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他也看出了杜睿写这本书的用意。《春秋》明礼,故从郑伯克段于鄢起讲。而杜睿这部《资治通鉴》却从韩、魏、赵三家灭智分晋起讲。

    开篇便是:予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这一段把太宗看得心痒难耐,朝中的大臣一个个说得比唱得还要好听,可哪一个有杜睿这般心思,先是《三国演义》大讲特讲忠义正统,再有这本《资治通鉴》专讲名份。

    历朝历代的君主纷纷高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旗,可是哪一个真正的正眼瞧过儒家一眼,无非就是借着儒家君君臣臣,君权天授的名号罢了。

    可是现在好了,太宗这些不用再死抱着儒家的大臭脚了,有了这部书,想来谁都能把名分二字牢牢的刻在心上。

    而且这本书风格严谨刚正博大,杜睿还不像其他大臣那样,一昧的拍马逢迎,专讲名份,也在书中不断借着历史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向当位者发出忠告。难怪他起了《资治通鉴》这大口气的名字,果然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太宗看着众大臣不住的争论,不禁问道:“诸位爱卿,以卿等看,此子可比当世哪个大臣?”

    太宗的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一静,最后还是朝中的头号大儒孔颖达站了出来,沉思了一会儿,说:“但看此书,此子之才,老臣以为满朝文武无一人可以匹敌了!其节如房玄龄,其正如魏征,其智如杜如晦,其才可使老夫掩面而退,可笑先前老夫在朝堂之上还曾对其攻讦,现在想来,徒惹人笑耳!”

    太宗闻言一乐,问:“难道满朝文武一个也不能比?那么可比古人?”

    孔颖达又沉思了一会儿,才道:“单论这少年的才气,老臣以为,当可与其此前《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相比了,当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载之张子房啊!最难能可贵的是,此子生性淡泊,不计较功名,老臣不如,老臣不如啊!”

    满朝文武听着孔颖达这当代大儒对着杜睿一个劲儿猛夸,也觉得心里发酸,这老匹夫也太不要颜面了,先前还说人家是祸国妖孽,现在又说人家是姜子牙,张子房,当真的不要脸。

    太宗听着,虽然也觉得孔颖达言过其实,但却也不禁一阵感叹,想着杜睿小小年纪,可帮朕做了多少事?先是谋划北伐,一扫边患,而后又救了汝南公主和长孙皇后的命,还有这本《资治通鉴》,最难能可贵的是,杜睿做了这么多,却从来都不再乎官位、金钱、名声,也从来都没向他要求过什么,可他却几次三番的猜忌,现在想来,确实荒唐。

    听着众大臣的议论,太宗突然问道:“房爱卿,岑爱卿,你二人也看了这本书,卿家写的诗词文章,朕也看过,单论才华二位爱卿也算得上是当代佼佼者,可现在二位爱卿写这本书,你二人能不能写得出?”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房玄龄和岑文本二人闻言,相视一眼,都细细的思索起来,如果单论较短的章节或许可以不逊色的写出来,可要是从这么多资料中找出历史真相,还写得如此流利精彩,并且只是一个人的话~~~~~~~~

    二人再次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躬身道:“臣无能为力。”

    太宗笑了一声,转向众官问道:“众位爱卿,你们之中可有谁有把握在冲龄,写出这样的鸿篇巨著?”

    这些大臣面面相觑,心想自家也不是野狐精,哪有这个本事,不要说是他们,好像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这等才华之人啊。

 第二十六章 愿做一闲人

    杜睿的一部《资治通鉴》给大唐的朝堂投下了一个巨大的炸弹,这些日子朝臣们都在为了这部书而争论不休,虽然所有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这部书究竟好是不好,但是一些人就是不想承认,在他们的眼中,杜睿就是一个满口荒唐言的黄口孺子,纵然是写出了这部堪比《史记》的鸿篇巨著,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对于这些争论,杜睿一律充耳不闻,他本来就没想着能通过这么一部史书就改变自己在朝堂上的政治地位,他想的不过是能做到青史留名,从某种方面来讲的话,杜睿这个人的虚荣心还是很强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最终促使了他完成了这本大部头,在这个缺乏娱乐活动的大唐,他空余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总要给自己找点儿什么事情做才好。

