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2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怪物。它不停地与人类交媾,以便在地球上产生出下一代。
  在美国科幻作家萨根的长篇小说《接触》中,科学家们费尽千辛万苦,最后只获得了外星人传来的一个“时空旅行器”的设计图。人类耗资巨万,终于建成了时空旅行器。但主人公乘坐旅行器出航后,却无法在时空变化中留下任何记录,凭自己的口述又不能令科学家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冈恩的《聆听者》里,人类建立了收听外星文明信息的基地。结果花了整整一百年时间才如愿以偿。在这部小说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恐怕不是外星人,而是一百年都不破灭的希望。
  还有信息量更少的接触。在美国作家本福特的《底片》中,惟一证明有外星人存在的证据是一张天文照片。这张照片里的天象是从完全不同于地球的角度拍下来的。外星人将它通讯无线讯号的方式传过来,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人类天文学家就是为了搞清这么一张底片的奥秘,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这几部作品里,外星人不是不愿意来,而是无法跨过漫长的宇宙空间,只能用这种间接方式与人类接触。这样描写,似乎更接近现实一些。
  中国科幻作家何宏伟的《光恋》,则将人类与外星人接触置于绝望的境地:男性人类与女性外星人相见、相识并相爱,但就是不能接触,因为外星人是由反物质构成的!与正物质的人类接触便会大爆炸!
  中国科幻作家徐久隆在《倪妹魍魉》中,也幻想了一种低耗能的外星人。这个外星种族生活在天狼星的伴星上。那是一颗白矮星,没有光,只发射宇宙射线。那个外星种族便靠宇宙射线为生。他们拥有六边形的扁形身体,末端有隼槽,不同外星人之间可以通过末端拼接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建筑。看上去几乎就是我们给孩子买的智力玩具。这种外星人不吃饭、不住屋、不避风雨,能耗极小。
  当然,小说归小说,科学归科学。在科学家眼里,“外星文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科研课题。科学家们将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文明分成几个等级:地球属于最低级,只能运用本星球的能量。能够运用整个星系能量的,方达到第二等级。最高等级的文明,可以跨越本星系,运用银河系各个地方的能量。显然,与人类同级别,甚至处在第二等级的文明,根本无法和人类接触。而处在最高等级的外星文明能来到地球,但人类又无法理解它们。就象我们可以观察猩猩,而猩猩无法研究人类一样。
  那么,外星人到底在哪里呢?或许,真正的“外星人”就在我们心里吧。下面这段话是美国评论家施奈德曼讲的,可供参考:神话思维时代结束以后,是民间故事、传奇之类叙事作品继承着神话的幻想作用。现代以来又有了科学幻想小说继续发挥着神话般的职能。科幻作者们同神话讲述者一样,只能构思一种充满矛盾和悲伤的世界。在那里,和平与合谐只是瞬息即逝的偶尔。那些怪异的外星生物无非是人类灵魂的镜像而已,正如古人所构想出的神灵不过是人的变相投影。外星生物和古代神祗对于人类想象力来说,都是要确认超人的可能性,其内在动因都在于超验的渴望。(引自《文学与治疗》28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
  当然,人们喜爱幻想外星人的理由,或许不用这么复杂和隐晦。香港作家李伟才在《超人的孤寂》一书中写了这么一段话,正好可以作本篇的结尾:“然而,私底下我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我深信外太空的生物若真的到访地球,那将是震撼整个人类社会的划时代事件,世界很可能因此完全改观。到时。也许我再用不着天天上学读书,也无需日以继夜地埋首温习,以应付那无休止的各种测验和考试……因此,你可以想见。我於考试期间瞧窗外望的次数特别多,心情也特别殷切!可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愿望每次都落空。”无独有偶,中国科幻作家金涛在《月光岛》里也描写了一群隐士般的外星人,他们在地球上化身为一群默默无闻的渔民,躲在月光岛上,旁观着人类自己的疯狂举动。
