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84-百年琉璃厂百年文化中国丛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了,开古玩字画铺,在琉璃厂还是正经营生。父子约定:老的精心继续干信远斋,这买卖不能倒;小的好好做你的字画生意,争取干出个名堂来。老萧头就在文明胡同把口、信远斋对面,盘过来一个铺面,还请一位道光朝的刘进士给题了“论古斋藏画处”的匾额,就在同治元年(1862)开张了。    
    萧家是靠信远斋发的财,近二百年前就在东琉璃厂文明胡同对面设店,制品绝对保证质量。多少年来,它的冰糖酸梅汤每天只熬两罐,清晨熬,熬好晾着,然后装满两个带盖的大青花瓷罐冰镇着,用木提子提,盛在小瓷碗中,酸甜适口、香味扑鼻、清凉好喝、沁人心脾,一天就卖这两罐,去晚了就没了,当然价钱不低。后来在上世纪中期琉璃厂着了几把大火引起商业布局的变化,信远斋得以西迁在海王村公园对面路南,还是两间门面,比原来要大多了。再后来公私合营,它是名牌老字号,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市面上还有信远斋的瓶装酸梅汤,以至酸梅晶,说实话:大不如昔!    
    早于荣宝斋的琳琅满目的“艺苑画廊”    
    萧秉彝开字画店,他可不是正经的古玩铺学徒出身,而是大爷有钱、“票友下海”。票友并不全是“棒槌”、“丸子”,真有有本事的。像陈彦衡操琴并研究谭鑫培唱腔,溥侗的文武昆乱不挡,包丹庭京昆兼能,刘曾复钻研京剧余叔岩、杨小楼的演唱及京剧脸谱,都深受内行的敬服。因为他们真爱,下的工夫就深。萧秉彝也是这样。他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更多是收集好书画,为他的“艺苑画廊”增辉。论古斋真有好东西,再加上有信远斋的主顾们支持,论古斋逐渐成为文人学者逛琉璃厂必去的一景。这要比后来的荣宝斋成为名家书画的集中展览地,要早几十年。    
    萧秉彝光绪十六年(1890)逝世。他生前已有周密的安排:长子维邦,字勋臣,学书画鉴定、经营;次子读书习文;三子做信远斋的生意;四子家乡务农;幼子留在身边。论古斋当然由大哥萧勋臣接掌,众无异议。他经营到民国十年(1921)。这30年中,论古斋声名大噪。这也是萧勋臣自小用功,诗书、写字、绘画都有相当的基础,鉴赏字画颇有眼力,在喜爱字画的人们眼中,他是个鉴别古代字画的名家。尤其论古斋“艺苑画廊”展出五代时的南唐画家董源的山水大轴,成为19世纪末的一时之盛。    
    那是光绪十五年,萧勋臣领父命远赴广东,历经辛苦收来宋元名家字画数百件,引起京城轰动。其中就有董源的山水大轴。这是广东冯展云收藏众多书画中的10件至宝之一。另一件至宝是元·王蒙高山仙馆图立轴,也到了萧的手。董画绢本,高253厘米,宽163厘米,系双幅拼成,写意,微着色,主峰雄峻,丛林茂密,映带村舍,人物四个,顾盼有神,布景平淡,笔力圆浑,无款,有董其昌行书横题:“魏府收藏董源画天下第一,董其昌鉴定。”还有元顺帝的“宣文阁宝”印鉴,证明此画曾被元朝御府收藏。后此画归清国子监祭酒王莲生,价格不菲。    
    萧勋臣粤东之行收获颇丰,论古斋成为琉璃厂收藏古代名人字画最多的大古玩铺。其三弟经营的信远斋也大有发展,声名远扬。当然,萧家也就成了原籍衡水县最大的财主;在琉璃厂也数得着,何况还有名闻于世的论古斋及其“艺术画廊”和信远斋。


