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拿破仑文选-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射程的一半。拉加尔普所部后退,以便驻在科当奥前面掩护通向帕维亚和洛迪的道路。    
  从俘虏口中得知:博利厄已率领自己的军队向佛姆比奥前进,企图绕到这个据点的后面。人们认为,他的某些部队并不知道日间发生的事变,可能会跑到科当奥来过夜。对于敌军这个可能的行动作好了防备。总司令在下达保持最高警惕的命令以后,回到皮阿琴察大本营。夜间,马塞纳所部渡过波河,分布在桥边作为后备,以便在必要时支援拉加尔普。    
  人们预料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法军从托尔托纳向皮阿琴察前进,尽管行动迅速,可是并没有秘密到完全瞒过博利厄。他用自己的部队来占据提契诺河和阿达河间的地方,希望及时赶到皮阿琴察以阻止法军渡河。他知道法军完全没有架设浮桥的工具。他的一个走在纵队前面的骑兵团,突然出现在预备沿着帕维亚大路前进的拉加尔普将军的前哨附近,引起了法军的惊慌。宿营中的法国兵拿起武器,打了几梭子弹以后,一切平静了。但为了查明发生的事情真相,拉加尔普在一队巡察兵和一些军官的随从下,仍然向前方走去,他亲自向路旁民房中的居民打听。居民告诉他说,这阵骚乱是一个不知道法军已渡过波河的奥军骑兵团引起的,现在他们已向左跑到洛迪去了。拉加尔普动身回来。可是,不幸得很,他没有沿着战士可以看清楚他的大路往回走,而是走小路回来。警戒着的士兵没看清楚对象,竟以一阵急射迎接他。拉加尔普倒下去了,他被自己的士兵打死了!拉加尔普是瑞士沃州人。他由于痛恨伯尔尼政府而遭到迫害,来到法国避难。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军官,论身材和勇敢精神都是一个很好的掷弹兵。虽然性情急躁一点,但是他善于带兵,并赢得兵士的爱戴。早晨四点钟,大本营得悉这个不幸消息,立即派贝尔蒂埃到这个师里去。他看见这个师的官兵都陷在悲痛之中。    
  三    
  拿破仑进入帕尔马公国的领地后,在特雷比亚河的渡口接见了公爵派来求和及请求保护的使节。帕尔马公爵没有任何政治意义,因为占领他的领地也没有任何好处。拿破仑让他继续治理这个公国,同时向他征收他这个公国所能负担的一切贡税。这样一来,法国人就得到了一切实际利益,而免去直接治理这个国家的困难。这个办法是最简单而又是极其合算的。5月9日早晨,停战协定在皮阿琴察签字。公爵交出二百万法郎的现款,为法军拿出大批粮食、燕麦和其他食物,提供了一千六百匹军马(骑兵和拉炮用的),还负担修建军事公路以及在公国境内兴建医院的费用。拿破仑还为巴黎博物馆要求交出艺术品来抵偿占领军的费用。这是近代历史上征收占领军费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办法。根据法国特派员的挑选,帕尔马交出了二十幅名画,其中包括名画《圣耶朗尼姆》。公爵请求另交二百万现款来代替交出这幅名画。法军特派员同意这样的交换。但总司令说,二百万法郎很快就花光了,而这种艺术杰作可以在巴黎展览几百年,并且还会引出其他的杰作来。    
  帕尔马公国、皮阿琴察公国和瓜斯塔拉公国都属于法尔涅兹王朝①。王朝唯一的继承人是菲利浦五世的妹妹伊丽莎白,她把这些公国交给西班牙。她的儿子唐·卡尔洛斯于1714年领有这些地方。后来,当唐·卡尔洛斯取得那不勒斯王位的时候,根据1748年亚亨条约,这些地方移交给奥地利皇朝,以后又送给西班牙王子唐·菲利普②。从1762年起,他的儿子斐迪南掌管这些地方。斐迪南是孔狄亚克③的有名弟子,死于1802年。他住在科洛尔诺城堡里,周围都是僧侣,他在一切细节上都一丝不苟地履行宗教仪式。    
  ①1545至1731年统治帕尔马公国。——译者    
  ②作者的叙述不符事实。唐·卡尔洛斯于1735年把这些领地让给奥地利皇朝。而这个皇朝的女皇玛利娅·帖列集娅于1748年把它们交给西班牙王子菲列普。——俄文版编者    
  ③孔狄亚克(1715—1780年)是法国启蒙运动者,感觉论哲学家。——译者    
