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战役开始后,何应钦急调第67军王以哲部,以及高桂滋、翁照垣等部增援滦河一线。17日前后,以上各部及溃退我军集结于滦河西岸,统由第2军团长商震指挥。设立防线,伺机反攻。《第二次中日战争各重要战役史料汇编·长城战役》,第191页。敌我隔滦河形成对峙。    
    这时,日本天皇突然对滦东战事表示“关心”参见《现代史资料》(7),第531页。;关东军遂奉敕命于4日19日下达“关作命第498号”命令,将占领滦东部队撤回长城沿线。天皇究竟为何“关心”,原因不明。不过关东军发动滦东战役,除军事打击目的之外,还暗藏着政治阴谋。    
    四南天门、兴隆县战斗    
    长城东线战斗刚刚结束,关东军又在西面的南天门、兴隆县发动了新攻势。长城战役第三阶段开始。    
    自3月中旬以来,我军组成第8军团,加强南天门防御,以421高地为核心,纵深构筑了多道阵地。与敌相持月余。4月20日,敌为配合“板垣工作”,命第8师团主力“对当面之敌予以痛击”。自21日起敌出动第16旅团等对我第2师发起猛攻。至25日,敌反复攻击均未得逞。我第2师苦战5昼夜,伤亡惨重,由第83师接替防务。敌久攻未克,于26日将第4旅团投入战场;再次进行猛攻。双方激战3日,我军工事全毁,伤亡甚大,我83师于28日退守新开岭第二道防线。8昼夜血与火的较量,敌以付出重大代价,攻占了南天门。    
    与南天门战斗同时,敌第31联队岛村大队向兴隆县进犯,4月21日占领县城。驻守这一地区的我第26军萧之楚部,决心消灭这股敌人,组成4路纵队,分由马兰关、黄崖关等地出发,于27日将敌包围。29日正待全歼该敌之时,何应钦命萧部向墙子路转进。萧乃命132旅暂留兴隆,余皆转移。30日敌增援部队赶到,我132旅随即撤走。是役岛村大队伤亡达38%。《太平洋战争ヘの道》,第23页。    
    至我军撤出南天门,长城沿线关口均陷敌手,长城沿线战役结束。在3月初至4月底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军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号称“皇军王牌”的关东军的嚣张气焰,特别是古北口,喜峰口的战斗尤为激烈。骄横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在雄伟的长城前,第一次遇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长城战役是关东军与中国军队规模最大的作战。    
    
走向世界战争入侵冀察

    关东军占领热河,攻取长城沿线,其气焰更为嚣张。然后一面南进威逼平津,一面西进入侵察东,欲以武力和谋略,占领和控制察东和冀东地区。    
    一侵犯察东    
    察哈尔省紧邻热河,亦在日本“满蒙政策”的图谋范围。东境多伦,扼内外蒙入关通道,有塞外“小上海”之称,为商业和军事重镇。关东军在制订进攻热河计划时,已将多伦作为攻占目标,命伪军刘桂堂部向林西、多伦方面作战。关东军占领热河后,以主力南犯长城,同时命骑兵第4旅团,纠合伪军张海鹏、李守信、刘桂堂等,准备侵犯察东。    
    我军在察省的防务情况为:根据2月上旬制订的华北防御计划,察省防务由第7军团(总指挥傅作义)担任,所辖傅作义第59军、李服膺第61军、赵承绶骑兵第1军。第59军担任张家口、张北、宝昌等地的守备;第61军防守赤城、独石口、沽源一带。骑1军驻守多伦。    
    另外,汤玉麟第5军团放弃承德后,收容残部编成步兵3个旅、骑兵3个旅等,退至上黄旗、花营子一带。虽国民政府已下令通缉查办汤玉麟;但汤拥兵自重,拒不离职。军分会无奈令其立功自赎,防守沽源一带。由赤峰退入察省的第6军团孙殿英、冯占海部;3月间集于宝昌、沽源一带,军分会令其与汤共同防守察东。其余散败部队编为骑兵挺进军由刘翼飞任总指挥,分驻张垣、商都、康保等地。并有义勇军多部退集察省。    
    4月下旬敌开始向多伦进犯,骑1军于25日派出第5团前往阻敌。在小汤河一带且战且退。28日敌全线攻击,三江洼、磴口桥阵地等被敌突破,我军退守第2道防线,敌包抄迂回,进入多伦,双方巷战,我军不支退走,5月1日多伦失守。接着敌进攻沽源,7日冯占海部在大梁底将伪军刘桂堂部击退。下旬敌再进攻,汤玉麟欲图投敌未成,南逃赤城;冯占海部抵敌不住,退往张垣,5月24日敌攻占沽源。后敌分两路继续进犯:一路拟由多伦西侵宝昌、康保,然后转而南下图取张北;另一路由沽源南进独石口、赤城,然后向西威胁张家口。在察省面临危机之时,爱国将领冯玉祥毅然奋起,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保卫察省,收复失地。    
