要典史大人吩咐,我陈家有一
人皱眉头,就不是陈家子孙”!陈星深施一礼,放下包裹,告辞去了。类似的报
恩故事还有几家,山西人似乎有天生的经营头脑,县里面很多小本买卖,都是他
们开的。赚了钱,纷纷到买了自己宝钞的人家还债,古朴之风,和二十一世纪大
大不同。

    义学里现在依武安国和副院长十三郎的建议,又开设了商学(管理与财会),
虞学(采矿),匠学(冶炼和制造)、武术和兵法,这些科视为选修,学生可以
随意学。老师大有部分是托过往商队从全国聘请的。学生中设了奖学金,凡任何
一科成绩受到全班师生一致认可的,皆可以享受每月五两的奖学金。如有学有所
得,或有所发明,可以得到更多。学校学风大涨。对于那些大家说不明白的问题,
学校规定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师生尊卑,因此学校竟有很浓的辩论之
风。

    十三郎名字叫曹振,字子由。绰号十三郎,因为绰号太响亮,名字倒不大有
人记得。他本是海商的儿子,庶出,自幼拜名师习武,年少时喜游侠,曾手刃数
十海贼。后来因为和家里嫡亲哥哥不和,离家远游。曾做过商队保镖,随波斯人
到过西域金帐汗国以西,对西域一带地理,十分熟悉,本人因为做生意的需要,
了解各国律法。洪武十年随商队来怀柔买铁器,见县城的义学高薪聘请老师告示,
就留了下来。戏称这是东方的“佛罗伦撒大学”(注:1321年建立)。武安国和
他一见如故,称他为大明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对他颇为倚重,瀚源商
行的很多管理方案,均有他的功劳。后来武安国忙,就把学校的事全部交给他打
理,相信这个到过西方的年轻人,会给这里带来一些新东西,十三郎也果然不负
武安国所望。

    十三朗认为:“富贵不习武,如一个孩子抱了金砖在大街上走,早晚都要被
人抢”,所以率先提出在学校开武科。得到了武安国的支持。后来又开了商、虞、
冶等科。那商科老师竟是十三郎从商队里拉来的一个大食人,叫穆罕默德,会说
一口流利的汉语。学校规模至此已经是去年的一倍,一些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和名
落孙山者为了赚些钱养家,也选择来这里学习。通常是学上几个月,就能在各家
商行里谋上一份不错的差使。儒林中对此颇有微词,但手里拿着的武安国送的水
晶琉璃杯,屋里放着武安国送的家具,家里用着武安国低价给安的自来水,女人
穿着怀柔县新出的彩缎,每隔一段时间在武安国的产业里的投资,还能收到不少
分红,反对的声音也就小了,渐渐的变成了赞扬。“这些雕虫小技虽然比不上春
秋大义,但总得有人做吧,否则我们用什么”,儒林宿老们这么想。

    姜烨和那几个山西的孤儿在学院里都安顿了下来,张正心按武安国的要求,
请了个好心的妇人照顾他们的起居。姜烨的父亲本来就是个秀才,所以给他们兄
妹打的基础很好,他在这学校里进步很快,十三朗对此子青眼有加,每天亲自教
他读书练武。没爹娘的孩子成熟得早,这孩子不过十二、三岁,居然做事很有大
人之风。他妹妹姜敏也到了缠足的年龄,照顾她的妇人要给他缠足,姜敏哭着不
让缠,作哥哥的姜烨居然命令姜敏必须遵守妇道。那天正巧武安国来到学校看望
他们,见此,就问姜烨为什么要妹妹必须缠足。姜烨很成熟的说:“这样将来她
才能嫁个好人家,我这做哥哥的才能放心,也给父母一个交代”。武安国摸着他
的小脑袋瓜,温和的问他“如果一个男人不看你妹妹的各种好处,只在乎她是否
缠足,把你妹妹交给这样的男人,你放心吗?”

