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千问-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运用二十四缘来阐明十二缘起支中,每一对缘起支之间的关系。

三十八、什么是十二因缘?答:一、缘于无明,行生起;二、缘于行,识生起;三、缘于识,名色生起;四、缘于名色,六处生起;五、缘于六处,触生起;六、缘于触,受生起;七、缘于受,爱生起;八、缘于爱,取生起;九、缘于取,有生起;十、缘于有,生生起;十一、缘于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如是生起了这整堆苦。于此,这是缘起法之十二因缘。缘起法基本上是解释生死轮转的因缘结构,开显维持生死轮转及令它从一世转到另一世的诸缘。在巴利注疏里,缘起被定义为:诸果同等地依靠诸缘的聚合而生起。这显示了没有单独的因能够产生单独的果,也没有单独的果能够缘于单独的因而生起。反之,永远都是一组的缘产生一组的果。在十二因缘里只有说及一法是另一法的缘,这么说是为了指出在一组缘当中最为主要的缘,以及指出它与一组果当中最为主要的果之间的关系。

三十九、什么是无明?答:无明是痴心所,它覆盖了对诸法真实性的觉知能力,就有如白内障阻碍看色所缘的视力。根据经教法的解释,无明是没有四圣谛的智慧。根据论教法,无明是没有对以下八事的智慧:四圣谛、过去世、未来世、过去世与未来世、缘起。

四十、什么是行?答:行是与二十九种世间善及不善心相应的思心所。八大善心及五色界禅那善心里的思心所,整体地被称为‘福行’;十二不善心里的思心所,则被称为‘非福行’;而四无色禅善心里的思心所,则被称为‘不动行’。当有情众生的心流还是受到无明影响时,行即会制造能够产生未来世的业。由此,无明被称为产生行的主要缘。无明在不善业里很显著,而在世间善业里则是潜伏性地存在。所以世间的善行与不善行两者,皆被说为缘于无明。

四十一、什么是识?答:十二因缘里的识,是指三十二种世间的果报心。这些果报识(心)缘于行而生起。在前一世死时,其中一个累积在心流里特强的业,即会在下一世与该业相符之生存地里产生十九种结生心之一。在随后的生命期里,其他以往所累积的业,也能够根据情况产生其他种类的果报心。

四十二、什么是名色?答:在十二因缘里的第二项‘识’专指‘果报识’,第三项‘识’则是指‘果报识’及前世的‘业识’两者。这里的‘名’一词,是指与果报识相应的诸心所;‘色’一词则是指业生色。在‘五蕴有’里,即是在拥有一切五蕴的生存地里,识缘生了名色两者。但在‘四蕴有’里,即在无色界天里,它只缘生了名法。而在‘一蕴有’里,即在无想有情天里,它只缘生了色法。于五蕴结生,当结生心在结生那一刹那生起时,同时也生起了受、想、行三名蕴,以及某些色聚──于人类,该些色聚是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与心所依处十法聚。由于心(识)在这些俱生名色法里是主,所以说识缘生了名色。

四十三、什么是六处?答:首五处是眼、耳、鼻、舌、身五种净色,而意处则是指三十二种世间果报心。当业生色生起时,它们缘助也是属于业生色的五净色生起。当诸相应心所生起时,它们缘助于此称为意处的果报心生起。换言之,果报心缘生名,而名则缘生果报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缘’。在欲界地里,名色缘生所有的六处;在色界地里,它们则只缘生眼、耳、意三处;在无色界地里则只有名缘生意处,这是该地仅有之处,因为在其地完全没有五种色处。

四十四、什么是触?答:在此,‘触’是指与果报心相应的触心所。触是心、诸心所及目标‘前来相聚于’六处当中之一处。生起于眼处的触名为‘眼触’。它是眼净色、色所缘及眼识之相聚于一处。其他的耳触等也同样地依靠各自的处生起。‘意触’则是与除了双五识之外的二十二果报心相应的触。由于触必须有处才能生起,所以说触缘于六处而生起。

四十五、什么是受?答:每当触生起时,受即会缘于该触而同时生起。触是识与目标接触,而在它们接触时必定会有某种缘于触而生起的感受。受有六种: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及意触生受。在感受的素质方面,受依据其处及目标可以是乐受、苦受或舍受。

