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若庶”至“醮焉”。○释曰:上已言三代適子冠礼讫,此经论庶子加冠法也。周公作经,於三代之下言之,则三代庶子冠礼皆於房外同用醮矣,但不知三代庶子各用几醮耳。今於周之適子三加一醴,夏殷適子三加三醮,是以下文祝辞三醴一而醮三,皆为三代而为言。至於三代,庶子皆不见别辞,则周之庶子宜依適子用一醮,夏殷庶子亦依三醮。三代適子有祝辞,言庶子则无,故下文注云:“凡醮者不祝。”○注“房外”至“不尊”。○释曰:知“房外,谓尊东也”者,上陈尊在房户之閒,案《乡饮酒》宾东则东,则尊东明,此亦於尊东也。云“不於阼阶,非代也”者,案下记云:“適子冠於阼,以著代也。”明庶子不於阼,非代故也。云“不醮於客位,成而不尊”者,下记云:“醮於客位,加有成也。”是適子於客位,成而尊之,此则成而不尊,故因冠之处遂醮焉。
 
  冠者母不在,则使人受脯于西阶下。 
  '疏'“冠者”至“阶下”。○释曰:案《内则》云:“舅没则姑老。”若死,当云没,不得云“不在”,且母死则不得使人受脯。今言不在者,或归宁,或疾病也。使人受脯,为母生在,於后见之也。
 
  戒宾,曰:“某有子某,将加布於其首,原吾子之教之也。”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古文某为谋。 
  '疏'“戒宾”至“之也”。○注“吾子”至“为谋”。○释曰:自此至“唯其所当”者,周公设经,直见行事,恐失次第,不言其辞。今行事既终,总见戒宾、醮及为字之辞也。云“某有子某”者,上某,主人名;下某,子之名。加布,初加缁布冠也。云“原吾子之教之也”者,即此以加冠行礼为教之也。云“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者,谓自己身之子,故云吾子,相亲之辞也。云“子,男子之美称”者,古者称师曰子。又《公羊传》云:“名不若字,字不若子。”是子者,男子之美称也。今请宾与子加冠,故以美称呼之也。
 
  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辞。”病犹辱也。古文病为秉。主人曰:“某犹原吾子之终教之也。”宾对曰:“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敢不从,许之辞。宿曰:“某将加布於某之首,吾子将莅之,敢宿。”宾对曰:“某敢不夙兴。”莅,临也。今文无对。 
  始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令、吉,皆善也。元,首也。 
  '疏'注“令吉”至“首也”。○释曰:元首,《左传》曰先轸入狄师而死之,狄人归先轸之元。是元为首。又《尚书》云:“君为元首。”亦是元为首也。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尔,女也。既冠为成德。祺,祥也。介、景,皆大也。因冠而戒,且劝之。女如是则有寿考之祥,大女之大福也。 
  '疏'注“尔女”至“福也”。○释曰:云“既冠为成德”者,案《冠义》,既冠责以父子君臣长幼之礼,皆成人之德。云“祺,祥也”者,祺训为祥,祥又训为善也。云“因冠而戒”者,则经“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是也。云“且劝之”者,即经云“寿考惟祺,介尔景福”是也。
 
  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辰,子丑也。申,重也。 
  '疏'“再加”至“尔服”。○注“辰子”至“重也”。○释曰:上云“令月吉日”,此云“吉月令辰”,互见其言,是作文之体,无义例也。云“辰,子丑也”者,以十幹配十二辰,直云辰子丑,明有幹,可知即甲子、乙丑之类,略言之也。
 
  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胡犹遐也、远也,远无穷。古文眉作麋。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正犹善也。咸,皆也。皆加女之三服,谓缁布冠、皮弁、爵弁也。兄弟具在,以成厥德。厥,其。 
  黄耇无疆,受天之庆。”黄,黄发也。耇,冻梨也。皆寿征也。疆,竟。 
  '疏'注“黄黄”至“疆竟”。○释曰:《尔雅》云“黄发齯齿”,故以黄为黄发也。云“耇,冻梨”者,《尔雅》云“耇、老,寿也”。此云耇冻黎者,以其面似冻黎之色故也。
 
