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7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髌牟嘀氐阌兴煌G迦硕履衔恫瓮酢贰鳎苄鸫笠住⒛谘⒙鹬溃且陨掀砸椎牢啵沃阅谘渎鹪蚣浼爸恢衅蚰谘啵椎来沃鹪蛴执沃幌缕寺鹞啵谘危椎栏我病4巳校淙乐昙蛴胁煌踩绱恕!
  关于《参同契》对《周易》的运用,彭晓曾作这样的概括:‘(魏)公撰《参同契》者,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故托易象而论之,莫不假借君臣,以彰内外;叙其离坎,直指铅汞;列以乾坤,奠量鼎器;明之父母,系以始终;合以夫妇,拘其交媾;譬诸男女,显以滋生;析以阴阳,导之反复;
  示之晦朔,通以降腾;配以卦爻,形于变化;随之斗柄,取以周星;分以晨昏,昭诸刻漏。故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真铅为药祖,以玄精为丹基,以离坎为夫妻,以天地为父母,互施八卦,驱役四时,分三百八十四爻,循行火候;运五星二十八宿,环列鼎中。乃得水虎潜形,寄庚辛而西转;火龙伏体,逐甲乙以东旋。《易》曰:‘至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公因取象焉。‘②说明魏伯阳将炼丹的鼎器,方位,药物,火候,时辰,变化等,都用《周易》卦爻词义来表述。朱熹则认为:‘按魏书首言乾坤坎离四卦橐籥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见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月用功之进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纳甲六卦而两之,盖内以详理月节,而外以兼通岁功,其所取于《易》以为说者,如是而已。‘③这是说,《参同契》用《易》卦,除象征鼎器(乾、坤)药物(坎、离)的四卦以外,其余六十卦和纳甲六卦以及十二辟卦,系用在表明炼丹用功、进退及其时间之掌握上。彭晓和朱熹从不同角度指明了《参同契》用说明天地造化的《易》理,解释炼丹、内养的情状。
  《参同契》既谈外丹炉火,又讲内养修炼。它认为,只有服食金丹、内养精气和配以服食,才能达到‘变形而仙‘、长生久视的目的;同时指斥当时流行的存思、食气、房中术以及祭祀鬼神祈福寿等皆为邪门歪道。因此,为道教丹鼎派的重要著作,被尊为‘万古丹经之祖‘,④在中国道教史与古代科技史上均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参同契》运用《周易》的卦爻和隐喻手法解说炼丹、内养术,使得本来就比较复杂的修炼功夫,变得更加神秘难解。朱熹称之为‘词韵皆古,奥雅难通‘。他曾试图予以解释,如说:‘《参同契》所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龙也,汞也;气,火也,离也,虎也,铅也。其法以神运精气,而为丹。阳气在下,初成水,以火炼之,则凝神丹,其说甚异‘⑤关于《周易参同契》的作者,历来颇多歧异。葛洪认为是东汉魏伯阳撰。他在《神仙传》中称:‘魏伯阳者,吴人(实为会稽上虞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其说如似解释《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其后,托名阴长生所注《周易参同契》之序云:‘盖闻《参同契》者,昔是《古文龙虎上经》,本出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北海人也。后因越上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补续其类,取象三才,乃为三卷。‘玄光先生则称:‘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契》上篇,以传魏君(伯阳);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⑥直认《参同契》上中下三篇,为徐从事、魏伯阳,淳于叔通师徒三代相继完成。五代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则根据《神仙传》称:
  魏伯阳‘不知师授谁氏,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补塞遗脱》一篇‘,‘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后汉桓帝时,公复传授与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认为魏伯阳根据《古文龙虎经》结合《周易》,撰《参同契》三篇,徐从事为之作注,淳于叔通为之传世。此与前说又有所不同。宋曾慥《道枢》卷三十三《参同契中篇》注称:‘世传汉娄敬著《参同契》,自号草衣子云‘。表明当时还有草衣子娄敬著《参同契》的传说。曾慥也多引草衣子的话,作为该卷所集《参同契中篇》的内容。
  而他在同书卷三十四《参同契下篇》则云:‘云牙子游于长白之山,而遇真人告以铅汞之理,龙虎之机焉,遂作书十有八章,言大道也。‘自注云:‘魏翱,字伯阳,自号云牙子。‘又注:‘伯阳既著《参同契》,元阳子注释其义。‘然而虽有上述种种歧异,但基本倾向还是肯定《参同契》为魏伯阳所著。
  唐宋以来,注解《参同契》者甚众,见仁见智,互有发挥。《正统道藏》收录十一种,主要注本有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三卷及元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九卷等。
  注:
  ①②③④⑤⑥《道藏》第20册259页,131~132页,131页,122页,192页,73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更新时间2009…12…24 12:08:17  字数:1544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系以葛洪《肘后备急方》和陶弘景的《补阙肘后百一方》为主体,加上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之附方摘录合编而成。由金汴京国子监博士杨用道于皇统四年(1144)编成刊行。《正统道藏》正一部题名葛仙翁(葛玄),实误。
  前有序五篇。称葛洪《肘后备急方》(又名《肘后救卒方》),共八十六首,三卷(或作四卷)。陶弘景加以补充,成《补阙肘后百一方》,共一百一首,三卷。杨用道加上《证类本草》之附方摘录以成此书,分为八卷,六十八篇。
  此书既以葛洪《肘后备急方》和陶弘景之补遗书为主体,自不失为我国较早的医学著作之一。不少医例,确开我国医学记录之先声。如以水渍青蒿汁治疟疾;以狂犬脑敷被咬者之伤口治狂犬病;对‘尸瘵‘(肺结核病)传染性的描述;对‘虏疮‘(烈性传染性天花)、‘黄虏病‘(急性黄疸性肝炎)、‘恶脉病‘(急性淋巴管炎)、‘恶核病‘(急性淋巴结炎)、‘瘰疠病‘(颈淋巴结炎)、‘熛疽‘(干、湿性坏疽)、‘乳痈‘(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症状、治疗的记载等,都是医书记载中最早的。
  作为我国古代医书,它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诸多明显的特点:
  一,广泛运用炙法和热熨。东晋前医书详于针而略于炙,此书则多用炙术,举凡猝死、中恶、尸蹶、霍乱、寒热症、身面浮肿、咳嗽等,皆采用之,被誉为保存炙法最丰富的文献。
  热熨法即原始的物理疗法,多用于心痛、心腹症结、伤寒、虚损、乳痈、蛇螫等方面。如治毒肿急痛,以‘柳白皮酒煮,令热,熨上,痛止‘。
  二,重视症状鉴别与描述。如区别‘死亡‘和‘尸蹶(假死)‘时指出:‘脉犹动‘,‘股间暖‘,‘耳中如啸声‘者,当以‘尸蹶‘救之。又如‘癫狂病‘:‘凡癫疾发则仆地,吐涎沫,无知,强掠起,如狂‘,乃癫痫,系发作性精神异常疾病;而‘若或悲泣呻吟者……非狂‘,表现沉默呆痴,抑郁不宁,则为癫症,系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凡狂发,则欲走,或自高贵称神圣‘,表现喧扰不宁,动而多怒,则为精神失常之‘狂病‘。从当今医学观点看,上述鉴别语均较正确。与此相联系,又重视症状表征的描述。如论足气病:‘或微觉疼庳,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候也。‘关于尸瘵的症状:‘大略使人寒热淋沥,怳怳默默,不知其所若,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又记黄虏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重视症状鉴别和描述,尤其是阶段性的描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