《百年琉璃厂》 第一部分盛难持久衰落难免

    盛难持久 衰落难免    
    进入民国,萧勋臣年老,论古斋交由其五弟萧云章协助经营。萧云章自小随父学习,颇具修养,又学其兄,深入江南收购明清名人字画,包括明朝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朝“四王”、“扬州八怪”的各种佳作,琳琅满目。此时,论古斋在琉璃厂还有相当的影响。琉璃厂后起的尊古斋的“一黄”,铭珍斋、悦古斋、韵古斋的“三韩”迅速发展,其他一些实力雄厚的古玩铺也加入竞争。年老的萧勋臣在1921年病逝,三年后的1924年,年纪不算大的萧云章也随之而去。论古斋有能力有眼力的掌柜的没有了,接任的是萧云章之子萧少云,能力眼力远逊于其大伯和父亲,经验不足,书画鉴别能力较差,不敢做大生意,就靠吃货底维持了。幸而论古斋的货底子很厚,就是坐吃山空,卖一件吃一件,又维持了18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次年1942年,实在难以继续了,只好歇业关门。算来论古斋存在了整80年。    
    这家80年的老字号主要鉴定、经营历代字画,瓷、铜、杂项文物都不经营,只有一些文人用的砚、墨、石章。论古斋关张后,一位古玩同行,见到一块黑色石章,就向萧少云提出“匀”给他。萧少云毫不在意地让他拿走了。人家回去细细磨去表面的黑色,竟然是一块质地颜色俱佳的鸡血石章材。    
    萧少云主持论古斋18年,他也是掌柜的,有收徒弟的资格。虽然他没有太多的能耐,可他的徒弟李心田,在鉴定张大千、齐白石作品上,比他师父强的多,真可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信远斋作为著名老字号,建国后经过几起几落,还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时代在前进,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变化,在酸梅汤和可乐等新品饮料上,作为这类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的青年说,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何况信远斋的酸梅汤现在是批量生产,就这样,还面临市场无情的竞争,而其质地,又远不如早年手工精心制作、一天只两个青花瓷罐的冰镇酸梅汤,就是有,那价钱会较高,还是没有市场竞争力。这是实行了市场经济和国家发展后的新问题。未来怎么发展还要观察研究。200年了,信远斋居然还有,这就不容易。


《百年琉璃厂》 第一部分清朝王爷是东家(1)

    笔彩斋和赏奇斋 清朝王爷是东家    
    同治初年,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之一的郑亲王来到琉璃厂逛古玩铺。见到克勤郡王给德宝斋题的匾额,又听说王公大臣们到论古斋品赏书画的不少,不禁也想摆摆谱,对他的总管说:“咱们也在这块地儿开个古玩铺,把咱们府里的好画儿拿出来,让大伙儿开开眼!”王爷传谕,总管焉敢不办。但是清朝有规定:官府和有爵位的、官员不能经商。那就让王爷出本钱,王府总管当挂名东家。这位太监拿着王爷的九千两银子(那时东家开古玩铺,投资大多是九千两银子,可能取其九为长久之意),找到古玩商袁以德承办。袁是河北冀县人,琉璃厂的旧书、古玩商中,冀县人不少。铺名,王爷给起了个笔彩斋,意为“丰富多彩的笔墨丹青”,比论古斋的“艺苑画廊”要醒目。王府总管请郑亲王题匾,王爷自知论字,比克勤郡王差多了,怕出丑,就点名让咸丰进士、大书法家王维珍题写。这块匾也是琉璃厂的名匾之一。    
    同治四年(1866),笔彩斋在西琉璃厂路北开张了。袁以德经营了近30年,交弟子陈东甫接任。又过了七八年,陈再交给他的徒弟武琴轩经营。又30年,到“九一八”前后,这个王爷亮家当玩的古玩铺就关张了,大概存在了60多年。    
    笔彩斋是王爷的买卖,货瓷实,有好东西,赚不赚钱不大在乎。随着清王朝的衰亡,这些王公贵族也逐渐日薄西山,买卖也难存在了。不过它还是干了两件好事:一是货底厚,有好东西,伙友、徒弟见得多,便于培养人才,笔彩斋形成一个实力雄厚的门系;二是把王府里的珍品,不时在铺子里亮一亮,饱了内行和收藏者的眼福。    
    笔彩斋下的门人众多,头一位有影响的是民国初年,以“三韩一黄”名贯琉璃厂的大古玩商之一、铭珍斋的掌柜韩敬斋。他是山西武邑人,韩敬斋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33岁时,在西琉璃厂离笔彩斋不远的地方开设了铭珍斋古玩铺。古玩同业和收藏家对韩敬斋看字画和鉴别宋明瓷器的眼力非常佩服,他是名扬京、沪、粤的古玩商。他的铭珍斋古玩铺在琉璃厂也算一个大铺子。到民国后,他已是琉璃厂的古玩巨商之一,家资富饶,从巨富周家大院买下了西琉璃厂83号五层院子的宅子,地跨琉璃厂和安平里两条街。房子非常讲究,磨砖对缝、雕梁画栋、穿廊游廊。建国后这座院子的前半部被荣宝斋买去,作为贵宾接待院,因而得到保存,现成为琉璃厂诸多被毁的上等四合院中的唯一保护完好者,不过是半个;后面几个院子还是毁了。韩敬斋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