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生,生于前之气交,如夏气之生于季春也。气之化,化于后之气交,如春气之流于孟夏也。胜复之气有盛衰,是以有早晏之异也。盖气之盛者,胜于本位以前所生之三十度;气之衰者,流于本位以后所化之三十度,故不当其位也。如金气衰而胜于春夏之交,则复气亦衰,而复于夏秋之交矣。是胜虚而虚,后时而至也。此四时之气,前后互交,是以胜复之盛衰,随四时之气交,而或前或后也。故曰,盛衰之用,其在四维。又曰,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谓胜复之早晏,皆归于四维之斥候,或早而在于始之前三十度,或晏而在于终之后三十度也。复以脉候而证明气化之交通,故曰,是谓四塞,谓春夏秋冬之气,不相交通,则天地四时之气皆闭塞矣。正者,四时之正位也,言脉同四时之正法,而前后相交,待时而去者,待终三十度而去也。如春之沉,尚属冬之气交,终正月之三十日,而春气始独司其令也。春不沉则冬气不交于春,夏不弦则春气不交于夏,秋不数则夏气不交于秋,冬不濇则秋气不交于冬,是四时之气不相交通而闭塞矣。夫四时之气,盛于主位之时,而微于始生,衰于交化,是以甚则病也。参见者,谓春初之沉弦并见,夏初之弦数并见也。复见者,已去而复见也。未去而去者,未及三十度而去也。去而不去者,已至三十日应去而不去也。反者,谓四时反见贼害之脉也。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言四时之气,守于本位,司于气交,犹权衡之不相离也。四时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生化者,生于前而化于后也。动者,气之乱也。按生者,生于主时之前三十度;化者,化于主时之后三十度。故曰,其终可见,其始可知,见化之终,则知生之始,生化之无穷也。】 

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 王冰曰:两阴交尽于戌亥,两阳合明于辰巳,《灵枢》系日月论云:亥十月,左足之厥阴。戌九月,右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阴。辰三月,左足之阳明。巳四月,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然阴交则幽,阳合则明,幽明之象,当由是也。寒暑位西南东北,幽明位西北东南,幽明之配,寒暑之位,诚斯异也。】 
【 马莳曰:承上节有四维二字,遂问阴乃称幽,阳乃称明,其义何居?伯言西北为幽,是在左为北,而在右为西,两阴之交,尽于此矣。东南称明,是在左为东,而在右为南,是两阳于此合明也。正幽明之所以相配,而寒暑因之以异耳。】 
【 张志聪曰:幽明者,阴阳也。两阴交尽,阴之极也,故曰幽。两阳合明,阳之极也,故曰明。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故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此复申明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四时之往来,总属阴阳寒暑之二气耳。】 

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 王冰曰:言冬夏二至,是天地气主岁至其所在也。春秋二分,是间气,初二四五四气,各分其政于主岁左右也。故曰至则气同,分则气异也。所言二至二分之气配者,此所谓是天地气之正纪也。】 
【 马莳曰:此言时有分至之义,乃天地之正纪也。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节也。然冬夏言至者,以六气言之,则五月半司天之气,至其所在,十一月半在泉之气,至其所在。以四时之令言之,则阴阳至此为极至,故谓之曰至也。然二至之前,为芒种、小满、立夏,为大雪、小雪、立冬,二至之后,为小暑、大暑,为小寒、大寒,其寒热之气无甚异也,故曰至则气同。春秋二分者,以六气言之,则二月半初气终而交二之气,八月半四气尽而交五之气,若以四时之气言之,则阴阳寒暄之气,至此而分,其昼夜分为五十刻,则乃阴阳之中正也,故曰分则气异。此乃天地之正纪也。】 
【 张志聪曰:气至,谓冬夏之二至。气分,谓春秋之二分。此承上文以申明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言二至之时,总属寒暑阴阳之二气,气分之时,则有温凉之不同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 王冰曰:以分至明六气分位,则初气四气,始于立春立秋前各一十五日为纪法,三气六气,始于立夏立冬后各一十五日为纪法,由是四气前后之纪,则三气六气之中,正当二至日也。故曰,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也。然以三百六十五日易一气,一岁已往,气则改新,新气既来,旧气复去,所宜之味,天地不同,补泻之方,应知先后,故复以问之也。主,谓主岁。得,谓得其性用也。得其性用,则舒卷由人,不得性用,则动生乖忤,岂祛邪之可望乎?适足以伐天真之妙气尔。如是先后之味,皆谓有病,先泻之而后补之也。】 
【 马莳曰:此言六气主岁,各有宜用之正味也。司天主上半岁,在泉主下半岁,随所宜用,其要以正味为主。司天之左右间与司天同,在泉之左右间与在泉同,大要半岁所主,其六味各有先后也。故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等云云也。】 
【 张志聪曰:春秋之气始于前者,言春在岁半以上之前,秋在岁半以下之前,夏冬之气,在二气之后,谓四时之主气也。六气往复,主岁不常者,谓加临之客气,六期环转无有常位也。此章论四时之主气,前后交通,得气之清静者也。若受客胜以动之,又不能循序而苛疾起矣。是以上下所主及左右之间气,当随其攸利,正其味以调之,乃其要也。大要宜先泻而后补之,盖以佐主气之所利,资主气之所生,是谓得四时之气,生化而交通也。按前章论客气之补泻,先补而后泻者,在客之本气而论也。此复以先泻而后补者,为四时之主气而言也。按春之暖为夏之暑,秋之忿为冬之怒,故春秋之气始于前。再按客胜为顺,然客胜则主气不能清静生化也。故大要以先泻后补。】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 丧,去声。】 
【 王冰曰: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也。静而顺者为化,动而变者为变,故曰之化之变。针曰工巧,药曰神圣。病机,病之机要也。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也。诸风掉眩者,以风性动,故木气同之。收敛引急也。寒物收缩,故水气同。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者,如高秋气凉,雾气烟集,凉至则气热,复甚则气殚,象肺可知也。膹,谓膹满;郁,谓奔迫也。气之为用,故金气同之。诸湿肿病,皆属于脾者,盖土薄则水浅,土厚则水深,土平则干,土高则湿,故湿气与土气同之。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者,盖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故生于心下,谓下焦,肝肾气也。夫守司于下,肾之气也。门户束要,肝之气也。故诸厥固泄,皆属下也。厥,谓气逆。固,谓禁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