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  化法四教
         1  藏教
         2  通教
         3  別教
         4  圓教
      三 結論

一  緒言
教為佛拢卤恢裕^為賢凡上達之行;觀非教則行無所明而常殆,教非觀則言
失其實而常罔,猶夫學而思,思而學,相藉而不容相離也。抑教固啟心之臁,而觀

實入理之正軌。故佛祖說法必就眾生之執著,隨眾生之根器,反覆詰破,輾轉開示,
使先悟本心自性乃授以觀法,俾一門深入,諦證無虛。然則教觀之義,可以稍知矣。
夫藥所以治病,衣所以適身,身有修短之別,衣安得而無修短!病有萬千之異,
藥安得而不萬千!浸假以藥而藥北俱盧洲無病之人民,以衣而衣無色界天無身之眾生
,其有不視為狂者乎!浸假以一藥而欲醫眾病,以一衣而欲適眾體,不分甘苦寒熱,
不辨小大高低,其有不目為愚者乎!佛之說法亦若是則已矣!茍無眾生之機感,佛本
無法可說,而眾生之機感不一,佛之說法又烏得而一哉!是所以四十九年,三百餘會
,年年有異,會會不同。設有人焉,不解其因病施藥隨機說法之意,試繙一大藏經論
盡閱之,鮮有不疑佛說之自相矛盾者。古代諸大師研究佛法而有所心得者,有鑑於是
,乃判其種類,別其旨趣,溨钪逯G覟榉鸨姘字唬悍鹬f法,蓋有
權巧方便耳。此佛不可不有古德為之判白,而古德亦不得不藉之以發表一己之心德,
布施有情而報佛恩也。

但古代判教諸大師,其受稟不同,其識見不同,其悟理不同,其所際之時代、所
化之人根、種種不同,故其判之也,亦各有所出入而莫或盡同者。然求其精當而純全
者,宜無如五時、八教。蓋天台大師所判定者,故緇流多呼之為天台教云。今請言八
教:
二  八教
八教維何?化儀四教、化法四教是也。
甲  化儀四教
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是謂化儀四教。頓教者:如日欻然而出,世界頓
時無不光明也。華嚴頓悟佛慧,遍入法界;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此頓教之屬也
。漸教者:如種植物然,由芽而幹,由幹而枝葉、而花、而果,漸次長成也。佛於鹿
苑轉三乘法輪,說溞≈ǎT鈍根眾生,堅其信、瀹其智、淘汰其餘習、破除其
執著,漸漸皆引歸於圓乘者是也。秘密、不定:其實際上於佛邊全同,但眾邊互知、

互不知微有不同耳。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機之大者獲大益,機之小者
獲小益。其獲大益者,自知獲益之大,復知他眾生獲益之小。而獲小益者,亦自知獲
益之小,復知他眾生獲益之大。彼此互知,名不定教。若彼此得益不同而各不相知,
則便名秘密教矣。又灌頂部中一切陀羅尼咒,亦名秘密教。要之、此四教皆判教者敘
明師資主伴間用意獲益所以不同之理由,示後世師家應機說法之儀軌,俾研究者易得
其要領耳。有虛位,無實法,故謂之化儀。逮下化法四教,方是佛所說示眾生所思修
而為教觀體相之所託焉。
乙  化法四教
化法四教者:藏教、通教、別教、圓教是也。此之四教,又當中分為二:藏、通
為三乘別,而別、圓為一乘教也。三乘者: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是也。前二為小
乘,後一為大乘。一乘則佛乘是也。
1   藏教

藏教雖具有三乘之人法,然主重於聲聞、緣覺二乘,故以三界之惑業果報因緣所
生法皆為實有。而苦、空、無常、無我、不淨,行者觀之生厭離心,修三十七道品以
趨入偏空寂滅為究竟依歸。大涅槃經有一四句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
已,寂滅為樂』。最足代表此教之諦理。賅而言之,藏教四諦始終皆未能出乎生滅之
範圍者也。蓋此教明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有之身、受、心、法,皆為生滅聚,以眾
生所共之生滅固生滅矣,此苦集二諦之生滅也。而修此教者,以滅前此眾生所共之生
滅,而入寂靜之涅槃,生滅滅而涅槃生,亦生滅矣。此道滅二諦之生滅也。苦、集為
世間因果,道、滅為出世間因果,世間出世間雖有不同,其為生滅則一而已矣。唯其
以生滅為境,故遂認依正二報、苦樂二果,皆本無今有,今有還無,三世有無,截然
不同。過去非現在、未來,未來非現在、過去,現在非過去、未來。過去、未來之無
,不可為現在之有。現在之有,不可即過去、未來之無。故其為觀也,必假分析至盡
而後始能悟入空理。如隨碎一物,轉更碎之,碎碎相續,碎至極微而更碎之,則歸如

