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界之游戏江湖-第9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现在北平城周外,能领兵顶上江津不让人有半分担心的人,也只有祝彪和他的河东强军。

    “老将军放心,我晓得轻重。”祝彪应了一句。他才不担心守江津呢。有八万军在手,怕毛。

    虽然这样的战事在外人眼中会是那么的悬殊。

    两人到讲武殿外,云集北平的各军主将已经皆已抵到。内有一人。年不到三十,身长略逊祝彪却显削瘦。穿一身绯红色官袍,肃立不言。与四周其他长官相比。此人多了一分孤傲,少了一分恭敬。他便是唐王新派来的‘代表’——关彦美。

    见了安伟国和祝彪,众人都起身来打招呼,只有一身孤傲的关彦美淡淡的拱了一下手。祝彪眉头一挑,真不愧唐王的小舅子啊,够傲气!拱手后一人立于旁,既无人与之搭话,他好像也不屑如此。

    这时候内侍传诏,姬昀升殿。等到姬昀高居于上,众将施行礼后,殿中一时陷入了沉默。

    姬昀在上,望着下端,面无表情。祝彪是他十分不喜欢见到的人,但是北汉的荣誉却偏偏近乎是他一人赢来的,再看看肃立于后的云峥,自己这个表哥虽也是军中后起,但真的相差太多。

    神情稍缓,未语先叹,口气颇为无奈道:“延州之地,业已失控,偶有城池孤悬,也有助不了大局。孤王闻听赵军已经开始欲动,极有可能两路夹击江津,似此这般,如之奈何?”

    他问题一出,下面无人回答,姬昀见状只能继续说下去:“国家危难之际,诸卿都是孤王的亲信武臣,大汉的顶梁柱石,不必诸般顾忌,直说无妨。但有建言,能阻敌退敌保国者,孤王绝不吝惜封赏。”

    话音再落,云瀚起身,众人都望向他。云瀚神色肃然,对着姬昀一拜道:“王上!以臣愚见,延州不可保,江津危矣。当速派精兵强将补充防御,否则江津一失,安州震动,赵军便可一路沿江直下北平了。”

    “北平之兵尚不足二十万,如何分兵?真如他法?”

    “不然!王上,江津城高大坚固,只需一支强军驻守城内,即可大大牵制赵军南北两路。而安州西北之地,麟州正北之地,皆尚有可为。只需那里有数郡坚守,便可使赵军粮道不通,补给不畅。其孤军深入,必求战决。而王上矢志抗战,北平城剩余十几万大军和满城百姓坚守,赵军谈何容易克城?

    届时师老兵疲,困顿坚城,士气必落。我军焉知不可反败为胜?”云瀚并未言明退敌之策,但这样的话也能让姬昀心气为之一高。

    姬昀听后并未明确表态,而是问道:“若赵军对江津围而不打。渡河东来,该如何抵挡?”

    云翳闪出身来。对此似乎早有准备,利索奏答道:“围城之战在内不在外。如守城之将为豚犬。则城外军等兵之势即可围困。如守城之将为龙虎,有五倍之军亦不能安稳。

    臣所虑者,即在江津。江津有失,北平危矣。江津不失,北平安若重山。”

    祝彪心中泛起了一个无声的冷笑。

    八月初二,祝彪率军进驻江津城。

    初五,姬昀下诏,擢升祝彪为安州兵马都督,全面主持安州军务。蔡珽慎、马髦、云瀚等皆有兼职。且个个名头很大,不是大都督就是大诏讨。相比言,祝彪的都督职虽然是第一个下诏的,但职务却是绝对的次等。一众十几人的诏书中,云峥不知觉的也升任了禁军第二副都督,第一是安伟国。

    而这时的祝彪已经抵到江津郡,接到诏书后,不置一词。

    只是下令杨延彰、高燮二将各领本部进驻江津郡城东南方的义庆县和正北方隔江相望的安养县。

    同时收拢各地残兵和乡勇,招募水手。聚拢船只,联络清江帮……

    这日,在义庆县西北的驿道上,人流如梭。络绎不绝。无论男女老少,人人脸上神情悲戚,手里都提大小不一的包裹。不少人还推着小车或牵着牲畜。

    赵军要来了。虽然他们不会像胡狗一样歹毒凶残。但想想当初杀入中山国的汉军,能走能逃的还是走还是逃吧。所以。无数的百姓就像搬家的蚂蚁一样,顺着官道向着东方逃去。

    行至一处岔路口。人群都往左去,无一人向右。因为那右边的岔道是折向西北的。

    “老人家,为何众人独向左走,却不往右?”人群中,一名大汉向身旁老妇问道。此人约莫三十出头,穿一领深灰直裰,收拾得十分精干利落。手里虽然也提着一包裹,可观他神情剽悍,怎么也不像是难民,而更似乎跑江湖的。

    老妇瞥了他一眼,随口道:“看你着口气,不是江津人吧?”

