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域往事   -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这一辈子


  每个人都有权力向世界做一个交待,谁也不能漠视这一点。这世上最轻车熟路的谈话内容,莫过于谈自己,但是最谈不清楚的大概也正是自己谈自己。达吾提老人说,其实这些东西报纸上都刊登过的,于是他提供出各种省、地级的报刊资料,果然是连篇累牍,记者先生们竞相妙笔生花。然而,我还是想听老人亲口说一说,因为这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


王位与王府


  我这一辈子,怎么跟你说呢?经历了很多曲折。风光也好,受罪也好,都跟继承王位有点关系。那我就从这里开始谈吧。
  汉族同志有句话是这样讲的,生活是命运。啥叫命运?我也说不好,恐怕不光是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一些事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我继承王位这档子事儿。
  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后来承袭了这个“库车王”,就一直很麻烦。要问是谁改变了我,我看是盛世才。为什么呢?因为我这个王位,是盛世才封的。他是当时的新疆督办。
  那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我记得很清楚,是秋天,我们库车开了个会,全县大会,各界的代表人士都参加了,300多人呢。在这个会上,县长宣布说,盛世才封我为“库车王”。那就是个命令,很简短,很有力。那年我才14岁,还是个小孩子,所以,人家都叫我“巴郎子王”。
  我继承的王位,是买合甫孜王爷传下来的。买王爷是被盛世才下令杀掉的,那是1942年4月份的事。他的许多事,后面我还要讲。过了不久,大概就几个月吧,盛世才对库车县的县长韩云程说:买王没有了,我们再推荐一个吧,可以从买合甫孜王爷的亲生儿子当中选一个。结果一调查,买王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个3岁的女儿,还有我。那时候,我是买合甫孜王爷的养子。
  买合甫孜王爷和我亲生父亲是兄弟,买王是老大,我父亲是老三。买王50岁的时候,有一天,对我父亲说:“我没儿子,将来这个王位怎么办呢?把你那个大儿子给我吧,让他以后接我的王位。”我父亲当然愿意,就把我过继到了买王这边。这样,我就被库车县的韩县长,推荐到盛世才那里,成了亲王。
  我虽然当了“王”,也是贫寒人家出身。所以,过去人家说我历史如何如何,那真是冤枉。我不是富家的少爷,小时候,生活条件很不好。我是民国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出生的。几月份?记不得了。好像是8月份的样子,树上结果子了嘛。我的亲生父母,也就是一般的群众,有好几个子女,尽管也在王府边上,可谈不上富有。我小的时候,读了一点经,可能是因为要继承王位,家里故意培养我吧。具体读的啥,也记不大清了,后来进了县立第一小学。学习成绩嘛,马马虎虎还不错。
  我继承王位之后,文化知识就显得不够了,幸运的是,来了林基路县长。这个林基路,对我们库车贡献可大了。教育方面,也做了不少事。他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份,当我们库车县长的,是受盛世才的邀请,从陕北延安过来的,是共产党员。盛世才当时是新疆督办,开始很革命的。向共产党要人才,要来一大批共产党员,建设新疆嘛,样子做得很好。后来不行了,本质就不行的。来的共产党员,有很多又被他杀害了。
