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84-百年琉璃厂百年文化中国丛书-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的一笔买卖,就是收购哥窑瓷器,多少钱收的这套四件,王始终没说。只是在这事之后不久,古玩窜货场上出了一件米黄色的宋瓷哥窑圆笔洗,大家给价两三千元不等,这位王掌柜开口就给了五千。从这里也可看出他那套哥窑文房用品的卖出价钱少不了,或许人家还收,他才敢这么给价。吃亏的还是钟杨家。    
    钟杨家还在败落,建国后这所大宅子卖给贸易学校了。家当然早分了,可是还有一位,不知是几爷,单身还住在那里,一直到“文革”,斗了一通,给轰到朝阳门附近的一间小屋中。


《百年琉璃厂》 第二部分“捡漏”买珍宝全在好眼力

    “捡漏”买珍宝 全在好眼力    
    前面说过,宝古斋邱震生,1944年在天津劝业场以300元买了一堆旧货,里面有个明成化青花杯,这一件就卖了12000元。这是机遇,赶上了;更重要的是有眼力,能看出是人家没当回事的好东西。这样“捡漏”的事在琉璃厂古玩行中还真有不少。    
    那是“九一八”之前,新开张不久的雅文斋古玩铺的经理萧书农,应朋友之托请,到北京鼓楼东的锣鼓巷的一个老宅门王家,去鉴定一个“法花罐”。王老太太老规矩老礼,非常客气。说这个罐是“我们老爷从山西带回来的,他生前非常喜欢,说罐的釉色好,孔雀绿透亮像玻璃。”    
    萧书农仔细看,这罐一尺二高,胎是陶的,法花釉,是山西烧制的,不是明朝的,也不够清代,是民国初年仿的,虽好看,却不值什么钱。但是不能在主人面前直言是仿的,婉转地说:“好,好。既然是您家老爷喜欢的东西,还是留着吧,做个念想,传给子孙。”老太太大概也明白了,没再问是真是假。萧起身告辞。老太太还是大家子规矩,送客,双脚不迈出门槛。萧从上房出来,边往外走,边跟老太太客气,眼一扫,见廊子角上堆着不少花盆、瓶瓶罐罐破烂,其中有一件宋哥窑的海棠式笔洗,灵机一动,回头看站在门槛里的老太太笑了笑说:“您这堆东西卖不卖?堆在廊子上不大雅观。”“这些都是没用的破烂,没人帮我收拾。你要是愿意要,就全弄走。”“那我给您五块钱,替您给清理走。”“那就劳您驾了。”老太太的脚,始终没出门槛,说完,转身进里屋了。    
    萧书农找了个“打鼓的”——挑着两个竹筐,手打羊皮小鼓,串街走胡同,吆喝着:“有破烂我买!”专收旧物杂货,再到小市上卖,一般没什么太值钱的好东西,偶有漏货,流出来好东西,买的卖的都是无心的,绝不会把知道是值钱的老东西卖给“打鼓的”。萧书农把这堆东西卖给他,只留下那个哥窑笔洗。临走时把五块现洋搁在窗台上,言语了一声。老太太还直道谢。    
    一个前门大街挂货铺的掌柜,到山东农村中收东西,顺便回趟老家。他在黄县城里走街串巷闲转,见一位大嫂坐在门道里梳头,旁边小凳子上放着盛皂角水的杯子,色彩艳丽,像是好东西。这位用当地话跟大嫂攀谈,说这个杯子好看,想仔细看看。人家答应了,他拿过来一瞧,是斗彩,釉细彩艳,松鼠偷葡萄的图案,漂亮。再举起杯子看底,有“大明成化年制”青色双蓝楷书款。心中一喜:这可是值钱的东西,即使是后来康熙、雍正、乾隆的官窑仿制的“官仿官”,那也稀罕。他进一步与大嫂聊,问这个杯子的来历?“当家的外面捡的,我就搁了皂角子了。”听说这个掌柜的想买这个杯子,大嫂想以要高价把他吓走,就要了一块现洋。在小地方的人看,这可不是小数:一块现洋可换460个铜子,能买230套烧饼麻花。哪知这个人没还价,掏出一块现洋,拿走了杯子。大嫂暗喜,认为占了便宜。    
    这个松鼠葡萄杯,果然是明成化官窑斗彩的精品。三次交易:头一轮以800元卖出,净赚799元;第二轮卖到上海,4000元,净赚3200元;第三轮卖到美国纽约,就到了10000美元。    