四十六、什么是爱?答:受缘生出渴爱,爱有六种:颜色爱、声音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每一种的爱,又可依三方面而分为三种:一、纯粹只是渴爱欲乐;二、渴爱生命,即含有常见的渴爱;三、渴爱断灭,即含有断见的渴爱。在究竟法(胜义谛)上,所有不同种类的爱都是贪心所。虽然爱可依其目标而分别,但事实上爱是依靠接触目标而生起的受。若人体验到乐受,他就会享受该乐受,而他追求该目标的目的,纯粹只是因为它能够激起乐受。反之,当他体验到苦受时,他会渴望脱离苦,以及渴望会有某种乐受取代它。舍受的本性是宁静的,而这也能成为渴爱的目标。如是乐受、苦受、舍受这三种受,缘生了种种爱。

四十七、什么是取?答:‘取’即是欲取、戒禁取、邪见取、我论取这四种取。‘欲取’是强化了的爱,是贪心所的一种呈现方式;其他三种取是邪见心所的呈现方式。这些取都缘于爱。于第一项,对目标微弱或起始的贪名为爱,而强化了的贪则名为取。于其他三项,缘生邪见的贪名为爱,在受到该贪的影响之下而接受的邪见则名为取。

四十八、什么是有?答:有(存在)有两种:业有与生有。业有是指二十九种善与不善思,或一切能产生新一世的善与不善业。生有则是指三十二种果报心、它们的相应心所及业生色。缘于取,有生起。在取的影响之下,人们才会有作为而累积了业。取是生有之缘,因为即是取,导致人们依所造之业再生死轮回。

四十九、什么是生?答:缘于有,生生起。于此,生是指新一世的世间果报心、其相应心所及业生色,生起于三界六道轮回中的一个生存地。使到未来世发生的主要缘是善业或不善业,即业有。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库,什么是生呢?无论是任何众生,在任何众生的群体,都有诞生、产生、出现、生起、诸蕴的显现、诸处的获得,诸比库,那称为生。”

五十、什么是老、死?答: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库,什么是老呢?无论是任何众生,在任何众生的群体,都有衰老、老朽、牙齿损坏、头发苍白、皮肤变皱、寿命损减、诸根老熟,诸比库,那称为老。诸比库,什么是死呢?无论是任何众生,在任何众生的群体,都有死亡、逝世、解体、消失、命终、诸蕴的分离、身体的舍弃、命根的毁坏,诸比库,那称为死。”一旦出生发生了,则老死已无可避免。而在生与死之间,也可能会生起其他苦,例如愁、悲、苦、忧、恼等。这一切苦的根源即是已经出生,所以把生列为它们的主要缘。

五十一、什么是缘起法的三时?答:无明与行属于过去世;生及老死属于未来世;中间八支属于现在世。如是一共有三时。当十二缘起支依三世分别时,应明白这只是为了显示生死轮回里的因缘结构。当知被归纳于某一世的缘起支并不是只在该世运作,而不会在其他世运作。事实上在每一世里,都有这些互相牵连的十二缘起支。

五十二、什么是缘起支的二十法、三连结、四摄类?答:在提及无明与行时,爱、取与有也已包括在内。同样地,在提及爱、取与有时,无明与行也已包括在内。在提及生与老死时,识等五果也已包括在内。如是有:一、过去五因,二、现在五果;三、现在五因,四、未来五果。如是有二十法、三连结、四摄类。当心中的无明还未断除时,爱与取就还会生起;而每当爱与取发生时,它们都是以无明为根本及与它俱行。再者,‘行’与‘有’二词都是指同一种究竟法,即:造业之思。因此,每当提及其中一词时,另一者也已包括在内。在二十法当中并没有个别列出生与老死,因为它们是名色法之相,而不是究竟法。它们所代表的究竟法是从识至受这五个缘起支。三连结是:一、过去因(行)与现在果(识)的因果连结;二、现在果(受)与现在因(爱)的果因连结;三、现在因(有)与未来果(生)的因果连结。

五十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