  林基路到了库车,兴修水利,兴办教育,为民作主,很受群众的敬重和喜爱。在他的提议下,库车城内修建了中心小学,两层的教学楼,很气派的。那一年,这个学校办了个国语学习班,是利用暑假办的。我报名参加了,学了三个多月。我的汉语基础,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后来,县政府又发来通知,据说是盛世才安排的,要我到迪化(乌鲁木齐)去学习。因为当时县上财政困难,我自己经济状况也不好,政府还是从县文工队的演出收入里面,为我凑齐了路费。我拿着县政府给新疆省教育厅开的介绍信,坐了沙雅一个商人的畜力车,在路上跑了27天,才跑到乌鲁木齐。第二天,教育厅的徐厅长、新疆督办盛世才,分别接见我,说了一些大道理。根据盛世才的安排,我公费进了省立第一高中,学习了三年。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份,我高中毕业回库车时,盛世才已调离新疆,继任省长是吴忠信。拜见吴省长时,我向他反映了一些情况。中心意思就是,请求归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盛世才没收的我们的家族财产。吴忠信听了以后,归还了我们家族的房子,还有土地,又给新疆省第四监狱下指示,归还了买王的一些遗物,包括一件呢袄,一套棉衣,一件无领衫,一条裤子以及一张放大的买合普孜亲王照片。接着,第二年,县里又对王府进行了部分修缮,花了些钱。这时候,我除了“库车王”的头衔外,没有任何实权,也没啥职务。
  修缮后的王府,面貌有了变化,但总的格局还是一样的。门前有条大路,很宽,可以赛马。路那边不远,就是汉城,汉族人住的,城墙到现在还很完整。进了大门,左边就是清真寺,是我们做乃玛孜的地方。清真寺后面的地方,过去是买王兄弟们住的,其他的亲属也都在附近。再往旁边嘛,就是马厩,圆形的,比地面矮一些,中间有一排马桩,还有马槽。马厩过来,是一片树林,还有草地什么的。
  我住的地方在大门的右边,很大一片房子,又有一个小的门楼。从大门正对过去,是条很宽阔的路,笔直的,把左右两边隔开来。我住的这边,靠最前面的一排,是小平房,给佣人住的。平房很长,不太高,一头靠大门,另一头就是锅炉房。锅炉房也是新建起来的,过去没有。
  和门楼前后位置平齐,有两个大建筑。门楼这边的,是汉族风格的一个大建筑,比较高大,很大的屋顶,门前有台阶,很漂亮,专门会客用。再过去的是另一个建筑,矮一点点,也窄一点点,是穆斯林风格的建筑,屋顶是平的。因为窄一些,所以这个房子门前也空一些。前面有民族风格的很长的过道,花格子的玻璃,是我们自己住的地方。这两栋房子前面,都有很漂亮的台阶。台阶下面,有花圃和灌木,还有几棵榆树,很高很大的。树下面有一条小路,是石子砌的。
  再往中间一些,排着三个大的建筑。最右边的一个房子,是接待客人的寝室,汉族风格,很大,门前有很大的喷水池。正中间的一个建筑,有点特别,是一座高台,我们维语叫“热瓦”,汉语的意思大概是叫“望月亭”吧。旁边靠后面这个方向,砌了台阶,上面建了一个很大的亭子。整个台子是四方形的。上面小一些,下面大一些,四面都是斜坡,看起来很雄壮的。上面的亭子上,画了很多漂亮的花纹。在“热瓦”的左边,略微靠前一点点,是一个小院子。院子周围高一些的地方,栽着葡萄。葡萄架子中间矮一点的地方,是块空地。后面一排厨房。
  在这几座房子的前面,有条很长的葡萄架,拐了弯的,像是一条林荫路。人可以在两边坐下来,也可以走在中间,很漂亮。葡萄架的前面,有个半圆的舞台,再往前,是草地、树木。所有建筑的右面,从前到后都有一条矮墙围着。矮墙的那边,有一大片树林。最外边是城墙。这个城墙不太高,可是年代很久远了,据说是汉朝遗留下来的。尽管它又矮又残破,但那时在我眼中它是很大的。文物嘛,要是破坏了,就没有了。


在三区民族革命中(上)(1)


  我高中毕业回到王府到王府修缮完工的这段时间里,库车发生了很多事。很多都是我当时看不明白的。库车王的这个身份,让我在这段复杂的历史中经历了很多别人不曾经历的浮沉,包括第一次被软禁、第一次在“主麻日”发表政治演讲和被迫在国民党安排召开的集会上发表退出进步组织“青年委员会”等。
  那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我刚回到库车不久。具体时间嘛,好像是8月份吧,中旬的时候,三区民族革命军消灭了驻在拜城的国民党部队。解放拜城后,队伍又开到阿克苏。当时,驻在库车的国民党部队,有个项师长,为了抵抗三区民族革命军,继续维护他们在库车的统治,采取了许多措施。这其中就包括将部分开明人士、社会上的达官显贵,召集在县政府大院里面,不叫他们出去,进行软禁。我是库车王,虽然年纪小,可也是被软禁的对象。那时候库车的局势十分紧张。国民党在周围的战略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