    原本杜睿把这部书献给太宗,就准备打道回府了,他实在是不愿意再掺和朝堂上的那些蝇营狗苟的龌龊事了,保持着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姿态岂不更好。

    但是李承乾带来的一道太宗口谕却把杜睿的小念头给破坏了,想要回杜陵的计划,也不得不暂缓。

    “居府待旨!”杜睿揣摩着太宗这道口谕的含义,苦笑道,“太子殿下,圣上这道旨意,究竟是何意,皇后娘娘的病,小弟也已经瞧好了,那部书也被搬入了承庆殿,小弟到现在身上还背着一个闭门思过的处罚,不让小弟回家,这居府待旨到底是要做什么啊!?”

    李承乾看着杜睿憋屈的样子,忍不住一阵笑,道:“父皇降旨,必有深意,承明你还是不要妄加揣测了!再说留在长安有什么不好的,这里的花花世界难道还比不上杜陵那偏僻的所在,父皇让你留,你就留,我也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和你讨教一番,你那部《资治通鉴》可是把我害得好苦,昨日父皇还特地将我召到了大明宫,狠狠的训斥了一番,为兄也拜托你,日后千万可别再做些你这个年纪不应该做得事情了,要不然的话,我可有的苦头吃!”

    得!合着刚这么一会儿,杜睿和李承乾就成了难兄难弟了,两个人也是相视苦笑,很有默契的将这个话题放在了一边,继续前几日的话题。

    最近杜睿已然得到了泉州那边传来的消息,船队已于上月出海试航,此次试航,目的地只是前往后世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一带,虽然航程短,但总归是踏出了第一步,紧接着,环游南洋,乃至环游世界的目的也就更近了。

    李承乾也对杜睿的海外勘察一事非常关心,当年杜睿给他画下的那张大饼,他可没有忘记,要是事实证明杜睿说得全都是真的的话,那么大唐将会在太宗和他两父子这两代人努力下,达到一个旷古绝今的超级盛世,身为君王最为热衷无外乎就是开疆拓土不断拓展自己王国的疆界,如今大唐在大陆上已然没有了敌手,那么海外的那些无主之地,自然就成了新的征服目标。

    “承明!前次杜贵从欧罗巴洲带回来的那些物事,我也呈给父皇看了,父皇当时见了也是大喜,要是此次下南洋再成功的话,那些脑袋古板的酸儒也就无话可说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杜睿看着李承乾的模样,显然是对此次远航信心百倍,他也不忍打击这位太子爷的士气,便附和着笑道:“此次还只是试航,所去之地,在三国年间东吴大将朱温便到达过,还在那里建立了郡县,小弟组织这次航行也只是为了能让那些船工水手们熟悉大海上的情况,其实意义并不大,真正大的是小弟派遣的另一行人,他们已经自泉州出发,前往占城地界,寻找一种新的作物。。”

    李承乾闻言,奇道:“新的作物?是何物?”

    杜睿回道:“是一种新的稻种,这种作物产量高,而且成熟期短,还能一年两熟,如果能寻得到,小弟准备派人在剑南道和长江以南的江淮地区试种,到时我大唐仓禀丰实,便是遇到荒年,也能从容应对!”

    李承乾被杜睿说得一阵失神,要是真的能如杜睿所说的那样,这天下可就真的称得上大治了。

    杜睿没理会李承乾的反映,接着说道:“小弟在杜陵,闲暇之时还曾编纂了一部农书,重新规划了一番农耕栽种之术,又重新设计了几种农具,已然在杜陵的封邑试验推行,效果十分显著,亩产能提高四成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