    “哦,婆婆是如何看出的?在下祖籍是江津义庆的,但父辈时就搬去了曲州,长到三十只会来过寥寥几次。这一次也是因为老家兵戈要起,回乡探望一下族亲的。”那人笑着回答道。

    听到这话,老妇心里暗赞一声,真是个有情义的。这个时候了还能想着亲人。

    “那处再往前行十几里,便是折去西北了。现在人都往东走,谁还回去啊。”老妇回答道。

    那汉听罢,不经意地朝右望了一眼,两条路一般模样。向右偏的给人的感觉还更向东一些,搞鬼哦,竟然是折向西北的。大汉知道怪不得自己会被一个老婆婆一言看穿。

    “可我看那向右的道上不是还有车马痕迹吗?”

    老夫摇了摇头表示不知,大汉正当失望,却听身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说是有军队路过的,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毕竟谁也不会这时候去瞧热闹不是。”

    那汉一听这话,回过头去,就见背后十步的距离里,五六个壮年男都把目光瞧向他。

    约莫过去一个来时辰,路上行人渐少,刚才那大汉从路旁冒出来,四周一张望,来到岔路口,盯着往右那条官道出神。

    “去是不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五六个汉聚在他身后。看样子,可都是精明干练之辈。

    大汉并未回答,而是撇开驿道,直接投林中而去。剩下几人,互相对视一阵,紧随其后,顷刻之间,便消失在了道旁的小树林中。这行人身形灵活。在树林间穿梭,约行七八里,来到一处大帐似的土坡,刚踏上坡顶,行在前头的男忽然将身一矮,身后几人还愣着不动,他回过头来,脸色一沉:“蹲下!有人来!”探出头去,往北一望,便见一队汉军士卒挺着长枪挎着腰刀巡逻而过。

    “走了,上吧。”有人叫道。

    “莫慌。”为之人神色冷峻,一双鹰眼四处打转,恰如隐蔽在草丛的野物还在伺机对猎物动袭击一般。果然,片刻之后,又一队汉军士卒过去。好家伙。果然是前后编队,埋下的有伏笔。看这样森严的警戒,定然有条大鱼!

    等了一阵。不见再有任何动静,为首的大汉到处打量,才起身向后一挥手道:“走,上土坡,可千万小心!”其他人也不答话,跟在他身后一言不,甚至大气不喘。

    登上土坡,居高临下,山破下方圆十数里景致悉收眼底。一条小河蜿蜒盘旋。自西向东流去,此时已是日落黄昏之时,那河面波光粼粼,引人瞩目。

    这些人却无暇欣赏黄昏日落美景,留下两人望风,余者向西移去,极目远眺。就见那湾水流的环抱之中,一座汉军营地已经搭建了起来。上千匹放开的战马或奔或立,或吃草或饮水。几乎让人以为身是在塞外草原上。

    “刘头!位置在这……”一人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手上还捧着一张地图。却被为那大汉回头狠盯了一眼,赶紧底下头去,不敢复言。

    “似乎只有一个营。不像是郡兵乡勇。”左手一人质疑道。

    大汉微微点头,若是郡兵乡勇,哪来如此森严的戒备。距离营寨六七里外就有小股的队伍巡逻,那一支支看似分散的巡逻兵。实际却极大地封锁了秘密。有人建议再走近些,以便仔细查看。大汉却沉吟不语。查得细致些,固然是好。但万一泄露行踪,被对方警觉,反倒不妙。

    正入神时,忽听背后轻微响动,大汉心头狂震,猛然回去瞧。只见草木林立,树木依旧,哪有半点异样。

    “怎么了?”身旁同伴问道。

    “你们没听着?”大汉反问。

    同伙们都摇着头,大汉一顿,感觉是否是自己有些紧张了,正打算回身时,突然面色一紧:“人呢!”

    人呢?什么人?余者面面相觑,不知他所言何意。但仅转瞬之间,人人心头升起一起凉意,疑惑的脸上转而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