    还有一件更有趣。那是清末,一个古玩商搬家到骡马市四川营住。热天,他出四川营到了骡马市大街上,对面果子巷口有个鲜货摊正吆喝着卖西瓜、酸梅汤。他买了一碗酸梅汤。这酸梅汤的质量当然没法与琉璃厂信远斋的比,但人家给的多:满满的一大海碗,准解渴。他一见这个海碗,眼睛不由一亮,这大海碗是云龙为主的图案,配以海水江崖,青花五彩细瓷,很像明代官窑瓷器。怎么拿这么珍贵的东西盛酸梅汤?大概摊主不懂行。要设法把这个碗弄过来,又不能明白说要买,那没准把事情弄糟了,他一边喝着,一边想主意。这时那边过来一行大殡,他计上心来,就以这个出殡说事:我差点儿误了,好几个朋友在送殡队伍中等着呢,天热都渴,您把酸梅汤给添满了,我给他们端去,我这里有二两银子搁你这儿,这碗是押是卖听您的,要是押,我一会儿回来给您送碗。二两银子那时可不是小数,摊主顺水推舟:“您就别回来了,跟着送殡去吧,碗连带卖给您了。”    
    这位一溜烟似的进了四川营,把酸梅汤泼了,翻过碗底一看,有“大明万历年制”双蓝圈六字楷书的款。没错,是典型的明万历官窑五彩青花!兴奋地几乎跑回琉璃厂。    
    那时官窑瓷器流落到民间的还很少,大家对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认识的还不够,价格也不算太高,比不了青铜器。这个明万历官窑五彩青花大海碗,可能是从宫中流失出来的御膳餐具。他以500块现洋卖给了李鸿章的后人。后来就不知流落到何方。今天,这个明五彩青花大海碗若还存世,可称是重要文物了,要拍卖,价格可能过千万!    
    在古玩行中,这全叫“捡漏”。这要靠机会、眼力,特别是大脑的迅速反应。今天,虽然爱好文物收藏的日多,好东西、真东西却越来越少,价格飞速盘升,大量近仿的充斥于市,也许像本文叙述的三个小故事中捡大漏的巧事要少多了,但还是有捡漏的机会,那就看您的机遇和本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能工巧匠修珍品 利用绝技制假货    
    古玩是历史的产物。唯其问世久远且质精技高,才能使爱好者趋之若鹜,不惜挥巨资求购之、珍藏之、把玩之、研究之。也因其问世久远,岁月的浸蚀,难免有损坏、磕碰、变形、缺失,以至频于毁灭、物化的边缘。古玩珍宝的存世并继续焕发出历史和艺术的光彩,延续其历史和艺术生命,必要的保护性的修理配件,复其原状、提升品质是很必要的。作为展览品和市场商品又有所不同,展览品只求旧物再现,增人认识;商品的修复,使其更精美,可直接提升其价位,增加利润。这就需要一批在古玩领域各个门类的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他们从不出头露面,埋头工作,经过他们的双手,使好多文物珍品重新复活,避免了毁灭的命运。这在过去和今天都是极为宝贵的人才,缺他们不可。例如,在国家及各地图书馆,今天就有不少专门修理古书的专家;在各博物馆以及荣宝斋等大型书画文物商店中,有相当一批修复古书画的专家,对他们大量使“死物”复活的绝技和贡献,并不为人所熟知。对于过去的这些幕后英雄,除本行的主要经营者、需要他们合作的外,其他人也并不清楚。这里把近百年来琉璃厂的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和他们的业绩,以及他们利用绝技本领,帮助古玩商造假做仿冒充真品,以攫取更多的收入的情况,略说一二。


《百年琉璃厂》 第二部分身负绝技的“古铜张”师徒

    身负绝技的“古铜张”师徒    
    在晚清,青铜器的出土和买卖收藏甚为兴盛,这就十分需要一些有绝招的修理青铜器的工匠。在光绪时,北京出了一个衡水人歪嘴于,适应青铜器上市的需要,专门给古玩铺接修铜器。衡水人干古玩的很多,有说是同乡把他给带出来的。他的修铜手艺是跟宫里的太监学的。内务府造办处下面管着个古铜局,负责给皇上、王爷翻砂铸造各种铜器,手艺很高;却没有修理陈设的古铜器的,有了毛病损坏,都是太监自己动手干,重活、脏活、累活,找人帮他们干。歪嘴于进了京城正碰上太监找干这种活的人,他就帮太监修理起铜器来了。那时他年轻,嘴还没歪,长相也不错,又心灵手巧,太监们喜欢他,教他修理手艺,干了十来年,本事学到手。茹古斋的经理、他的同乡孙虞臣给他出主意,别跟太监一起干了,在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