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日上午,秦彦三郎奉命匆匆飞往哈尔滨,与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接洽之后又返回长春。    
    18日,远东第1方面军副参谋长谢拉霍夫少将率空降部队在哈尔滨空降,会见了秦彦三郎。19日,秦彦三郎乘苏军飞机前往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扎里科沃,会见了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远东第1方面军司令麦列茨科夫元帅等高级指挥官。华西列夫斯基对关东军如何投降做了指示;秦彦三郎提出尊重日本军人名誉和保护日本侨民的要求。之后,秦彦三郎又乘苏军飞机返回长春,安排投降事宜。    
    8月19日,后贝加尔方面军特命全权代表阿尔捷缅科上校奉命乘飞机前往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向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提出了关东军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山田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要求,并第一个解下军刀交给阿尔捷缅科,表示投降。〔苏〕谢·马·什捷缅科:《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中译本)第550页。20日,关东军总司令部参谋部改为对苏交涉班,派副参谋长松村知胜前往扎里科沃〔日〕《关东军》(2)第468页;一说为德乌霍夫斯克,见松村知胜《关东军副参谋长手记》。,进一步交涉投降细节。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向盟国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日本法西斯宣告彻底失败。9月3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抵达长春,听取了山田乙三关于关东军投降进展情况的报告。9月5日,关东军总司令部解除武装,宣布解散。至此,在东北横行一时,作恶多端的关东军,终于寿终正寝。9月6日,山田乙三、秦彦三郎等关东军高级将领被解送到哈巴罗夫斯克。    
    与关东军总司令部投降过程相比,关东军各部队投降的时间有早有晚,情况不一。总的看来。16~20日大部投降,少数部队稍晚一些,个别也有不服从命令,拒不投降的。    
    第1方面军,司令部于8月10日由牡丹江撤至敦化。19日,司令部和敦化附近的第139师团向苏军投降。23日,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等被送往伏罗希洛夫。第3军司令部及所属部队,经与苏军第25集团军司令契斯佳科夫上将交涉,于19日有秩序地缴械投降。第5军司令部及所属第126、135师团,17日在横道河子向苏军投降;第124师团残部,23日在宁安附近投降。方面军直辖的第128师团残部,17日在罗子沟以西缴械;第134师团,20日在方正投降。    
    第3方面军,由于后贝加尔方面军代表普里图拉少将率空降部队于19日占领沈阳,司令部及驻沈阳附近部队当即缴械投降。20日,司令官后宫淳大将等被送往赤峰。第30军司令部,19日由长春移至公主岭,20日向苏军投降。所属部队于19、20日分别在长春、四平地区先后向苏军投降。第44军所属的第107师团,27日在音德尔地区投降。第44军司令部于13日移至沈阳,20日,司令部及所属部队分别在沈阳和辽阳地区缴械投降。方面军直辖的第138师团于28日在抚顺缴械。    
    关东军直辖的第4军,司令部于8月11日由齐齐哈尔出发,12日移至哈尔滨,18日向苏军投降。所属部队,第123师团17日在孙吴,独立混成第135旅团21日在瑷珲,第119师团17日在大兴安岭阵地,独立混成第80旅团18日在海拉尔,第149师团19日在齐齐哈尔,分别缴械投降。防御朝鲜北部的第34军,司令部及所属部队,于8月24日在咸兴地区投降。另外,关东军直辖的第125师团于24~26日在梅河口投降。    
