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 王冰曰:八风谓八方之风,五痹谓皮肉筋骨脉之痹。《灵枢经》曰: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外在筋纽,内舍于肝。风从东南方来者,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外在于肌,内舍于胃。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外在于脉,内舍于心。风从西南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外在于肉,内舍于脾。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外在于皮,内舍于肺。风从西北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外在于手太阳之脉,内舍于小肠。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外在于骨,内舍于肾。风从东北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外在于腋胁,内舍于大肠。林亿按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是所谓八风五痹之病也。草苏,谓药煎也。草荄,谓草根也。枝,谓茎也。言以诸药根苗合成其煎,俾相佐助而以服之。凡药有用根者,有用茎者,有用枝者,有用华实者,有用根茎枝华实者,汤液不去则尽用之,故云本末为助也。标本已得邪气乃服者,言工人与病主疗相应,则邪气率服而随时顺也。汤液醪醴论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主疗不相应也。或谓取标本论,末云针也。】 
 
【 马莳曰:此言中古以汤液草煎治病也。中古治病,方其病之始至,用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及其十日不已,则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而煎之使服,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盖有病人而后用医工,故亦以本标名之。今医药合其病情,则标本得而邪气服矣。此中古治病之得其法者如此。】 
 
【 张志聪曰:此言中古之人,不能移精变气以通神明,而治以汤药,亦有法也。病至而治之者,言不如恬惔虚无之世,虽有贼邪,不能为害,设有病至,而即以汤药治之。八风者,八方之风,触五脏邪气发病,五痹者,五脏之痹也,人之五脏,应地之五行,天之十干,化生五行,是以汤液十日,十干已周而五痹可去矣。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者,以苏荄为本,而旁枝为末也。夫五脏有经俞之外荣,有筋脉皮毛骨肉之外合,是五脏为本,而经俞筋骨为标也。草生五味以养五脏气,是以五脏有病,则以苏荄治之,如邪在经脉之外合者,则以草苏草荄之枝治之,是以本治本而以末治标也。心肺居上为阳,而治以草苏,是本乎上者亲上也。肝肾居下为阴,而治以草荄,是本乎下者亲下也。以草之本末为助,而病之标本已得,又何有邪气之不服哉?此中古用药之有法也。】 

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 王冰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不本其处,而即妄攻,是反古也。四时刺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工当各随所在,而辟伏其邪耳。不知日月者,谓日有寒温明暗,月有空满亏盈也。八正神明论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盛,则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是故天寒无刺,天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盈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此之谓也。不审逆从者,谓不审量其病可治与不可治也。迨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外,汤液治内,必至心意粗略,不能精审。凶凶,谓不量事宜之可否也。何以言之?假令饥人形气羸劣,食令极饱,能不霍乎?岂其与食而为恶邪?盖为失时过节,非病逆,针石汤液,失时过节,则其害反增矣。】 
 
【 马莳曰:此言后世治病之失也。言后世治病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用微针以治其外,汤液以治其内。此粗工者凶凶然,以为可攻,殊不知旧病未已,而新病又起矣。此后世治病之失其法者如此。】 
 
【 张志聪曰:不本四时,洽不法五方五气也。不知日月,不识阴阳色脉也。不审逆从,不别标本顺逆也。上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暮世之治病,已成而后治之,是犹渴而穿井,不亦晚乎?而粗工凶凶,又妄攻之,是故其邪病未去而妄攻之,新病复起,此暮世之工,不审色脉精气之盛虚,而为治亦不知标本之法也。】 

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洽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牗,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 到,同倒。数,音朔。】 
 
【 王冰曰:夫色脉之虑,昭然不欺,但顺用而不乱纪纲,则治病审当之大法也。逆从到行,谓反顺为逆,标本不得,谓工病失宜,以反理到行,所为非顺,岂惟治人而神气受害,若使之辅佐君王,亦令国祚不保康寗矣。去故,去逆理之人,就新,就明悟之士,乃得至真精晓之人以全已也。一者因得之,言因问而得其神气也。然后问其所欲,而察其是非。】 
 
【 马莳曰,此详言治法以色脉为要之极,而其要之一,惟在于得神而已。神者,病者之神气也。】 
 
【 张志聪曰:色脉者,阴阳之道也。临病人,观色脉,知死生而无嫌疑,治之大法,尽于是矣。此复结前节之义也。逆从到行者,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也。标本不得者。不知病之标本,而以本末为助也。言暮世之人,既不能顺时调养,又不能洽却其邪,是必神亡而形失矣。夫心藏神而为一身之主,主明则十二官皆安,以为天下则大昌,神亡则失国矣。上古天真论曰: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道书》曰:神行则气行,神住即气住,知神气可以长生。故此篇独归重于神焉。去故,去其故染之病,就新,就其新变化之精神,乃得真人之道,而亦归于真人。此言暮世之人,能修养其精气,将从上古合同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帝止知要道不离于色脉,伯因帝知其要在色脉,故复曰治之要道,原于至极,总归一而已矣。 一者,神也,得其神则色脉精气,因其情意而亦得,闭户塞牗,无外其志也,神舍于心,心性之动处是谓情,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是以无外其志,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则得其神之存亡矣。失神者死,得神者生。首篇论上古真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此篇言往古之人,能移精变气以通神明,命曰圣王。暮世之人,去故就新,乃得真人,是精神完固,皆可归于真人。如神气散失,虽有良工,无能为已。临病之士,可不察其色脉神气,而徒以针石汤液为事乎?】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八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马莳曰:内有汤液醪醴,故名篇。】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 王冰曰:液,清液。醪醴,酒之属。坚,谓资其坚劲。完,谓取其完全。完全则酒清冷,坚劲则气迅疾而效速。夫稻者生于阴水之精,首戴天阳之气,二者和合然乃化成,故云得天地之和,而能至完。秋气劲切,霜露凝结,稻以冬采,故云伐取得时而能至坚。】 
 
【 马莳曰:此言为汤液醪醴者,必有取于稻米稻薪也。盖稻米生于阴月,成于阳月,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其性至完,稻薪采之以冬,故其性至坚,所以制为汤液醪醴也。】 
 
【 张志聪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