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3.明-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前。这倒不是一个暗本,武安国捡起来,徐达龙飞凤舞的字迹展现在眼前:
“……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燕王
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虽为少年,陛下足以兵戈托之。为陛下驱逐鞑虏,乃
臣分内之责,臣二十余矢志不忘。今北方以平,蒙古称臣,此后华夷之争,当在
少年。臣不敢以老迈之躯,恋栈不去。愿陛下虚此位以待后人……”

    原来是这样,“徐老将军,着急辞什么官啊,这下我可被你坑苦了”。他终
于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找自己的麻烦,武安国暗暗叫苦。苦归苦,但从目前的情
况看来,一切并不像想像那么严重,至少朱元璋还没有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个很
大的威胁,也不知道自己那天和徐达的交谈,那一切就有回旋余地。武安国假装
仔细把徐达的奏章又看了一遍,脑子里快速的思索着应对的言词。

    “陛下,臣实不知徐将军告老还乡与臣有何关系”。

    “还敢狡辩,若不是你在徐府宴会上给徐达出的主意,徐达怎会告老,分明
是你仗着朕对你的信任,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那天众臣都看见你和徐达去
湖上密谈,你还想抵赖不成”。朱元璋声色俱厉的呵斥。

    劝徐达隐退的话,武安国的确和徐达说过,那是在北平来京城的路上讲的,
而不是在湖上。当时徐达已经明白回到京城后,即将永久失去兵权,所以把自己
的作战心得填鸭子一般讲授给众人。朱棣和武安国可以说被徐达手把手教导如何
带兵作战,以及临敌机变的本领。武安国从徐达的言谈举止中觉察到了他欲以大
任相托之意,感谢他以诚相待,也为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的赤子之心所感
动。不想让他真的落到传说中的下场,所以才劝他自己主动交出兵权,安朱元璋
的心。武安国对明朝的了解,仅仅限于小时候听的《明英烈》和一些谣传的小故
事。按传说中所讲,朱元璋后来曾经火烧庆功楼,把一干武将除了徐达外全烧死
了。徐达染了疾病,不能吃鹅肉,而朱元璋偏偏赐他蒸鹅,为了表明忠心,徐达
不得不服毒自尽。可武安国来到明朝后,发现很多本来在庆功楼要被朱元璋烧死
的人,居然在明朝没统一中原之前就已经亡故,所以对传闻的真实性有很多怀疑。
但朱元璋对大臣的凶残却丝毫不比传说中逊色,来到明朝这几年,武安国每年都
能听说有朝臣被杖毙,对徐达的最终结局,他也不敢保证不与传说中类似,只好
尽自己个人的力量来改变一下历史,让好人终有个好报。

    现在听朱元璋把徐达隐退的帐算到自己头上,心里忍不住暗骂,你自己分明
要夺徐达兵权,被人看穿,却来怪我,当皇帝也不能如此不讲道理。压着怒气,
低声说道:“那天臣不胜酒力,到湖上吹吹风,和徐老将军不过话了些家常,徐
将军乃是谨慎之人,如果是臣给他出的主意,他为了让臣避避嫌疑,也会过一段
时间再请辞,不会现在就告老还乡”。这几句话说得极其厉害,徐达用兵与事君,
都是以谨慎出了名的。

    朱元璋之所以生气,就是不愿让人说自己没有容人之量,连布衣兄弟徐达都
信不过给逼退。他本来有让把徐达慢慢架空之心,不料徐达抢先辞了职,心中难
免恼羞成怒。并且目前他也不想让徐达离去,因为还有一个更紧迫的计划需要借
助军方的力量。这次他只打算借此契机修理武安国一下,免得其将来不好控制,
并且要迫使他与徐达等人拉开距离,以防其旧的军方势力刚刚消弱,新的军方势
力又兴起来。

    “好张利嘴,好说辞,你说,你在来京城之前为什么要散尽家财,难道朕封
你为官,是要了你的命吗?不是你怕朕负你,又是怎地”!朱元璋见武安国把干
系推了个干干净净,怒喝道。

    这个问题正问到武安国要害之处,如果说把名下各个产业低价卖出是为了更
好的尽忠报国,谁都不信。当时在怀柔就有人认为武安国是落水之后,发热烧晕
了头。武安国本也说不出这么媚的话来,只好低头不语。