    关东军缴械投降以后,被苏军俘虏的有148名将校,59万余官兵,他们分别被集中到指定地点,大体以1000人左右为单位,编成1个劳动大队。劳动大队打破原有编制,由各部队人员混合编成,军官与士兵分开,编为军官大队。劳动大队分别在东满(佳木斯、牡丹江、掖河、东京城、敦化、延吉等地),北满(孙吴、北安、绥化、哈尔滨、嫩江、齐齐哈尔、博克图、海拉尔等地),中、南满(吉林、长春、公主岭、四平、沈阳、鞍山、海城、锦州、承德等地)和朝鲜北部4个地区编成。在东满地区编成220个大队,共21万人;在北满地区编成70个大队,共74万人;在中、南满地区编成140个大队,共152万人;以上在东北地区共编成430个大队,约436万人。在朝鲜北部编成68个大队,共66万人。总计498个大队,502万人。从1945年9月1日开始,东北地区到1946年5月10日,朝鲜北部地区到1946年9月25日,关东军俘虏被分批解送到苏联。〔日〕《关东军总司令部》,第287~298页。大部分收容在西伯利亚、黑龙江地区和沿海州;一部收容在中亚地区的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少数收容在俄罗斯西部(乌拉尔山脉以西)、高加索、乌克兰东南部以及蒙古等地。个别还被收容在北极圈内的边远地区。例如,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最北部太梅尔民族州接近北纬70°的诺利尔斯克地区,就有1个收容所。《满洲国的末日》235页。    
     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以及关东军的迅速溃灭,由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伪满洲国也走到了尽头。8月9日,关东军决定撤往通化的同时,要求伪皇帝溥仪及伪满政权首脑和重要机关一起南撤。溥仪等虽然并不愿意轻易放弃“新京”,但在关东军的压力下只有从命。8月10日,伪满政权召开“防卫会议”,按照关东军的指令,宣布伪满“迁都”。伪满政权分为撤退和留守两部分。这次会议实际成了伪满垮台前的一次散伙会议,此后伪满政权便分崩离析了。    
    于是在一片混乱中,伪满开始大逃亡。溥仪指使众人收拾细软,烧毁文件,仓皇出逃。伪满大小官吏也各奔东西,争相逃难。在行将灭亡之际,这些寡廉鲜耻的汉奸,还不忘大捞“国难财”,将“国库”的钱财瓜分一空。溥仪给侍从人员每人分发了4万元“安慰费”。张景惠给东京汇款5000万元,以留作后路。伪都市长于镜涛将市署存款2000万元分给手下官员,自己拿了400万元。还有伪都保存的大量鸦片、贵金属等都被劫掠一空。同时,伪满政权仍未忘记销毁罪证。在伪都由武部六藏指挥,将伪中央政府的机要文件,秘密档案等均付之一炬。其他各地伪政权也同样将罪证材料焚烧一空。就连作为伪满精神象征的平时顶礼膜拜的“建国神庙”也被焚毁,“天照大神”在浓浓黑烟中被送上天;这对日本天皇、关东军和伪满政权是一大讽刺!    
    8月12日凌晨,在滂沱大雨之中,伪皇帝溥仪携其后妃和近亲仓皇登上出逃的专列。与其同行的还有“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侍捧天照大神三件神器的桥本虎之助,以及伪总理大臣张景惠和伪参议府议长臧式毅等人。专列途径通化,于13日到达临江县大栗子,设立了临时“行宫”和伪政府(次日迁回通化)。然而,伪皇帝和伪大臣们未及喘息,就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关东军随即决定停止抵抗。作为傀儡的伪满洲国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日本侵略者仍要将傀儡收场戏演完。8月16日,武部六藏召开会议,商讨伪皇帝退位和伪政权解体问题,制定了伪皇帝退位诏书稿。17日晚上,在大栗子矿业所,由武部代表日本和关东军导演了伪满洲国皇帝的“退位仪式”。参加的伪大臣们神色黯然,垂手而立,溥仪脸色发青,用机械的语调宣读了由日本人拟定的送葬词——“退位诏书”。而后,伪大臣们抛下溥仪,作鸟兽散;竞相逃命。次日,溥仪出逃时,竟无一人送行。    
    直到这时,关东军仍然严密控制着溥仪,命其亡命日本。8月18日夜,溥仪抛下“皇后”和“贵人”,只带他的兄弟溥杰和几个近亲,在日本人桥本和吉冈的“陪同”下,乘火车前往通化。19日晨,溥仪一行分乘关东军提供的飞机飞往沈阳,准备换大型飞机转赴日本。当飞机飞临沈阳时,机场已被苏军控制;溥仪等人刚下飞机就成了苏军的俘虏。    
    伪满政权垮台后,汉奸们自知罪孽深重,但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互相还在争权夺势,演出了丑态百出的闹剧。8月18日,张景惠等伪满重臣们逃回长春后,策划成立了“治安维持会”,其中还恳请武部六藏、松本益雄等日本人参加指导。苏军进驻长春后,张景惠等人竭力奉迎苏军,企图蒙混过关,继续升官发财。然而,伪装和欺骗掩盖不住他们民族罪人的丑恶嘴脸。8月底至9月中旬,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