空而漠無痕跡可睹矣,是謂析空觀。如八背捨、九不淨想、十一切處、十二因緣等觀
門,皆此觀為之鈐轄,為之樞紐,而復能為此觀藉手之方便者也。
然此教亦有大乘菩薩緣四諦境,發四宏誓,勇哲無匹,精進無前,但慈悲心雖既
切且大,而智慧尚微,禪定尚弱,故雖行六度萬行,皆未能不著是相。及夫佛道成熟
,度脫因地所緣之眾生已,便斷滅身心而入無餘涅槃。復與前小乘人一以因中所修之
慧觀同故,故歸宿之止境,亦不得不同也。第此教所以名藏教者,蓋有多義。今用其
易解而近理者言之,則實理暫為權法所耄Р囟茨茱@暢是也。
2   通教
通教,三乘所通行者也。前藏教雖亦為三乘共教,但聲聞修四諦法,緣筧覺十二
因緣法,菩薩修六波羅密法,各各釐然迥別。今通教則反是,同以無言說道體化入空
。雖有三乘之異,特因其能觀與夙根有不同耳。其託無生生空為所觀與所止境,固未
始深異也。故獸形不同,而一般渡生死之河;門徑雖歧,而平等到清涼之地。此據通

教自體以論通也。而稟此教之教觀者,下根則前可以退入藏教,上根上上根,則後可
以進入別、圓二教,前後皆可通入,故名通教。此則綜四教而論通矣。抑通教雖亦以
空為歸,但其所觀之空,萬事萬物當體全空,乃是無生空,非藏教生滅之空。無生空
即是真空,真空即是妙有,真空妙有不二圓融,即是唯心識觀。故修此教者,多進入
後之圓教、別教,唯一類最鈍最頑下愚而不可移者,始倒退入前之藏教,而以聲聞、
緣覺半面清淨寂滅之境域自畫,故初不觀光於華嚴,終致退席於法華也。
中論偈曰:『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頗足代
表此教之真理。夫一切事物法相皆起源於生,今於四處推求生理皆不可得,生理尚無
,何處尚有一切法耶?此即通教所修之無生體空觀也。修此觀者,觀蘊、界、根、塵
皆如幻、如化、如夢、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花,當體非有,徹底全空,不待分析
至無而後始能證入空性也。修此無生空觀者,鈍根則僅見空理,利根則兼見不空。蓋
利根之人證此空理時,復反覆觀一切法,雖體性全空,而不妨有山河國土,蘊、界、

處,種種苦樂、因果、善惡事業。且當此依正二報皆虛空性,當虛空性便是依正二報
,重重差別不異平等,一味平等無礙差別。智論破世出世間一切法遍而復不壞世間相
;禪宗燒盡大千世界而不損一草,皆與此同意。古師定通教為大乘入理之初門,良有
以也。然大丈夫者,一悟窮其際,一見澈其源,不唯可以為大乘初義,即大乘之究竟
境義,要亦莫能外乎是也。
禪宗入手功夫,簡直了捷,亦無非導人自悟此當體無生空寂之心性耳。若根器稍
劣者,便死於此。但隨消舊業,不造新殃,冷湫湫地作個自了漢而已。而根器猛利者
,復於此無生空寂之心性中,明見具有無量功德、無量智慧,與虛空等、與法界等、
與諸佛等。即邿o緣之大慈,起同體之大悲,不般涅槃,不求淨土,於三界六道之中
出入無間,與拔無盡。如所謂若不上天堂即便入地獄者,則以進入別圓賢拢唬
與佛菩薩不思議境界相鄰矣。明心見性之前矛,斷惑生智之先鋒,便利了當,此為其
最。無上佛道誓願成者,可以知所急務焉。

3   別教
別教行人,從初發心即仰信中道,誓成正覺。但未能即中道理具一切法,故須先
修空觀,斷見思惑,證入十住;從空起假,入十行位,斷塵沙惑;然後融會空假觀照
中諦,經十回向熏伏無明;趣入十地,漸證法身;至等妙覺,成就佛道。三觀次第而
修,三諦次第而照,三惑次第而斷,三智次第而得,位位各異,分分不同,進不如圓
教之圓融,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