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_魏书-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平三年七月,京师获白雀。

  延昌三年七月,河南郡获白雀。

  十一月,秦州献白雀。

  四年五月,荥阳献白雀。

  八月,秦州献白雀。

  是月,青州献白雀。

  是月,恆州献白雀。

  是月,洛阳获白雀。

  十一月,荆州献白雀。

  肃宗熙平元年四月,京师再获白雀。

  七月,宫中获白雀。

  二年四月,华州献白雀。

  六月,相州献白雀。

  是月,薄骨律镇献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八月,薄骨律镇又献白雀。

  是月,京师获白雀。

  十一月,京师获白雀。

  神龟元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京师获白雀二。

  八月薄骨律镇献白雀。

  三年五月徐州献白雀。

  是月,京师获白雀。

  三年七月,京师又获白雀。

  正光元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二年六月,光州献白雀。

  三年四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荥阳郡献白雀。

  八月,济州献白雀。

  是月,光州献白雀。

  九月,白雀见舍人省。

  四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出帝太昌元年四月,京师获白雀。

  孝静天平二年五月,北豫州献白雀。

  三年七月,京师获白雀。

  四年七月,兗州献白雀。

  元象元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肆州献白雀。

  是月,齐献武王获白雀。

  二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齐文襄王获白雀以献。

  是月,南兗州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兴和二年四月,京师获白雀。

  闰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光州献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三年五月,京师获白雀。

  四年正月,京师获白雀。

  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武定元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三年五月,梁州获白雀。

  七月,京师获白雀。

  十月,兗州获白雀。

  四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六年六月,京师获白雀。

  世宗景明三年三月,济州献赤雀。周文王时衔书至。

  四年五月,获赤雀于京师。

  永平元年四月,京师获赤雀。

  肃宗孝昌三年四月,河南获赤雀以献。

  高宗和平四年三月,冀州献白鸠。殷汤时至。王者养耆老,遵道德,不以新失旧则至。

  高祖承明元年十一月,冀州献白鸠。

  太和二十三年七月,瀛州献白鸠。

  八月,荥阳郡献白鸠。

  世宗景明三年七月,泾州献白鸠。

  正始元年十月,京师获白鸠。

  是月,建兴郡献白鸠。

  二年四月,并州献白鸠。

  七月,冀州献白鸠三。

  三年七月,夏州献白鸠。

  永平元年六月,洛州献白鸠。

  肃宗熙平二年九月,汲郡献白鸠。

  太祖天兴四年春,新兴太守上言:「晋昌民贾相,昔年二十二,为雁门郡吏,入句注西陉,见一老父,谓相曰:'自今以后四十二年当有圣人出于北方。时当大乐,子孙永长,吾不及见之。'言终而过。相顾视之,父老化为石人。相今七十。下检石人见存。至帝破慕容宝之岁,四十二年。」

  真君五年二月,张掖郡上言:「往曹氏之世,丘池县大柳谷山石表龙马之形,石马脊文曰'大讨曹',而晋氏代魏。今石文记国家祖宗讳,著受命之符。」乃遣使图写其文。大石有五,皆青质白章,间成文字。其二石记张、吕之前,已然之效。其三石记国家祖宗以至于今。其文记昭成皇帝讳「继世四六,天法平,天下大安」,凡十四字;次记太祖道武皇帝讳「应王,载记千岁」,凡七字;次记太宗明元皇帝讳「长子二百二十年」,凡八字;次记「太平天王继世主治」,凡八字;次记皇太子讳「昌封太山」,凡五字。初上封太平王,天文图录又授「太平真君」之号,与石文相应。太宗名讳之后,有一人象,携一小兒。见者皆曰:「上爱皇孙,提携卧起,不离左右,此即上象灵契,真天授也。」于是卫大将军、乐安王范,辅国大将军、建宁王崇,征西大将军、常山王素,征南大将军、恆农王奚斤上奏曰:「臣闻帝王之兴,必有受命之符,故能经纬三才,维建皇极,三五之盛,莫不同之。伏羲有河图、八卦,夏禹有洛书、九畴,至乃神功播于往古,圣迹显于来世。伏惟陛下德合乾坤,明并日月,固天纵圣,应运挺生,上灵垂顾,征善备集。是以始光元年经天师奉天文图录,授'太平真君'之号。陛下深执虚冲,历年乃受。精诚感于灵物,信惠协于天人,用能威加四海,泽流宇内,溥天率土,无思不服。今张掖郡列言:丘池县大柳谷山大石有青质白章,间成文字,记国家祖宗之讳,著受命历数之符。王公已下,群司百辟,睹此图文,莫不感动,佥曰:自古以来,祯祥之验,未有今日之焕炳也。斯乃上灵降命,国家无穷之征也。臣等幸遭盛化,沐浴光宠,无以对扬天休,增广天地,谨与群臣参议,宜以石文之征,宣告四海,令方外僭窃知天命有归。」制曰:「此天地况施,乃先祖父之遗征,岂朕一人所能独致。可如所奏。」

