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沿海之地十里不得有民,无朝廷之令,片板不得入海。倭人无财无粮,日久自
散“。

    “无耻”,武安国心里暗暗骂了一声,他不擅长这种惘顾事实的诡辩,正在
心中想如何驳倒陈宁,那边西平侯沐英早已按耐不住,站了出来。跪奏道:“万
岁,陈大夫所言,臣不敢苟同。蒙古所以臣服,兵势乃所迫而。高丽所以敢据辽
东,亦仗兵势也。修仁德以图其归还辽东故土,无异与虎谋皮。不战而曲人之兵,
所凭武备而非仁德。若有苗修仁德,舜肯归之乎。”

    刚刚说完,老将汤和又站了出来,启奏道:“倭海上来,则宜海上御之耳。
迁民以避之,实乃有损我大明天威。若想除倭患,宜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
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倭人欺善怕恶,若一味避之,其必欺我欲甚,
非但沿海,内陆亦为其扰也。万岁若欲平倭,臣虽老,愿为陛下一行”。语毕,
两眼瞪向陈宁,白须微微颤动。

    丞相胡维庸见陈宁在汤和的虎目逼视下已经不能抬头,心念一动,出班跪倒,
建议道:“陛下,依臣之见,西平侯沐英所言甚是,陈大夫所讲亦不无道理”他
擅长体会圣意,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但身为文臣领袖,此刻必须坚持住儒家基本。
“陛下欲收辽东,驱海寇,乃英明之见,万世之福也。然国不可轻易言商,商者,
通有无也。今我大明富有四海,天下无我大明稀缺之物,通商于我何益哉,徒助
敌而”,胡维庸先拍了朱元璋一个舒舒服服的马屁,然后开始反驳武安国等人的
建议。“臣以为建海卫可,海关则不必为之,使我中原财货不外流,藏富与民为
上策。兴海关,则为晓谕天下之国可与我互市,天下之国与我平等,损我上国颜
面,因小失大。且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兴商者,必与民争利,
动摇国之根本,正如是,平辽侯乃武将,不通文墨,故有此议,臣以为陛下可嘉
其为国之心,不可听其言”。他身为丞相,乃文官之首,在中书省执掌行政大权,
一般没有人敢反驳他。这几句话又把矛盾引到了文臣和武将分界上,几个想赞成
武安国建议的文臣也不敢再出来说话,平素和胡维庸交好的中丞涂节、侍郎夏煜
等人更是连连点头,低声附和。

    “不然,陛下,臣以为胡相国之言谬也。”郭璞听胡维庸如此贬低武安国,
在文官队末挺身而出。“殷周之盛,诗书之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圣人治世,
首要富民,《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
以聚人曰财。‘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
也。商乃互通有无,使财富流动增长之力。农、工、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
政也。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税市,以厚商而利农。…。固兴商富市,不满
于土之人必有出路,商兴而国之赋税必增,国力也得助力。害群之劣马亦马也,
驯用得当可当他用也,大凡能为劣马者,其气力反而强于中下之马,调用得当自
能化害为利。人力流动则宗法势力必然削减,国家稳定必然加强。自古兴事多起
于野,次起于官,再次起于教,而未有起于商者,盖因商与农相较本无生存之虞,
而与官相较行事以利记而不以权重,与教相较而因其善计而不愚,故科举乃官中
之流水,商乃民中之流水也。。“郭璞的儒学造诣不在宋廉之下,掉起书包来决
不含糊。一番说辞绕来绕去,让胡维庸等人想要反驳,也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朱元璋见双方争执不下,把目光转向了太师李善长。李善长在朱元璋帐下多
年,曾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见,正是凭借他这个原则性的建议,朱
元璋取得了天下。他本来为丞相,因不愿介入众臣的意气之争,自洪武四年就告
病退居到太师的职位上,轻易不再发表任何意见。见朱元璋看向自己,出班说道
:“臣以为,平辽侯所言乃霸道,陈大夫所言为王道,皆可取,陛下可度时势而
纳。”