  外星人这个题材,似有“怪力乱神”之嫌。所以比较看重科学原则的中国科幻作家长期不敢碰它。六十年代童恩正的《石笋行》,是中国大陆第一篇外星人题材的科幻小说。八十年代初,吴启泰的《耶稣的光环》和程嘉梓的《古星图之谜》都是关于外星人的科幻长篇。不过这些作品都没有直接描写外星人,而把外星人当成一个科学探索的对象,写的是科学家寻找外星文明的过程。今天看来过于写实了。
  真正“直面”外星人的中国科幻小说,当属八十年代宋宜昌的《祸匣打开之后》。小说讲的是几十万年前,一对寻找殖民地的外星人驾飞船来到地球,生命枯竭。死前留下十几个冷冻胚胎。二十三世纪时,一场地震触发了南极大陆冰盖下的外星人飞船,冷冻胚胎迅速发育成个体。开始操纵先进武器,发动毁灭人类文明的战争。世界各国团结起来投入抗战。最后在友好外星人的帮助下打败了侵略者。小说里战斗场面层出不穷,十分过瘾。可惜今天的科幻爱好者只能从图书馆寻找这部佳作了。
  所谓智慧生命,重要的无非就是智慧而不是身体。外星人如果比地球人更智慧,还需要一副臭皮囊吗。中国科幻作家绿杨在短篇科幻《天演》里,就描写了一种进化到无机体形态的外星人:汉密尔顿博士和鲁文基教授在一颗小行星上发现了一个对称的金字塔形物体。鲁文基经过推导,认为这就是智慧生命,便用数字“6”与之沟通,终于建立联系。智慧生命告诉大家,宇宙中生命的发展过程,都是由高能耗低效率的机械运动方式,向低能耗高效率的智能运动方式演化。
  早期,外星人一直被当作“侵略者”来描写。在国外科幻界,到了五十年代以后,外星人才慢慢变得可爱起来。在《地球停转之日》里,外星来客仿佛耶稣一样降临在美国,要求人类停止战争和仇杀。当人类不听话时,外星来客就运用超级能力,使地球上的所有电力供应中断,用“地球停转之日”来警告人类。八十年代初,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风靡世界。在这部片子里,外星人完全成了孩子的玩伴,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与“大人们”周旋。当然,更有“超人”那样伟大的外星人,简直是外星来的“大侠”,在地球上扶危济困、锄奸惩恶。
  在《星际过客》中,作者陈浩(赤色风铃)设计了一种“电子星人”。那是一颗没有恒星的半金属质行星,围绕一颗脉冲星公转,脉冲星强大的电磁波有规律地扫过电子星,结果就在电子星表面上感应出一个个交变电场。在这些电场的作用下,硅矿石从最原始的PN结开始,经过亿万年的漫长历史,最终进化出了强大的智慧生物——电子星人。
  由于电子星的地表充满电流,在电子星人紧贴大地的双脚之间便产生了一个跨步电压,电压推动电子流过他们的身体,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反应,为他们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电子星人主要就靠这个电场生存。在他们的体内还有一个蓄电器官,可存贮一定数量的电能,以备不时之需。
  由于这种奇特结构,电子星人先使用电,后发现火,而且由于不缺乏能源,文明发展速度极快,成为宇宙中最强大的势力。
  第二节:外星人社会
  单纯从生物意义上描写外星人,当然不是科幻作家的重点。描写外星人社会,似乎更符合文艺作品的主流。
  论及外星人社会,老舍的《猫城记》不可不提,那部佳作的核心便是塑造出一个猫人社会,以此影射当时的中国社会。猫人衰弱、自私,城市毫无规划,人人服食“迷叶”,青少年只知道斗老师,各种政治派别都依附于其它星球上来的人。
  美国作家特里。卡尔在科幻小说《变换者和三个朋友的波舞》中,描写了一个面具笼罩下的外星人社会。在那里,人人要戴面具生活。面具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而且是交流的方式。
  在《月球上的第一批人》里,威尔斯细致地描写了昆虫状态的外星人社会。在鸿篇巨制《沙丘》中,作者赫伯特以阿拉伯文化为素材,创造了一个植根于沙漠中的“亚拉基文明”。
  当然,在太空剧式的科幻小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外星人社会。不过,它们多半只是人类社会的扩展,没有特色。故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