  醴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嘉,善也。善荐,谓脯醢芳香也。 
  '疏'“醴辞”至“令芳”。○注“嘉善”至“香也”。○释曰:谓脯醢为善荐芳香者,谓作之依时,又造之依法,故使芳香而善也。
 
  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休,美也。不忘,长有令名。 
  醮辞曰:“旨酒既清,嘉荐亶时。亶,诚也。古文亶为瘅。 
  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时,是也。格,至也。永,长也。保,安也。行此乃能保之。今文格为嘏。凡醮者不祝。 
  '疏'注“善父”至“不祝”。○释曰:“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者,《尔雅》文。不言善事父母、善事兄弟者,欲见非且善事兄弟而亦为兄弟之所善者,诸行周备之意也。云“凡醮者不祝”者,案上文前后例,周与夏殷冠子法,其加冠祝辞三节不辨三代之异,则三代祝辞同可知也。至於周醮之辞三等别陈之者,以其数异,辞宜不同故也。若然,醮辞唯据適子而言,以其将著代重之,故备见祝辞也。此注云“凡醮者不祝”者,言“凡”谓庶子也,既不加冠於阼,又不礼於客位,无著代之理,故略而轻之也。亦不设祝辞者,《曾子问》注云“凡殇不祭”之类也。其天子冠礼祝辞,案《大戴礼·公冠》篇,成王冠周公为祝词,使王近於人,远於天,啬於时,惠於财。其辞既多,不可具载。其诸侯无文,盖亦有祝辞,异於士也。
 
  再醮,曰:“旨酒既湑,嘉荐伊脯。湑,清也。伊,惟也。 
  '疏'注“湑清也伊惟也”。○释曰:湑,泲酒之称,故《伐木》诗云“有酒湑我”,注云:“湑,莤之文。”《凫鹥》诗云“尔酒既湑”,注云:“湑,酒之泲者。”是湑为清也。云“伊,惟也”者,助句辞,非为义也。
 
  乃申尔服,礼仪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祜,福也。 
  三醮,曰:“旨酒令芳,笾豆有楚。”旨,美也。楚,陈列之貌。 
  '疏'注“旨美”至“之貌”。○释曰:《楚茨》诗亦云“笾豆有楚”,注云:“楚,陈列之貌。”是用其再醮之笾豆,不增改之,故云“有楚”也。
 
  咸加尔服,肴升折俎。肴升折俎,亦谓豚。 
  '疏'注“肴升”至“谓豚”。○释曰:云“折俎”者,即谓折上若杀之豚也。
 
  承天之庆,受福无疆。 
  字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昭,明也。 
  '疏'“字辞”至“尔字”。○释曰:此字文在三代之下而言,则亦遂三代字辞同。此辞宾直西序东面,与子为字时言之也。
 
  爰字孔嘉,髦士攸宜。爰,於也。孔,甚也。髦,俊也。攸,所也。 
  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于犹为也。假,大也。宜之是为大矣。伯、仲、叔、季,长幼之称。甫是丈夫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类。甫,字或作父。 
  '疏'“宜之”至“所当”。○释曰:云“伯某甫”者,某若云嘉也。但设经不得定言人字,故言甫为且字,是以《礼记》诸侯薨,复曰“皋某甫复”。郑云:“某甫且字。”以臣不名,君且为某之字呼之。既此,某甫立为且字。言“伯、仲、叔、季”者,是长幼次第之称。若兄弟四人,则依次称之。夏殷质则积仲,周文则积叔,若管叔、霍叔之类是也。云“唯其所当”者,二十冠时与之作字,犹孔子生三月名之曰丘,至二十冠而字之曰仲尼。有兄曰伯,居第二则曰仲。但殷质,二十为字之时,兼伯、仲、叔、季呼之;周文,二十为字之时,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故《檀弓》云“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是呼伯仲之时,则兼二十字而言。若孔子生於周代,从周礼呼尼甫,至五十去甫以尼配仲,而呼之曰仲尼是也。若然,二十冠而字之,未呼伯、仲、叔、季。今於二十加冠而言者,一则是殷家冠时,遂以二十字呼之;二则见周家若不死,至五十乃加而呼之。若二十已后死,虽未满五十,即得呼伯仲。知义然者,见庆父乃是庄公之弟,桓六年庄公生,至闵公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