    “废话,老狐狸”朱元璋见李善长把皮球给自己踢了回来,心中暗骂。紧紧
逼问道:“太师以为,此际时势若何”。

    李善长见推脱不过,硬着头皮回答道:“收辽东,平海寇,势在必行,然我
朝去岁才征蒙古,士卒疲惫,不宜仓卒。陛下可先礼后兵………”。他的文驺驺
的话让武安国一头雾水,仔细想了,才明白他的建议是先给高丽和日本下一个最
后通牒,如果对方识相则好,不识相,则兵戎相见。“这不和老美差不多么”武
安国笑着想“看来这个每天上朝好像睡不醒的太师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国家与
国家之间的争斗,本来就没有道义可言,但这老头居然把威逼利诱的事搞得名正
言顺,实在是他妈的高”。

    再接着听下去,武安国对李善长更加佩服,这个老狐狸的建议居然是:建海
卫,兴海关可以,陆地上建海关也是好办法。明朝物品充足,可以用海关准许相
关货物出口与否制约属国乖乖俯首听命。农、工、商、虞四民平等亦无不可,但
明朝本来就没有说过四民不平等,不必为平不平等再起争执。至于武安国等人提
出兴工商和实现四民平等的具体办法,不如先在北平等燕王的治下先试试,看看
效果如何再做定夺。但北征辽东的军费,则要这些‘试验田’独自承担,朝廷不
支付。海卫亦如此,所用海卫费用从海关收入中划拨。一番剖析不但照顾了胡维
庸等人的情面,又变相的部分支持了武安国的计划。同时采用了开办“特区”,
逐步试验的方法,规避了新政策带来的风险。正好符合朱原璋既想尝尝果子的酸
甜,又不愿意冒风险的心理。

    “姜还是老的辣”!朱元璋在龙椅上微微点头,“老家伙,看来不逼你你永
远不会说实话”。李善长的建议可以说让他百分之百满意,看来百官对此也无可
挑剔。他扫视了一眼群臣,大声宣布了庭议的结果。

    圣旨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徐达既已班师,北平五军都督府即日起
仿唐制改为北平督护府,辖区除山海卫外划出外,其他不变。永昌侯蓝玉、鹤庆
伯张翼、龙江伯陈恒等一干在近几年战争中崭露头角的青年将领全部被派到了燕
王麾下,分别负责各地的防务。武安国也在一月之内获得了第三次嘉奖,“平辽
侯武安武安国深谋远虑,有大功与国,擢为北平督护府左都督,协燕王组建北征
之军,便宜行事”,这样的圣旨,等于把如何组建北征辽东的部队完全交给了朱
棣和武安国二人,朝廷不再过问。

    关于海卫与海关,朱元璋下旨,任命太子朱标总督海陆关口事务,信国公汤
和、靖海侯曹振与方国珍之子定海伯方明谦辅之。沿海设大小海卫五十余所,山
海、威海、松江、泉州等要地之卫改为都指挥使司,节制沿海各卫。各大小港口
和陆地口岸皆设海关,选良家子充当大使及副使,由各级官员从各地推荐,太子
朱标量才录用。

    “众卿下去,拟一个折子,把如何实施拣紧要的奏上来,不必太急,尔等毕
竟年少”。朱元璋对着阶下领旨谢恩的一干年青才俊微笑着说道。心里又想起了
马皇后说的话“万岁,燕王才离开陛下身边数月,已令人刮目相看。其余诸位王
子,臣妾以为也需让他们早知为政之策。太子仁厚,陛下更应早以大任托之,否
则,诸王皆建功立业,陛下将来置太子与何地。不若早以忠直之臣辅之”。朱元
璋深以这番见解为然。让武安国和曹振各自辅佐朕的一个儿子吧,他心中暗想,
你们都是人中俊杰,在一起呆久了,朕可不大放心。

    本章和下章多为朝廷上的争执,所以文言很多。内容也不热闹,所以喜欢看
战争场面的读者可以不看这两章。本书写到第十四章,本来第一部内容已经基本
完成。从第十五章起,主要要转向战争,但写战争不是酒徒所长。

    有人说酒徒好像很恨蒙古人,其实是一种误解。如果放在明朝,任何一个人
不会对蒙古人有太多好感,因为蒙古人的战争使中原至少损失了半数人口。但酒
徒认为,那时的蒙古人所做的,不需要现在的蒙古人为其承担责任。历史就是历
史,它发生过了,只要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