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一带又是神仙传说盛行之地,也许正是这一原因,安期生遂被齐方士目为神仙。
  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方士李少君曾语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武帝“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②后李少君病死。虽求蓬莱安期生不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③齐方士栾大,亦自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④《神仙传》称李少君亦齐人,于安期先生得神丹之方。据此,安期生确系齐地方士心目中的神仙。
  《列仙传-安期先生》的描述比较简朴。称安期生为琅琊阜乡(今属山东)人。
  “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秦始皇离去后,委弃金宝不顾,留书始皇:“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
  始皇得信,“即遣使者徐市(音福)、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遇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数处”。⑤按《列仙传》“数年”,《云笈七签》本及《仙鉴》皆作“千年”,盖宋本如此,然于理不通。而赵道一据此云:“秦始皇以穷奢极侈惨刻之君,安足以语道?安期生委金璧而去者,所以示之廉;曰‘后千年求我于蓬莱’,所以示之仙不可学矣。”⑥《列仙传》称安期生本是卖药翁。后葛洪则说他服金液长生,“非止世间,或延千年而后去尔”。⑦仙传又谓,有王老,与鲁女生、封君达为友,访道名山,于东岳遇一神仙乘白鹿,与侍女约十人,自山中而下,自称安期生,教以胎息存真一之诀,言讫升天而去。⑧南宋谢守灏编《混元圣纪》言安期生后以道授马明生,马明生又传于阴长生。可见在道教中,安期生主要是一位好仙药、行气功的神仙形象。
  因道教视安期生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称其事。传说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而升昆仑,或在玄洲三玄宫;并奉之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与彭祖、四皓相等。灵宝派因倡普度,故贬斥他“前世学法、功德薄”。⑨但安期生跟彭祖一样,在道教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左位,被奉为“北极真人”
  AB;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称他治在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元晨山,其得地仙果位乃是共通的说法。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阴长生
更新时间2009…12…24 12:47:01  字数:991

 阴长生相传为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所立皇后阴氏之曾祖。新野(今属河南)人。生富贵之门而不好荣位,潜居隐身,专务道术。闻马鸣生得度世之道,乃入名山寻求,后于南阳太和山中,得与相见,执奴仆之役。马鸣生只朝夕与之高谈世务,不教其度世之道。如此二十余年,终不懈怠。与阴长生一起奉事马鸣生的十二人已先后离去独有他敬礼弥肃。马鸣生为其至诚所感,偕赴蜀青城山中,立坛盟誓,授以《太清神丹经》。阴长生得其术,归家后合丹,举门皆寿。
  相传在世一百七十年,颜面如童子。后于平都山白日升天。
  《神仙传》《云笈七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有其传。
  《神仙传》又载所谓‘阴君自序‘(一作‘阴真君自叙‘)云:
  ‘维汉延光元年(122),新野山北,予受和君神丹要诀。道成去世,副之名山。如有得者,列为真人,行乎去来,何为俗间。不死之道,要在神丹。行气导引,俯仰屈伸,服食草木,可得少延。不能永度,以至天仙。子欲闻道,此是要言。积学所致,无为为神(《云笈七签》作‘不为有神‘)。上士为之,勉力加勤;下士大笑,以为不然。能知神丹,久视长存。‘①此文反映出阴长生是像葛洪那样的外丹家,并且十分强调后天的‘积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金丹》中也可看到类似观点:‘长生之道,不在祭祀事鬼神也,不在道引与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并说:‘近代汉末新野阴君,合此太清丹得仙。其人本儒生,有才思,善著诗及丹经赞并序,述初学道随师本末,列己所知识之得仙者四十余人,甚分明也。‘②据《道学传》《云笈七签》等书记载,葛洪岳父鲍靓从阴长生得道诀,而阴长生之师马鸣生系齐地临淄(今属山东)人,后世又传闻马鸣生得道于琅琊(在今山东胶南县境)仙人安期生,故葛洪承自这一系金丹道亦可上溯至齐地神仙方术。但阴长生的活动远及巴蜀,对当地道教的兴盛影响甚深。道书中有不下十种题阴长生修撰,如今本《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中、《金碧五相类参同契》《周易参同契》阴真人注、《忠州仙都观阴真君金丹诀》《阴真君五精论》《阴真君金木火丹论》等等。
  注:
  ①《神仙传》卷五,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9册278~280页,按‘和君‘,《云笈七签》本作‘仙君‘。‘少‘,稍也;《云笈七签》作‘小道‘。‘不能永度‘,今本《神仙传》作‘不求未度‘,意思不明。《云笈七签》作‘不能永度于世‘,兹据改。
  ②《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77页,中华书局,1985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河上公
更新时间2009…12…24 12:47:22  字数:1125

 河上公亦号‘河上丈人‘,实由传说中的黄老学者河上丈人敷衍而来。《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①并胪列其传承系统,自河上丈人凡六传至汉初曹参。据此,生当战国时代,其传承体系亦出自齐地黄老学者。汉文帝好黄老刑名之言,东汉方士遂敷衍出河上公传道于汉文帝的一段传说,后经两晋人葛洪整理而成为《神仙传》中的内容,并由灵宝派吸收于托称‘太极左仙公葛玄造‘的《老子道德经序诀》中(二者及诸本文字大同小异)。这一传说的定型当在东汉全面神化老子和《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之后,道教创立后的神仙传记大都本此。
  据今本《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陕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富贵贫贱。‘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
  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②《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议,而精思遐咸,仰彻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③按:陕州系北魏以后建制。今本《神仙传》无‘世人不能通其议……太上道君……
  便去耳‘云云,疑《神仙传》‘道君‘一词亦系灵宝派道士所改。从这一故事透露出道教创立前期,某些道士蔑视专制君权、向往个人自由的情操,超脱君权羁绊,故有此河上公的形象。而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道士们对河上公其人其事的评论遂迥异其趣。元道士赵道一称:‘厥后文帝以恭俭化天下。
  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道德之化耶?‘并记‘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迹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