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至纯书苑)-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巧的是,当时,他有一个仇人。
    这个仇人的名字,叫做韩敬,而滑稽的是,他所以跟钱谦益结仇,也是因为作弊。
    十年前,举人钱谦益从家乡出发,前往北京参加会试,而韩敬,是他同科的同学。
    在考场上,他们并未相识,但考试结束时,就认识了,以一种极为有趣的方式。
    跟其他人不同,在考试成绩出来前,钱谦益就准备好当状元了,因为他作弊了。
    但他作弊的方式,既不是夹带,也不是买考官,甚至不是买密码,而是作弊中的最高技巧——买朝廷。
    买考题、买考官都太小儿科了,既然横竖要买,还不如直接买通朝廷,让组织考试的人,给自己定个状元,直接到位,省得麻烦。
    所以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熟人,买通了宫里能说得上话的几个太监,找好了主考官,考完后专门找出他的卷子,给个状元了事。
    当然,办这种事,成本非常巨大。据说钱同志花了两万两白银,按今天的人民币算,大致是一千二百万。
    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还要作弊,可见作弊之诚意。
    两万白银,买个官也行了,钱谦益出这个价,就是奔着状元名头去的,但他万没想到,还有个比他更有诚意的。
    在考试前,韩敬也很自信,因为他也出了钱,且打了包票,必中状元。
    可是卷子交上去后,他却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他的卷子被淘汰了。
    淘汰是正常的,要真有水平,就不用出钱了。
    可问题是,人找了钱出了,怎么能收钱不办事呢?
    韩敬在朝廷里是有关系的,于是连夜找人去查,才知道他的运气不好。偏偏改他卷子的人,是没收过钱的,看完卷子就怒了,觉得如此胡说八道的人,怎么还能考试,就判了落榜。
    落榜不要紧,找回来再改成上榜就行。
    韩敬同学毕竟手眼通天,找到了其他考官,帮他找卷子重新改。
    可是找来找去,竟然没找到。后来才知道,因为那位考官太讨厌他的卷子,直接就给扔废纸堆里了,翻了半天垃圾,才算把卷子给淘回来。
    按常理,事已至此,重新改个上榜进士,也就差不多了,但韩敬同学对名次的感情实在太深,非要把自己的卷子改成第一名。
    但名次已经排定,且排名都是出了钱的(比如钱谦益),你要排第一,别人怎么办?
    关键时刻,韩敬使出了绝招——加钱。
    钱谦益找太监,出两万两,他找大太监,加价四万两,跟我斗,加死你!
    四万两,大致是两千四百万人民币,出这个价钱,买个状元,无语。
    更无语的,是钱谦益,出了这么多钱,都打了水飘,好在太监办事还比较地道,虽然没有状元,也给了个探花(第三名)。
    花这么多钱,买个状元,并不是吃饱了撑的。要知道,状元不光能当官,还能名垂青史。自古以来,状元都是最高荣誉,且按规定,每次科举的录取者,都刻在石碑上,放在国子监里供后代瞻仰(现在还有),状元的名字就在首位,几万两买个名垂青史,值了。
    但钱谦益同志是不值的,虽说也是探花,但花了这么多钱,只买了个次品,心理极不平衡,跟韩敬同学就此结下梁子。
    韩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虽然加了钱,买到了状元,却并不知道得罪钱谦益的后果。
    因为钱同学虽然钱不够多,关系不够硬,却很能混。进朝廷后没多久就交了几个朋友,分别叫做孙承宗、叶向高、杨涟、左光斗。
    概括成一句话,他投了东林党。
    万历末年,东林党是很有点能量的,而钱谦益也并不是个很大方的人,所以没过几年搞京察的时候,韩敬同志就因为业绩不好,被整走了。
    背负血海深仇的韩敬同志,终于等到了现在的机会,他大肆宣扬,应该追究钱谦益的责任。
    但是说来说去,毕竟只是领导责任,经过朝廷审查,钱千秋免去举人头衔,充军,主考官(包括钱谦益)罚三个月工资。
    七年之后。
    在周延儒和温体仁眼前的,并不是一起无足轻重的陈年旧案,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很多史书里,这都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段落,强大且无耻的温体仁和周延儒,组成了恶毒的同盟,坑害了无辜弱小的钱谦益。