    朱元璋见他不说话,更怒,斥责道:“你觉得朕太不讲情谊,对大臣太凉薄
是不是!你怕朕有朝一日也对你不利,先让那些和你相关的产业避祸是不是。就
凭这个心思,朕就可以治你欺君之罪。如果朕想除你,两年前即可除你,何必容
你到现在。在你心中,朕真的是那种不讲道理的昏君吗?”朱元璋越说声音越大,
声音夹杂着愤懑与无奈。“你光看到那些获罪的大臣一家之哭,听到过在他们治
下的百姓无数哭声吗?想他们当年和朕一样,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百姓,不是
蒙古人逼人太甚,他们会拎了脑袋,陪朕造反吗?如今学了几句子曰诗云,就和
当年的蒙古人一样欺压百姓,夺人田产,淫人妻女,纵子行凶,任爪牙为恶,连
蒙古人都不如,朕不除了他们,早晚他们也会被揭竿而起的百姓杀死,害得朝廷
也受他们的拖累。”

    这几句话句句属实,明初的很多大臣们的确得了天下忘了本,干了很多为人
不齿的事。大臣们的子孙除了徐达、李善长的后人等家教比较严之外,大多数仗
着父辈的功绩四处招摇搜刮,给武安国的感觉和当年在北京的太子党差不多。倒
是这个朱元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也好,时时不忘自己出身微寒,施政很少祸害
百姓。几个儿子都先后派到老家体验民间疾苦。当年有好事者曾帮忙修朱氏家谱,
把朱元璋和宋朝的大儒朱熹扯在了一起,朱元璋知道后,批示说,自己本来就是
一个农夫,父亲贫病而死,连墓地都是别人施舍的。自己要饭,当和尚,做小贩
这些事情没有必要掩饰。朱氏一族,不是什么名门,家谱就从自己修起。正因为
吃过当百姓的苦,所以朱元璋才深知官逼民反这个道理,对官吏要求极其严格。
贪官的下场往往是剥皮实草。武安国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一人有罪,牵连亲属
朋友和严酷的刑罚理解不了,但对于贪官污吏,也恨得咬牙切齿,在北京的日子,
他曾亲眼见过沿街卖报纸为生的下岗职工,也亲眼见过明火执仗瓜分企业财产的
官僚。所以听朱元璋如此一说,倒多了几分对这个皇帝的敬意,作为比自己少进
化了六百多年的前辈,能有这番忧民之心,也实数不易,自然不能要求他和现代
人一样有平等思想。想到这里,心里约略有些愧疚。

    朱元璋又训斥了一番,发泄够了,心里多少痛快了些。近年来,天下渐渐安
定,但百官却越来越胆大妄为。在朝堂上也是分为几派,遇上事情不考虑如何解
决而是惘顾事实的互相攻击。这里面有他故意纵容的成分,因为这样才好控制局
面。但作为皇帝,再也没有当年大业未成之前支使千万人如心使臂的感觉。他可
以随意处置官吏,官员们只会求饶,没有人敢顶撞他。越是这样,他越孤独,越
想找人把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说个清楚。今天终于和武安国这个外国归来的人叫嚷
了一番,虽然有失身分,但心中的悒郁也散去了不少。见武安国不作声,脸上出
现不好意思的神色,以为他认错了,声音也慢慢降了下来。

    “你们都觉得伴君如伴虎,却不知道朕的苦心。只要你一心为国,无不臣之
心,不作祸害百姓之事,朕还能捏造罪名给你吗?”

    “当然不会,臣把产业分散,也不全是怕引起朝廷的不快,导致玉石俱焚。
臣当官之后,肯定再没有精力管这些产业,做生意总是有赔钱的时候,没有时间
去照料却要逞强,一不小心,把产业弄跨了,反而不美。不如给它们找个好主顾”。
武安国慢慢解释道。

    “就算你有些道理吧,你给百姓赚钱,朕看没什么不好。但以轻慢朝廷之事,
你也否认不了,不全是,就是有大半原因都是。你是个聪明人,做生意的本事比
朕年轻时好多了。朕当年往来贩货,也没你这番本事几年内成为地方首富的本事。
可有时候你也太聪明了,你觉得徐达辞官,君臣之间就没猜忌了,大家都皆大欢
喜了,你也太小看朕了。朕没读过书,也知道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搞得大宋
空有百万军队,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逢战必败,连个小小的西夏都打得大宋没
有还手之力的故事。你这样,不是想让我大明重蹈大宋覆辙吗?”

    “托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