    姜烨歪着脑袋想想,说:“这样有眼无珠的瞎子,我当然不会把妹妹嫁给她”。
话刚说完,已经明白武安国的用心,抱拳道:“谢谢先生指点”。转身跑开向妹
妹赔不是去了,缠足之事,就此作罢。怀柔县女儿不缠足之风,也从此开端,最
后蔓延开去,让老夫子们痛心疾首,那是后话,在此不提。

    十三郎和武安国私下切磋过武艺,对武安国在二十一世纪在工人业余体育队
学得那些刀术,大加嘲讽,认为武安国如果不是力气大得惊人,根本不是自己十
招之敌。但凭了这把子力气,一般武师在武安国刀前,只有逃命的份。对武安国
的空手道,他又大为赞叹,认为:大开大合,自成一脉,乃武学奇葩。相识久了,
十三郎就丢给武安国一本刀法,说最适合武安国这样的天生蛮力的,武安国打开
一看,竟是“春秋刀法”。春秋刀法乃是唐代以来军队中最流行的马上刀法,讲
究的是腰部发力,人马合一。武安国是好武之人,闲时就经常练习,进境甚快,
轮起刀来,渐渐的十三年郎已不是他的对手。对他的悟性十分佩服,“可惜你没
遇过名师,否则绝对可开山立派”。十三郎在和武安国一次较量过后这样说。

    洪武十一年春末,怀柔知县募各地无业流民四千余人,把怀柔县和省城相连
的马路及县里的几条街道修葺一新,铺了混凝土,从此客商风雨无阻,每天运货
的马车几乎首尾相连地从北平排过来。“钱不要放到库里烂了,要用之于民”,
郭璞对武安国的建议,向来是言听计从,他认为与其多缴银两邀功,不如藏富于
民,于是把钱大把的花在市政建设上。市井这样一来更加繁荣,水晶琉璃(玻璃)
器皿、钢材、铁器、木器、瓷器,染料纷纷从这里流出。很多产业已经不必武安
国亲自去管理,匠户营出来的年青人们都可以独挡一面了。那些五颜六色的染料
则是义学的学生在武安国的指导下从炼焦的废物——煤焦油中用白酒提炼出来的
(注:阿尼林紫,原来是1856年英国人潘琴无意中从煤焦油中提出,这次直接被
武安国的学生盗版)。一些本地士绅也在郭璞的劝说下放下了架子,亲自担任一
些部门的经理。这样武安国就轻松了许多,可以抽出更多时间来办他的学校,搞
他的发明(其实是对后世的剽窃)。所有新鲜东西也不再是武安国亲自布置生产,
而是在县衙前贴了告示竟拍,价高者得之。各地来的商人见了,胆大的就买下其
中一项,就近开了自己的产业,居然赚了个盆满钵圆。很快,县里边各种商行如
同雨后麦苗一样破土而出。这其中很多与武安国没有太多关系,比如徐州人徐志
辰的徐记当铺,居然一口气由省城到县城开了个五家连号,端的是大手笔。

    不出五年,本县人口估计要到二十万,马上就可以升为中县了,衙役们这么
想。升成了中县,赚得未必多,但让人觉得有面子。

    夏末的时候,正当郭璞核计着把从县里到各乡的小路也拓成马路,以便百姓
行走时,王浩前来通报,魏国公徐达派人下书来了。

    魏国公徐达,是当今圣上的布衣兄弟,位列三公之首,总管北平、大同诸省
军民,平日在朝,战时才来北平。郭璞这芝麻大的小官,从来就没指望能得到这
当世人杰的垂青。不敢怠慢,匆忙请下书人进来。

    那下书之人穿着旗主(十夫长)服色,眉宇间透着些英气,言谈十分有礼,
让郭璞甚有好感。接了书信,更为吃惊,这大将军徐达居然邀请县令和典史大人
到军中一叙。郭璞连忙应了,取出银子赠了下书人,提笔修书,告诉徐达明日到
军中拜见。然后派人请武安国、李善平回来商议。

    武安国、李善平正在学校中和十三郎探讨大明律法一事,按武安国的观点,
法律并不是为了治理百姓,而是为了保护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