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至纯书苑)-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便说两句,这封奏折朱厚照看了,却并未理会。
    在这之前,江彬和王守仁也算某种程度上的战友,毕竟当时他们有朱宸濠这个共同的敌人。
    但王守仁的显赫战功让江彬愤怒了,他没有想到,这个一没钱二没兵的家伙竟然平定了叛乱,抢了自己的风头。而这份奏折上的每一个字,在江彬看来,都是在说自己。
    红眼病外加做贼心虚,江彬决定先拿王守仁开刀。
    有一份杂志曾经评过人类有史以来最不应该犯的战略错误,经过投票选举,一个结果以超高票数当血—武力进攻俄国。这个结果比较靠谱,连拿破仑、希特勒这样的猛人,千里迢迢去啃了几口西伯利亚的雪,最后也只能灰溜溜地跑回来。
    如果要评选正德年间最不应该犯的错误,翻翻史书,不用投票大概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和王守仁先生叫板。
    其实王守仁写的这份奏折并非指向江彬,他说的主要是朱宸濠的余党,当然了,其间是否有隐含的意思,也是值得研究的。
    要知道,虽然王守仁先生看起来像个二愣子,实际上不但精通兵法,还擅长权谋。他很会做人,在官场也算是个老油条了,经常和人称兄道弟,他和兵部尚书王琼(此时即将调任吏部尚书)的关系一直很好,他的群众基础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了,内阁中也有一个人不喜欢他——杨廷和,不过这似乎也无关紧要。
    有了这些人际关系,王守仁先生自然消息灵通,从半年后他采取的那些紧急行动看,他对于江彬的阴谋应该早有察觉。
    于是,继朱宸濠之后,江彬成为了王守仁的新敌人,事实证明,他是一个比朱宸濠可怕得多的对手。
    江彬想出了一个很恶心人的方法,他在等待一个机会,要像猫捉老鼠一样,先慢慢整治王守仁,然后再除掉他。
    这个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王守仁再次上奏,这次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够将朱宸濠送到南京,在那里举行献俘仪式。
    王守仁的这个意见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极为深远的考虑。
    按照朱厚照的计划,是要到南昌与朱宸濠作战,而朱宸濠虽然现在已经被捕,朱厚照却似乎并不罢休,准备一路走下去,搞个轰轰烈烈的武装游行。
    从京城到山东,已经惹出了那么多的事情,十几万大军和那群奸邪小人要真的进了江西,吃吃喝喝加上打家劫舍捞点外快,老百姓估计就不用活了。
    所以南京是最好的地点,反正皇帝陛下也玩了很久了,到南京后就别动了,免得四处折腾,况且南京也是帝都、特大城市,在这里搞仪式也算有了面子,快点完事您就快点回去吧,大家都方便。
    朱厚照在行军路上收到奏折,看后没多想,就交给了旁边的江彬,询问他的意见。
    江彬看懂了,他完全领会了王守仁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为了百姓安宁,不愿再起事端。
    然后他对朱厚照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绝对不可!”
    “千里迢迢带领大军到此,怎么能够空手而归!”
    但是朱宸濠都被抓了,还能打谁呢?
    “把他放回鄱阳湖,陛下再抓一次!”
    如此缺心眼的主意都能想出来,也算坏得只剩渣了。
    朱厚照十分高兴,他同意了江彬的提议。
    这是个十分阴毒的建议,其中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旦皇帝和十万大军进入了江西,以战后的混乱局面,其给养必然无法供应。养兵要管饭,没饭吃了就会去抢,到时局势必然混乱不堪。
    而最为混乱的时候,也就是最好的时机。
    这个处理意见很快传到了王守仁的耳朵里,他惊呆了。
    他很清楚,这个方案极其凶险,如果照此执行,一场新的浩劫必然兴起,那些好不容易躲过战乱,生存下来的无辜百姓终将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可是怎么办呢?
    江彬的命令就是皇帝的命令,你能和皇帝讲道理吗?
    王守仁似乎再次走到了穷途末路,在初露寒意的秋夜,孤灯之下,他开始了紧张的思索。
    大军就要来了,局势已经无法控制,时间所剩无几,必须想出办法,必须想出办法!