  太和元年冬十月,南部尚书安定侯邓宗庆奏:「乡郡民李飞、太原民王显前列称:诣京南山采药,到游越谷南岭下,见清碧石柱数百枚。被诏案检,称所见青碧柱,长者一匹,相接而上,或方一尺二寸,或方一尺,方楞悉就。其数既多,不可具数,请付作曹采用。」奏可。时人神异之。

  显祖皇兴三年六月,尉元表:「臣于彭城遣别将以八月至睢口邀贼将陈显达,有战士于营外五里刍牧,见一白头翁,乘白马,将军,呼之语,称:'至十八日辰必来到此,语汝将军,领众从东北临入,我当驱贼令走。申时,贼必大破,宿豫、淮阳皆克无疑。我当与汝国家淮畔为断,下邳城我当驱出,不劳兵力。'后十日,此人复于彭城南戏马台东二里见白头翁,亦乘白马,从东北来,呼此人谓曰:'我与东海、四渎、太山、北岳神共行淮北,助汝二将荡除已定。汝上下喜不?'因忽然不见。」诏元于老人前后见所,为坛表记之。

  肃宗孝昌二年十月,扬州刺史李宪表云:「门下督周伏兴以去七月患假还家,至十一日夜梦渡肥水,行至草堂寺南,遥见七人,一人乘马著朱衣,笼冠,六人从后。兴路左而立,至便再拜。问兴何人。兴对曰:'李公门下督,暂使硖石。'其人语兴:'君可回,我是孝文皇帝中书舍人,遣语李宪,勿忧贼堰,此月破矣。'兴行两步,录兴姓字,令兴速白。兴寤,晓遂还城,具言梦状。七月二十七日,堰破。」

  世祖延和三年三月,乐安王范获玉玺一,文曰「皇帝玺」以献。

  太延元年,自三月不雨至六月,使有司遍请群神,数日,大雨。是日,有妇人持一玉印至潞县侯孙家卖之。孙家得印,奇之,求访妇人,莫知所在。其文曰:「旱疫平。」寇天师曰:《龙文纽书》云,此神中三字印也。」

  高宗和平三年四月,河内人张超于坏楼所城北故佛图处获玉印以献。印方二寸,其文曰:「富乐日昌,永保无疆,福禄日臻,长享万年。」玉色光润,模制精巧,百僚咸曰:「神明所授,非人为也。」诏天下大酺三日。

  高祖承明元年八月,上谷郡民献玉印,上有蛟龙文。

  太和元年三月,武川镇献玉印,青质素文,其文曰「太昌」。

  六月,雍州献玉印。

  是月,长安镇献玉印一,上有龟纽,下有文字,色甚鲜白,有殊常玉。

  三年七月,定州钜鹿民献玉印一方,七分,上有文字。

  世宗永平元年四月,瀛州民获玉璧、玉印各一以献。

  肃宗熙平二年十一月,京师仍获玉玺二。

  孝静兴和三年二月,东郡白马县民献玉印一。

  太宗永兴三年十二月,北塞候人获玉板二以献。王者慈仁则见。

  孝静天平二年二月,员外散骑常侍穆礼得玉板一,广三寸,长尺五寸,头有两孔以献。

  高祖承明元年九月,京兆民献青玉璧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