    我觉得,这个说法,如果倒转过来,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首先,温体仁和周延儒无不无耻,还不好讲;钱谦益无辜,肯定不是。
    温体仁之所以要整钱谦益,是个心态问题。
    他是当年内阁首辅沈一贯的门生,钱谦益刚入伙的时候,他就是老江湖了,在朝廷里混迹多年,威信很高,而且他还是礼部部长,专管钱谦益,居然还被抢了先,实在郁闷。
    周延儒则不同,他是真吃亏了,且吃的就是钱谦益的亏。
    其实原本推选入阁名单时,排在第一的,应该是周延儒,因为他状元出身,且受皇帝信任,但钱谦益感觉此人威胁太大,怕干不过他,就下了黑手,派人找到吏部尚书王永光,做了工作,把周延儒挤了。
    其次,在当时朝廷里,强大的那个,应该是钱谦益。他是东林党领袖,一呼百应,从上到下,都是他的人,温体仁周延儒基本算是孤军奋战。
    当时的真实情况大致如此。
    形势很严峻,但同志们很勇敢,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温体仁、周延儒擦干眼泪,决定跟钱谦益玩命。
    周延儒问温体仁,打算怎么干。
    温体仁说,直接上疏弹劾钱谦益。
    周延儒问,然后呢?
    温体仁说,没有然后。
    周延儒很生气,因为他认为,温体仁在拿他开涮,一封奏疏怎么可能干倒钱谦益呢?
    温体仁没有回答。
    周延儒告诉温体仁,先找几个人通通气,做些工作,搞好战前准备,别急着上疏。
    第二天,温体仁上疏了。
    就文笔而言,这封奏疏非常一般,主要内容是弹劾钱谦益主使作弊。也没玩什么写血书,沐浴更衣之类的花样,也没做工作,没找人,递上去就完了。
    然后他告诉周延儒,必胜无疑。
    周延儒认为,温体仁是疯了。

    明朝那些事儿第柒卷·朱由检篇
    第十章 斗争技术
    辩论
    事情的发展,跟周延儒想得差不多,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崇祯也震惊了,决定召开御前会议,辩论此事。
    辩论议题:浙江作弊案,钱谦益有无责任。
    辩论双方:
    正方,没有责任,辩论队成员:钱谦益、内阁大学士李标、钱龙锡、刑部尚书乔允升,吏部尚书王永光……(以下省略)反方,有责任,辩论队成员:温体仁、周延儒(以下无省略)。
    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六日,辩论开始。
    所有的人,包括周延儒在内,都认定温体仁必败无疑。
    奇迹,就是所有人都认定不可能发生,却终究发生的事。
    这场惊天逆转,从皇帝的提问开始:
    “你说钱谦益受贿,是真的吗?”
    温体仁回答:是真的。
    于是崇祯又问钱谦益:
    “温体仁说的话,是真的吗?”
    钱谦益回答:不是。
    辩论陈词就此结束,吵架开始。
    温体仁先声夺人,说,钱千秋逃了,此案未结。
    钱谦益说:查了,有案卷为证。
    温体仁说:没有结案。
    钱谦益说:结了。
    刑部尚书乔允升出常
    乔允升说:结案了,有案卷。
    温体仁吃了秤砣:没有结案。
    吏部尚书王永光出常
    王永光说:结案了,我亲眼看过。
    礼部给事中章允儒出常
    章允儒说:结案了,我曾看过口供。
    温体仁很顽强:没有结案!
    崇祯做第一次案件总结:
    “都别废话了,把案卷拿来看!”
    休会,休息十分钟。
    再次开场,崇祯问王永光:刑部案卷在哪里?
    王永光说:我不知道,章允儒知道。
    章允儒出场,回答:现在没有,原来看过。
    温体仁骂:王永光和章允儒是同伙,结党营私!
    章允儒回骂:当年魏忠贤在位时,驱除忠良,也说结党营私!
    崇祯大骂:胡说!殿前说话,竟敢如此胡扯!抓起来!
    这句话的对象,是章允儒。
    章允儒被抓走后,辩论继续。
    温体仁发言:推举钱谦益,是结党营私!
    吏部尚书王永光发言:推举内阁人选,出于公心,没有结党。
    内阁大臣钱龙锡发言:没有结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