    “九·一八”事变以后,冯玉祥就积极主张抗日,1932年10月,冯在共产党员吉鸿昌的动员下,由泰山移居张家口,联络旧部,积极准备抗日。1933年3月,原安徽省主席方振武在晋南揭起抗日旗帜,于5月中旬率部艰苦跋涉到达宣化。冯旧部孙良诚、高树勋、张凌云等也先后到达张家口。宋哲元留察部队也纷纷响应冯的抗日号召,退入察省的东北义勇军冯占海、邓文、李海青、檀自新、刘震东、耿继周等部也表示服从于冯。察省的抗日情绪极为高涨。冯玉祥的抗日主张,得到了共产党和民众及各界的广泛支持。    
    在日伪准备深入察省的情况下,5月26日察省各界在张家口召开民众御侮救亡大会,正式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以下简称“同盟军”)。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方振武为副总司令,邱山宁为总参谋长。冯即通电全国,表示“率领志同道合之战士及民众,结成抗日战线,武装保卫察省,进而收复失地,求取中国之独立自由”。冯玉祥通电全文见《国闻周报》第10卷第22期,1933年6月5日。    
    同盟军成立后发展迅速,先后所掌握的军队主要有:第1军佟麟阁部,第2军吉鸿昌部,第6军张凌云部,第16军李忠义部,第18军黄守中部,第5路邓文部,第6路刘桂堂部(于6月底在沽源反正后加入同盟军);骑兵挺进军孙良诚部,察哈尔自卫军张砺生部,抗日救国军方振武部,蒙古军等,总计约8万人。据冯玉祥自述:同盟军总数有12万人,但只有8万枪支,1/3的人均为徒手。    
    6月初,日机轰炸独石口,伪军张海鹏、崔兴武部西进,4日陷宝昌,8日占康保,原驻守察省的骑1军赵承绶部,第61军李服膺部则奉阎锡山之命撤向大同一带。于是,张北告急,张垣震动。冯玉祥急命张砺生、李忠义等部驰往张北布防;抗日救国军张人杰部赴独石口应战;张凌云率部策应。至中旬将敌攻势遏住。    
    6月15日,同盟军召开第1次军民大会,讨论了军事、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决定“组建北征大军,收复被占领土”。冯玉祥委任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邓文、李忠义分任左、右副总指挥,率军克日北上,收复察东。后又派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统一指挥作战。吉鸿昌将所部编为3个梯队,集中张北,准备北进。自卫军张砺生部也受命出征;配合作战。    
    同盟军部署后,梯次北上出击。6月22日,自卫军王德重部等首战康保,伪军崔兴武部溃败东逃。康保克复,首战告捷。接着同盟军又分两路出击,一路由吉鸿昌、邓文、张凌云及自卫军一部挺进宝昌;一路由李忠义部直趋沽源。26日伪护国游击军司令刘桂堂在沽源通电反正,使伪军张海鹏一部陷于孤立。7月1日同盟军将其击溃,克复沽源。同日在宝昌方面,经过战斗,伪军张海鹏、崔兴武部逃往多伦,宝昌亦告收复。同盟军连克三城,声威大震,决定乘势进军,收复多伦。在吉鸿昌指挥下,北征军向多伦前进。    
    多伦战略地位重要,日军派出骑兵第4旅团2000余人及炮兵部队,并由伪军崔兴武、李守作等协助固守。城内外筑有碉堡等坚固工事。在丰宁至多伦一带,有日军第8师团一部及伪军索华岑部等以为后援。    
    7月4日北征军到达榆树沟,并得知敌正在调动,吉鸿昌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先发制人,攻取多伦。其部署是:张凌云部为左翼,李忠义部居中,刘桂堂部任右翼,吉、邓两部为预备队。7日夜展开外围战,翌日午后,敌不支退入城内。9、10两日我军数次攻城,敌据城固守,并派飞机轰炸,我军伤亡很大,暂停进攻。吉鸿昌施特洛伊木马计,潜兵数十人化装入城。12日晨,趁敌机不能起飞,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