  四    
  法军在皮阿琴察城里征集了四百匹炮兵用的马。10日它从卡札耳-普斯帖尔连哥出发,向洛迪前进。这时博利厄已在洛迪集中了谢博田多尔夫和罗捷耳米尼两师兵力,而科利和武卡索维奇两部则已开往米兰及卡萨诺。现在这些军队的命运取决于进军的速度,因为从奥利奥河把它们截断并俘掳它们是可能的。但是法军前卫在离卡札耳一法里的地方发现了强大的奥军后卫,这支部队由掷弹兵组成,其驻防的地势很有利于防卫洛迪公路。于是法军只好相机作战。战斗打得激烈而顽强。最后终于把敌人打得狼狈溃退。法军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洛迪。洛迪这座要塞四周有城墙。敌人本想关闭城门,可是法军已杂在难民中间渗入城里(难民后来集中到博利厄在阿达河左岸设置的防线后面去了)。博利厄配备了二十五至三十门大炮来防卫河桥,但法军也立刻拿同样多的大炮来回敬他。    
  奥军战线上有一万二千名步兵和四千名骑兵。加上退到卡萨诺的一万人,在佛姆比奥地区被击溃的八千人(那次战争后躲在皮戚格当),以及米兰城堡的守军二千人,一共有三万五六千人。这就是奥军还保存下来的全部兵力。    
  拿破仑希望截住去卡萨诺的那一师敌军,决心在十日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桥上渡过阿达河,并以这种大胆的行动惊倒敌人。为此,他在洛迪休息了几小时以后,在下午五点钟左右,就命令骑兵指挥官博芒将军在河上游半法里有浅滩的地方渡过阿达河。到达彼岸以后,他应当用轻炮射击敌军右翼。同时,拿破仑把全部炮兵配置在桥的附近和河的右岸,对准敌人用来护桥的大炮阵地。他还在阿达河岸城墙后面布置了掷弹兵。敌军步兵为了利用当地库房来防御法军炮弹,便离开了河边。这样,掷弹兵的位置就离敌人炮垒较近,离敌人步兵较远。当拿破仑刚一发现敌军炮火威力削弱,法国骑兵前卫已在左岸整队,而这一行动已引起敌军惊慌的时候,立刻下令冲锋。掷弹兵纵队的前锋仅仅来一个左转弯,就出人意外地出现在桥上,几秒工夫就飞跑过桥,并立即夺下敌人所有大炮。纵队只在为过桥改变队形的一刹那间遭受到敌军的射击。因为一瞬间就到达了对岸,所以它没有受到什么显著的损失。它猛攻敌军阵线,迫使敌军溃退到克雷莫纳。敌军损失了一些大炮和大量的军旗,还有二千五百人被俘。在激烈的炮火下进行这样坚决的行动,并且尽可能地做到谨慎小心,这不能不认为是整个战争期间最出色的军事行动之一。法军损失不超过二百人,而敌军则全部被粉碎①。    
  ①在《圣赫勒拿岛日记》中是这样写的:“皇帝说过:‘葡月事件、甚至蒙特诺特战役都还没有使我把自己看作非凡的人物。只是在洛迪战役后,我起一个念头:在我们的政治舞台上我大概可能成为一个起决定作用的人物。第一个功名心的火花在那时出现了。’”(拉什卡兹:《圣赫勒拿岛日记》第一册,第183页,1823年版。)在《当俘虏的故事》中也谈到了这点:“正是在洛迪附近那天晚上,我相信自己是一个非凡人物,我充满着干一番伟大事业的功名心。在此以前这种大事业对我说来好象只是幻想。”(蒙托龙将军:《拿破仑皇帝在圣赫勒拿岛当俘虏的故事》第二卷,1847年巴黎版,第424页。)——法文版编者注    
  可是科利和武卡索维奇已在卡萨诺附近渡过阿达河并沿大道退往布里西亚。这就使得法军要朝皮戚格当前进。法军认为追击敌人并立即把敌人赶出那儿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使敌人来不及武装这个要塞,来不及补充弹药物资。法军刚一包围这个要塞,要塞就投降了。要塞里有三百名敌军,他们是奥军为保障撤退而准备牺牲的人。    
  拿破仑在查夜时,碰到战俘营里的一个饶舌的匈牙利老军官。拿破仑问他:他们的仗打得怎样。这个年老的大尉不能不承认仗打得很糟糕。他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青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    
  经过猛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