    但这次王守仁的智慧似乎没有任何用处,他冥思苦想了一夜,也没有想出方法。
    看来只剩下那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抗命。
    违抗圣命者,大逆!
    王守仁很清楚这一点,但他依然决定这样做,去换取那些无辜百姓的生命。
    不能再等待了,带上朱宸濠去南京,绝不能让他们进入江西一步!
    我确信这样做是正确的。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壬寅。
    王守仁带领随从,押解着朱宸濠,向着自己未知的命运踏出了第一步。
    觉悟
    怀着揣测不安的心情,王守仁上路了,应该说,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但很快,王守仁就意识到,自己的这次无畏举动可能并不能改变什么。
    他突然发现,即使自己抗命离开地方,主动交出朱宸濠,也未必能够保全江西百姓,万一那帮孙子不依不饶,朱宸濠到手之后还是要去江西闹事,那该怎么办?
    答案是没办法。
    可没办法的王守仁也只能继续往前走,然而刚走到半路,他却得到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消息:皇帝陛下派出了一支先遣队,日夜兼程向江西进发,已经抵达杭州。
    应该说,这事和王守仁关系不大,管它什么先遣队、游击队,反正到地方把人一交,之后回家往床上一躺,要杀要剐看着办。
    可当王守仁听见先遣队负责人的名字的时候,他改变了主意。
    他决定去见一见这个人。
    这个关键的决定最终挽救了他,挽救了无数的无辜百姓。
    先遣队的负责人是张永。
    对于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他虽然经常干点坏事,不能算是个好人,却也讲道理、通情理,十年前和杨一清通力合作,除掉了刘瑾。
    正是基于他的这些优良表现,王守仁相信张永还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他希望能够争取这个人,毕竟现在已经没有别的指望了。
    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丁末,王守仁带着朱宸濠抵达杭州,立刻前往府邸拜会张永。
    据说当时王守仁没带任何礼物,是空着手去的,这倒也比较明智,按张永的级别和送礼档次,王先生就算当了裤子也是送不起的。
    他没权也没钱,却准备争取权宦张永的支持——凭借他的勇气和执著。
    毕竟是个巡抚,看门的也不敢大意,立刻通报了张永。
    正当他在门口考虑见面措辞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复:不见!
    张永不是傻瓜,他知道王守仁来干什么,想干什么,这么大的一个黑锅,他是不会背的。
    看门的二话不说,立马把大门关上了。
    面对着紧闭的大门,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他并没有退缩。
    他不再接着敲门,却退后了几步,大声喊出了他的愤怒:“我是王守仁,为黎民百姓而来!开门见我!”
    饱含悲愤与力量的声音穿透了沉默的大门,回荡在空旷的庭院中,震动着院中每一个人。
    大门打开了。
    张永终于出现在王守仁的眼前。但他似乎并不打算和这位王先生交朋友,只是漫不经心地问道:“王巡抚来干什么?”
    王守仁并不在意对方的冷淡态度,他用十分诚恳的语气说出了发自肺腑的话:“江西的百姓久经朱宸濠的压榨,又经历了叛乱,还遇上了天灾(兵乱继以天旱),而今大军执意要去江西,兵饷粮草绝难供应,到时民变再起,天下必将大乱!苍生何辜!”
    “张公公你深得皇上信任,望能劝圣驾返京,则江西幸甚,百姓幸甚!”
    然而王守仁这番饱含深情的话却并没有能够打动张永,对久经宦海的张太监来说,这些所谓的悲剧似乎并不重要。
    他仔细想了一会,面无表情地提出了他的要求:“进言自然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张永用手指了指,试探地问道:“必须把那个人交给我,你愿意吗?”
    他口中所说的“那个人”,就是朱宸濠。因为对他而言,这都是一件可以用来邀功的珍贵礼物。
    王守仁愣住了,半晌,他突然仰天大笑起来!
    在这阵突如其来的笑声中,张永愤怒了,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
    于是他用饱含杀气的口吻问道:
    “敢问王巡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